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京津冀地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耕地规划统筹和协调配置,实施耕地质量空间管制与全面提升机制,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耕地资源需求,采用GIS技术、分形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京津冀耕地质量在空间上呈现规律分布的态势,具有南北差异明显、南高北低、区域边缘低、中间高的特征;分形理论可以用于京津冀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研究,分形特征反映了京津冀耕地质量类型的空间形态复杂性和空间占据度。京津冀高等地空间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稳定,空间占据度在自然质量水平上最高,在经济质量水平上最低;中等地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居中,但空间占据度最大;低等地空间结构复杂度、空间形态稳定性和空间占据度与高等地完全相反。影响京津冀耕地质量分形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光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扰动了其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化系统与区域农村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10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级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与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空间上看,2010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村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协调度普遍高于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的协调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的设施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场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原状土壤和扰动土壤分形维数及其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质地的情况下,分形维数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设施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原状土分形维数与扰动土分形维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原状土与扰动土分形维数的关系来预测的原状土水分特征曲线在整个含水率范围内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表明根据土壤扰动土分形维数来预测原状土水分特征曲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难以确定的难题,采用遥感技术和分形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依据建设地生态系统特征、定量评价模型、生态景观斑块分维数计算评价范围的基本框架。以观音堂水电工程为实例,应用LANDSAT7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归类得到建设区各类生态环境影响模地,经生态优势度值计算,林地拼块优势度92.37%,通程度高(Td=86.62%,Tf=92.32%),是生态质量受影响的控制性绝对优势组分。斑块分维数量度结果表明,建设活动干扰拼块形状简单,各类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差异不大,以建设区域林地分形规律作为生态系统分形的标志明显。确定评价范围为:以水库淹没区为轴线,东西两侧1 500 m,上游至走马岭"V"形深谷及两侧900m相对孤立生态系统区域,面积约67.4 km2。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理论的树木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提出用分形维数和颜色对树木图像进行分割的方法,分割时用双毯法计算分形维数,用颜色、强度、局部分维、边界边缘等特征组合的方法进行区域生长。试验表明,基于分形理论对树木图像进行分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建三江分局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确定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水文—开采型,年内动态随地下水开采时间和强度而变化,地下水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区内监测井埋深序列的衬度系数方差呈现西南部大于东北部的趋势,分形分析结果也表明,区内西南部的分形维普遍大于东北部.研究区西南区域地下水的年内动态变化要强于东北区域,地下水位年际下降趋势的幅度也要大于东北区域.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改进接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结合面改进接触模型,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仿真,直观地揭示了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法向载荷、结合面分形维数D、结合面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法向载荷增大而增大,随着G的增大而减小,随着D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同时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和法向接触刚度的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8.
农业装备宏观投入特征是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八大区域农业装备的总量投入展开分析,主要针对农业装备动力和拖拉机,通过统计描述、OLS估计和HP滤波分析,计量研究了我国区域农业装备宏观投入特征,进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一种由不同颗粒组成的具有不规则形状和自相似结构的多孔介质,具有分形特征。本文在对分形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形理论在农田土壤风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分形理论研究风蚀土壤的性质是一种新的途径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方法,最后对分形理论在农田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DEM的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分形维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过GIS技术模拟黄土高原坡耕地地表微地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体积-表面积法对微地形分形维数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在坡度分别为5°和10°的条件下,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地微地形分形维数分别为0.130 0和0.126 6,0.174 7和0.083 5.这为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坡耕地微地形分形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做评价研究,以期为保护粮食种植环境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 DEA模型对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差异性分析和效率损失分析.样本期内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的机械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牛产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而,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机械化生产手段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粮食生产机械化不仅是农业技术变迁的一种自然发展过程,而且与制度变迁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在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最优目标的温室环境控制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温室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在营养生长阶段,以温度优先为控制策略,即以温度为主控参数,根据温室内加温和降温的幅度等级来选择相应的执行机构,实现温室内作物栽培的环境参数控制要求。在作物生殖生长阶段,综合控制成本模型、温室环境的预测调控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以温室产出与投入比最大为温室环境控制目标进行决策,为温室内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以黄瓜为栽培对象,进行了温室周年生产。实践表明,按经济最优目标的控制策略来实现温室环境控制,既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又兼顾了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4.
《Agricultural Systems》1999,61(1):33-44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is forcing a rethink about desirable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ion systems that mee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demands knowledge about which input–output combinations are feasible and optimal in practice. A review of concepts in agronomy and in farm and behavioural economics leads to a conceptual model with a division into production levels and accompanying produc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The highest production level can be defined by merely agronomic growth factors; the next production level is restricted by a mixture of economic and other agronomic factors. The two lowest levels are further restrict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With the produc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the differences in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actual and theoretical input–output combinations will be analysed in order to find out which input–output combinations will be feasible and optimal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刘飞 《农业工程》2019,9(2):108-109
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村周围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从现阶段总体情况来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区域经济建设还是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新时期,需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认真分析制约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从而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该文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策略进行分析,以期研究结果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玲  王兆华 《农业工程》2022,12(11):143-147
以山东省16个地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东省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无明显影响;电力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负向作用。从省内各地区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东中西部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西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东西部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电力基础设施对东中部有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无明显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各要素对农业产出产生不同影响的直接原因,应因地制宜加大能够促进农业产出的要素投入,确保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结合韶山灌区情况分析了水资源价格调整对灌区农业的影响,为灌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家粮食安全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归纳、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河南、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产粮大县的考察分析,以河南省宝丰县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建设高产农田的路径选择与模式特征;旨在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依托粮食生产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宝丰县的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可归纳为五大特点:1)统筹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高标准落实各项技术标准;2)将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更多投资项目共建以高产农田建设为牵引的产业示范园区;3)依托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发展粮油加工产业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4)完善与高产农田硬指标配套的软支撑体系,构建涵盖决策层(股东)、支撑层(服务公司)、管理层、生产层等不同层面的运营制度架构;5)健全技术引进、资金筹措、土地流转、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层面的管理机制,使各参与主体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现要素优化重组。宝丰县依靠自身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探索产粮大县高产农田建设、乡村振兴以及绿色发展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成效卓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马素英 《农业工程》2019,9(4):122-125
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分析了渭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建构产业优化的分析,建议以渭南农业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引领和科技支撑,扩大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提升区域农业规模水平,让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实现农业产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型。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龙头、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为渭南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械化生产视角的中国蔬菜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重要要素,为研究中国蔬菜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下农机化发展对策,运用1998—2012年统计数据对蔬菜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典型区域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单位面积净利润主要受价格和人工成本因素影响,价格影响程度大于人工成本,通过政策扶持完善蔬菜市场机制,有利于保障种植收益;农药和农膜的投入对蔬菜产量影响大,农药投入影响程度大于农膜投入,农业装备投入对产值影响大,化学农业对蔬菜增产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而农机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按投入产出指标可将中国主要蔬菜品种分为设施茄果类、露地茄果类和露地叶菜类,蔬菜品种对机械化需求紧迫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露地茄果类、设施茄果类、露地叶菜类;中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因作业环节、区域条件和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政策投入、推广机制和技术创新对机械化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对于研究通过蔬菜省力化机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