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漠化地区是造林的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为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北盘江镇花江大峡谷右岸的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治理模式:如“花椒—养猪—沼气”模式、“砂仁—养猪—沼气”模式、“传统粮食经济作物(如玉米、花生等)—砂仁、花椒”套种模式等,对这几种发展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对比研究,查明第1种和第2种模式经济效益好,而第3种模式有更好的生态效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其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几种备选模式和推进这种农业新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农业旅游在我国各地悄然兴起,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新形态和旅游发展的生力军.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丰富农业产业形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旅游产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与研究现状,从市场需求、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背景,总结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类型:区位交通驱动、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自身垄断资源驱动等,基于驱动类型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对应开发策略:区位交通驱动型——产品开发特色化策略、城市带动型——主题深入化发展策略、旅游地拉动型——联动化发展策略、资源驱动型——品牌化发展策略、综合驱动型——优先发展,以期对我国农业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东山村农户庭园经济开发实体,针对水土流失与干旱制约经济发展的客观问题,研究总结了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即水土流失治理子系统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种养殖生产子系统是模式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生态能源利用子系统是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本质的途径和纽带。1998—2009年该模式在东山村实施后,农户庭园经济开发人均纯收入从130.0元增加到2 8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43.5元,收到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困境,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可针对不同区域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模式的特色经济,最后总结了4种典型区域的发展模式,如山地丘陵区的盆景、景观\盆景石模式,峰丛谷地区的特色蔬果种植模式,峰丛洼\谷区的喀斯特冷水鱼养殖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保护与草业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通过其自然资源、生态经济条件的分析,对草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讨论。提出了以热量和海拔高度分区的高山牧区绵羊山羊生产系统、中山农牧交错区肉牛生产系统和河谷农区奶牛生产系统为主的贵州岩溶山区生态保护和草业开发模式,以及草业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是实现草业开发、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厦门旅游发展步伐的加快,边缘区旅游发展显得举足轻重。本文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同安旅游条件和旅游市场的分析评价,探讨同安旅游的旅游开发。文章认为,城市边缘区开发旅游是市场的需求,政府应积极采取前瞻性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植物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兴隆热带植物园创建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产业化模式的概况、思路及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加快植物园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化,科技、经济和生态一体化,提高植物园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利用调查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限制约束与优势引导两个方面建立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因子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将研究区划分为1 896个1km×1km网格评价单元,利用GIS缓冲区处理、网格分析、叠加、链接、数据统计等功能,将不同的评价因子切分到的各个网格单元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然后分别计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开发适宜性指数,最后采用GIS聚类分析功能得到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图及各区面积。结果表明: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可以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优先保护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55%,25.59%,23.57%,37.83%,9.46%。不同分区的发展方向和管制要求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合理有序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安庆市大别山区的自然状况,介绍了10余年来小流域治理取得的成效,并对小流域治理中的经济开发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的主要栖息、繁殖地,鸟类及其生存、栖息的环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为湿地开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目前国内的湿地鸟类旅游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观鸟等单个项目,系统、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泉州湾湿地鸟类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鸟类的赋存状况、可观赏性的基础上,结合鸟类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提出鸟类旅游专项产品,指出湿地鸟类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以期对湿地鸟类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四家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四家小流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先进技术理论 ,通过建立该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信息系统 ,历经7a的综合治理开发 ,确定了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逐步建立一个高生产力、持续稳定的生态结构 ;针对广种薄收、生产单一 ,逐步建立一个农、林、牧、副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的治理开发方略。并由此建立了流域治理开发的技术体系 ,探讨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 ,取得了显著效益 ,为全国重点治理区工程建设树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治理开发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湿地生物利用与农业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加强法制建设与湿地科学研究,综合整治,建立生物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物利用模式和具有湿地特色的产业结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毅伟 《核农学报》2022,36(6):I0010-I0010
近年来,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并拥有了较高生活水平,这使得大众在基本物质生活得以保障基础上,开始追求且享受全新精神生活。乡村体育旅游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兴时尚产物,不仅能带领大众了解更多乡村区域的风土人情、社会文明及地域文化,让游客在亲身参与当地体育旅游活动中深切感受乡村的美好,还可通过乡村美丽的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15.
高海锋 《核农学报》2022,(10):I0009-I000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也进一步发展,农业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形成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就是把生态、农业以及旅游业相结合,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度假、购物、观光、品尝、教育、健身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该模式不仅是拓宽了我国旅游行业的种类,同时也是乡村经济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南驻马店市夏芝麻施肥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间试验表明:各种施肥配方对夏芝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NP>K>N>P,高肥力田块,目标产量为1110.0kg hm-2,氮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N106.5 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52.5kg hm-2;中肥力田块,目标产量1011.0kg hm-2,氮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N129.0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117.0 kg hm-2;低肥力田块,目标产量759.0 kg hm-2,氮肥合理经济施用量为N147.0 kg hm-2,磷肥经济合理施用量为P2O564.5 kg hm-2。氮肥以底追结合和二次追施方式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34~35%。,叶面肥增产幅度为7.7~10.4%,以喷磷酸二氢钾和喷硼效果最好。该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陇中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中黄土丘陵区是甘肃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重视和发展这一地区的水土保持,加快经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各类型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适合区域发展的综合治理途径与模式。建立区域经济开发的基本架构是:依托综合防治→培育规模基地→形成产业龙头→建立流通体系→实现产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气象资源是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关键要素,切实深入研究探索气象资源的特征、基本规律及发展,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农业气象资源科学研究、农业气象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汪银月  袁擎  赵新阳 《南方农业》2015,(3):78-80,82
从林下经济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林花模式,介绍其主要内容、循环模式、SWOT分析,最后基于SWOT分析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学原理,根据丘陵谷地的立地条件,建立了果草鱼鸭开发模式,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该模式在丘陵山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该开发模式可显著提高幼龄果园的植被覆盖度,较明显改善盛夏期果园小气候条件,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透水通气性和持水性能,水土流失明显减弱。该开发模式可促进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与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试验区的单位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