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作者根据拖、围网生产特点与资源状况之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1990年渔业资源和拖网生产现状对1990年冬汛围网鲐鱼生产形势作一些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丁永敏 《水产科学》1992,11(5):19-22
本文总结了70年代以来黄海秋冬汛围网生产的丰歉产与大连、石岛两个气象站7~9月的总积温的密切关系,指出热夏丰收、凉夏歉收的规律,其历史拟合率达93.3%;应用这一规律,预报1990~1991年度围网渔获量,预报准确率达89.3%。  相似文献   

4.
海洋环境对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捕捞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1999年8月至2003年12月,东、黄海大型鲐够灯光围网捕捞量与捕捞努力量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广义加性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分析了月光亮度(用农历日表示)和海洋遥感数据(海表水温、海表水温距平、海表水温梯度、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a浓度距平、风速、平均海面高度距平、涡动能)共9个环境要素与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的关系,以研究其对大型鲐鱼灯光围网捕捞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32°N以北渔场,海表水温、农历日、平均海面高度距平、海表温度梯度及风速与名义CPUE(名义CPUE加1取对数,下同)存在显著关系;而29 °N以南渔场,平均海面高度距乎、农历日、风速、涡动能,海表温度距平与名义CPUE存在显著关系;南、北渔场,叶绿素a浓度及其距平与名义CPUE不存在显著关系.研究认为,在南、北渔场,月光亮度越亮、风速增强均会使捕捞效率降低,捕捞效率较高的位置常分布于平均海面高度距平高值与低值之间的一些海域;北部渔场,海表温度降低有利于捕捞效率的提高,海表温度梯度对捕捞效率的影响是负效应;南部渔场,海表温度距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捕捞效率的提高,涡动能较大有利于提高鲐鱼的捕捞效率.  相似文献   

5.
鲐鲹鱼灯光围网开发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资源现状 由于捕捞强度的迅猛增长,现代捕鱼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底层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锐减、品种退化。虽经80年代以来不断的作业结构调整,可是重底层鱼类、轻上层鱼类的捕捞势头依然突出,底层鱼类仍未逃脱遭破坏的扼运,反而把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达到高潮的捕捞鲐鲹鱼等上层鱼的灯光围网(浙江全省320组)给压跨了,到90年代全省只剩下蚂蚁乡的10组。渔业资源现状是:近海底层鱼类资源日益衰退,中  相似文献   

6.
7.
8.
<正> 日本西海岸延绳钓河鲀渔业发展于1955年。1965年后,在东海和黄海开辟了新渔场。这里介绍日本在东、黄海的两种主要河鲀鱼:红鳍东方鲀和假  相似文献   

9.
杨承烈 《海洋渔业》1983,5(6):265-267
<正> 1982年秋冬汛黄海鲐鱼出现了罕见的大丰收。这一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也给我国的机轮围网渔业带来了生机。这里想就1982年秋冬汛黄海鲐鱼丰产的原因及1983年秋冬汛黄海鲐鱼可能出现的鱼发情况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供有关部门指导下半年围网  相似文献   

10.
丁永敏 《海洋渔业》2000,22(4):165-166,164
<正> 据长期生产实践和国内文献与放流资料,黄海鲐鱼产卵场在青岛外海有鲁南群,在烟台威海近海和辽宁南部长山列岛有黄海北部群。但未见报道朝鲜西海岸有其产卵场,更无资料证实黄海东西两侧的鲐鱼在生物学指标上有何差异。黄海秋冬汛鲐鱼围网作业生产者仅据生产实践推想似乎应有个“朝鲜西海岸鲐”的存在。这就在生产中渐渐笼统地形成了“黄海西路鲐”的概念,以区别于“朝  相似文献   

11.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12.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13.
14.
东黄海鲐鱼资源丰度与表温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科  陈新军 《南方水产》2007,3(4):20-25
根据1998~2004年东黄海区鲐鱼灯光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海洋表层水温(SST)数据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表征指标(Elnio3·4A),以31°N线将东黄海区域划分为南部和北部2个作业渔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对鲐鱼的资源丰度和作业渔场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并探讨其与SST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北部作业渔场的平均单位努力渔获量(CPUE)高于南部作业渔场,且前者较为稳定。通过对产卵场SST与资源丰度的关系分析发现,产卵场在4~5月产卵期的SST与当年南部作业渔场的CPUE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每年3~4月Elnio3·4A指标与次年南部作业渔场CPUE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2月14日海上大风过后,日本以西围网船分别在东黄海四个渔场(济州岛、五岛、对马、东海南部)作业。以济州岛附近渔场的鲐鱼生产为好。12月15~19日有10~15组以西围网船在济州岛渔场作业,在5日间共捕到鲐鱼14,550t,其中15日捕到鲐鱼3,  相似文献   

16.
17.
王连胜 《海洋渔业》1987,9(6):277-277
<正> 远东拟沙丁鱼是小型中上层鱼类,全球分布面较广,但局限于年平均水温10~20℃的温带水域,亚洲主要分布在日本周围,我国只是近几年才出现于黄海水域,始成为群众渔业捕捞的对象。远东拟沙丁鱼于4月下旬从黄海南部向山东南  相似文献   

18.
黄、渤海鲐鱼的行动分布与海况,气象等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1972~1979年渔况、海况和气象等资料,分别对水温、水系、跃层,饵料生物以及风、气压、月龄等环境因素与鲐鱼行动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与黄、东海表层水温呈正相关系,即水温高鲐鱼进入黄海的时间提早。以黄、东海5月1日表层水温距平值x和黄海中部围网初渔期y(5月y日)为指标,其关系式为:y=9.8762-0.8808x,r=0.678,r>r_(α=0.05)=0.666,S=3.22天。因而4月末至5月初黄、东海表层水温可以作为预测鲐鱼产卵洄游进入黄海时间迟早的重要依据。 2.春汛黄海鲐鱼产卵场的位置与水系分布关系密切。鲐鱼产卵场通常在外海水与沿岸水等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在鲐鱼资源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外海水向北伸展的势力强,鲐鱼产卵场偏北,反之产卵场偏南。而32‰等盐线以及外海,沿岸水系的分布可以做为预测产卵场位置的重要指标之一。3.黄海鲐鱼主要摄食太平洋燐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脚蜮(Themisto gracili-pes)和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等。其索饵场的位置往往在鲐鱼尚未进入索饵期时,临近产卵场的太平洋燐虾等饵料生物丰寓的海区,在鲐鱼进入索饵期后,由于鲐鱼大量摄食而使索饵鲐鱼渔场中心通常出现在饵料生物密集区的边缘或附近。因而,鲐鱼进入索饵期以前,临近产卵场饵料生物丰富的海区,以及鲐鱼索饵期饵料生物密集中心的边缘附近海区,是探察索饵鲐鱼渔场的重要指标之一。4.有明显温跃层的海区,栖息在跃层上方的鲐鱼起群比较稳定,可能形成良好的围网作业渔场,而明显的强度较大的温(盐)跃层对鲐鱼的垂直移动有制约作用。5.黄海鲐鱼的起浮与风向、风速、气压及月龄有关。偏南、偏西风,风力2~4级的天气适宜鲐鱼大量起浮,而北向风或6级以上大风不利于鲐鱼起浮。鲐鱼大量起浮往往出现在气压发生变化,特别是由低气压转向高气压,气压在1000毫巴以上的天气,气压过低(低于994毫巴)或过高(超过1010毫巴)不适于鲐鱼大量起浮。另外,鲐鱼大量起浮日又多出现在近月朔期以及月朔与月望之间,而较少出现在月望时和下弦期。  相似文献   

19.
<正> 东海南部钓鲐鱼参渔场于1984年开发成功后巳成为我国机轮围网的重要渔场,以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为例:1984年在此捕鱼978吨(全国机围为4293吨),占秋汛围网总产近1/3。以后5年因未充分利用该渔场,产量波动很大,从1985年338吨(占全汛1.8%)到1987年的4665吨(占全汛30%),而1990年恢复重视该渔场,产量又回升到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勇  严利平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33-138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