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是河北省省级示范性专业,是中央财政关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扶持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以计算机应用、动物生物化学、畜禽解剖生理等课程为基础,又是为后续课程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等学习作铺垫的专业基础课。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别饲料、设计饲料配方、配合饲料生产、饲料质量监控等职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增强课  相似文献   

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当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以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为契机,充分挖掘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智育和德育功能,促进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各类院校广泛应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用微课形式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进行课程改革。论文根据作者的实践教学体会对微课的概念,微课盛行的原因,课程教学中微课设计制作过程,微课运用方式及微课应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为同类课程或专业使用微课教学提供借鉴经验。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高端技能型人  相似文献   

4.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动物营养原理、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加工调制及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饲养试验及饲养效果检查、饲料检测和合理设计动物饲粮配方及配合饲料生产的能力,培养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陶勇 《当代畜牧》2023,(9):74-75
随着国际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日渐频繁,高等教育实施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必然要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率先在畜牧兽医专业开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双语课程,编写双语教材,实施双语教学。笔者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双语教材的建设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1],同时也是使学生具备饲料检验化验员、动物防疫检验工、畜禽饲养工和畜禽繁殖工等职业工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动物生物化学作为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质量检测、动物繁殖与改良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先导,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笔者在多年的高  相似文献   

7.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教授方式,采取一定措施,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营养作用和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饲用特性、加工调制方法,掌握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针对高职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利用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构想.介绍了近年来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10.
模块教学在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块教学是指把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将模块教学应用于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把专业实验分成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遗传育种、动物生产、动物食品加工和兽医防疫5个模块。每个实验模块教学又分成基本能力和综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1331工程"课题和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课题OBE课程改革为依托,根据对畜牧兽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确定基于OBE的畜牧兽医专业成果目标需要,结合动物疫病检测中心建设,将实践教学与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有机结合,让实践教学面向社会,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际临床病例诊断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  相似文献   

12.
兽医临床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严谨性和实践性,兽医临床诊疗技能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项重要核心技能。为提高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基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建设,结合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优势和特色,依据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科研项目驱动、新建互动实训基地、兽医技能大赛促进、创新创业竞赛引领、重构课程教学体系等5个维度,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解决了现有教学中创新创业能力、兽医技术技能和课程教育教学结合松散的“痛点”,提高了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2020年新冠防疫防控,更是加速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步伐。为了提升疫情期间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课程中,并开展了课前、课上、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探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还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专家文库     
张乃锋,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生猪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999年和2002年分别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畜牧专业学士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7月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工作。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饲料研究》杂志编委等。  相似文献   

15.
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受众广、教学理念先进等优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慕课资源的《动物营养与饲料》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以此课程为突破口,将为畜牧兽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营养作用和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饲用特性、加工调制方法,掌握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内容丰富,但有时还比较抽象,为了迎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所以多数内容必须通过现场教学才能使学生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教学进行进一步改革,采用行动导向模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素质能够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根据生产实际和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采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针对不同工作任务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取得一定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和学院教学督导办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动物微生物检验及免疫监测技术是畜牧兽医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能力课程,涉及的能力培养,尤其是畜禽传染病的诊断与预防等核心技术。对畜牧兽医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教学中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我院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教学团队经过大量的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构建出项目化教学体系,该课自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始执行项目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动物传染病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应用技术课。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传染病课程组在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础上,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  相似文献   

20.
《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这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临床专业课,该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动物解剖、动物组织胚胎、动物药理、动物病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营养与饲料、兽医实用技术等课程后开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不同品种的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所需的营养指标和管理要点以及一些常见牛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