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KGROUND: A new water‐resistant fire ant bait (T‐bait; cypermethrin 0.128%) consisting of dried distillers grains with solubles (DDGS) as a carrier wa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against a standard commercial bait (Advion®; indoxacarb 0.045%) under both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RESULTS: When applying the normal T‐bait or Advion® in the laboratory, 100%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worker ants were killed within 4 days. However, when the T‐bait and Advion® were wetted, 70.6 and 39.7% of the ants were killed respectively. Under field conditions, dry T‐bait and dry Advion® had almost the same efficacy against ant colonies. However, when T‐bait and Advion® came in contact with water, the former's ability to kill S. invicta colonies in the field was only marginally reduced, while Advion® lost virtually all of its activity. In addition, DDGS was also shown to be compatible with a number of other insecticides, such as d‐allethrin, permethrin and pyrethrin. CONCLUSION: Based on its properties of remaining attractive to the fire ants when wetted, combined with its ant‐killing abilities both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the field, T‐bait is an efficient fire ant bait, especially under moist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口岸进口原木和废纸上携带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溴甲烷对其的熏蒸效果。在空箱内分别按6.01、12.01、22.52、25.53、28.53、31.53、34.53及37.54g/m3的浓度投药;在实箱内分别按25.53、28.53及31.53g/m3的浓度投药,每个处理分别熏蒸2,4,6和8h,试验结果表明:在空箱内投药浓度为34.53、28.53和22.52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货柜箱内的红火蚁全部被杀灭。在实箱内投药浓度为31.53、28.53、及25.53g/m3时分别熏蒸4、6及8h,均能完全杀灭货柜箱内红火蚁。其它投药浓度和熏蒸时间的组合均不能达到检疫除害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红火蚁实时荧光分子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火蚁属(Solenopsis)COI基因序列,手工设计了检测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引物与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表明:红火蚁样品可被成功地检测到,而近似种热带火蚁没有被检测到,同种不同虫态的个体得到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石膏和沙子为主要材料,建立了红火蚁人工蚁巢。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人工饲养,红火蚁能够在这两种人工蚁巢中存活、发育,以及产生有翅性蚁,其死亡率为17%~19%,与自然蚁巢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人工饲养蚁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与自然蚁也无显著差异。种群数量随饲养周期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可以为红火蚁研究提供大量均一的试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东口岸自2005年至2007年截获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进行了分析,表明广东口岸近年来红火蚁截获批次逐年增加,其传带货物来源的国家和地区多、种类复杂,检疫查验形势严峻。提出了以加强来自疫区高风险货物的检疫质量、扩大口岸进境货物的检疫范围、建立口岸监测体系以及提高检疫除害处理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为杀灭对象,测定了热水浸泡对其的灭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1.5、40.5、39.5、39、38.5和38℃时分别处理5、10、15、40、45和50min,可将红火蚁全部杀灭。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红火蚁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373.468+11.342X1+0.837X2。并给出了在不同温度下红火蚁死亡率达100%时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8.
应用联杯法等室内测定了0.05%氟虫腈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引诱力、毒杀速度及其传导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供试饵剂对红火蚁的引诱性、毒杀速度显著优于正舒(对照药剂).红火蚁觅食到供试饵剂的初始时间为2.00 min,与正舒的2.33 min达显著差异;供试饵剂处理后24 h的工蚁死亡率为80.65%,显著高于对照饵剂的50.15%;72 h的工蚁死亡率即达到100%.联杯法测定结果表明,0.05%氟虫腈杀蚁饵剂能通过工蚁的取食和交哺行为进行传导.供试饵剂受药杯中工蚁、幼蚁和蚁后3 d后死亡率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饵剂.0.05%氟虫腈杀蚁饵剂引诱性强、对红火蚁具有高胃毒、高传导毒杀活性,可适用于防控入侵红火蚁.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克星对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一年来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克星对红火蚁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施药后4d,红火蚁全巢死亡率达83.33~92.31%,施药后7~10d全巢死亡。施药后90d和180d监测结果表明,诱测点在6个月内未出现新的蚁巢。  相似文献   

10.
野外调查发现一种红火蚁的本地竞争种—黑头酸臭蚁,并发现其对红火蚁有一定的对抗能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黑头酸臭蚁工蚁和红火蚁工蚁进行室内对抗试验,试验表明黑头酸臭蚁工蚁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表现出被动的防御和逃避现象。黑头酸臭蚁有望成为与红火蚁相抗衡的本地竞争种,大量繁殖黑头酸臭蚁可能对红火蚁在入侵地的扩散传播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11种杀虫剂对草皮中红火蚁的检疫除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验了11种杀虫剂对草皮中红火蚁的检疫灭除效果。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30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30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6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浓度可完全杀死红火蚁,且对草皮生长没有影响,满足检疫处理要求;其余7种不能达到快速灭除草皮中红火蚁的要求。同时发现,草皮中的红火蚁数量与实际诱集到的数量之间关系符合模型Y=0.0032X-0.59(R2=0.9647,P=0.01)。  相似文献   

12.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险性农林外来害虫。为警惕该虫的传入,本文对红火蚁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等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一种适用于红火蚁检疫和监测的饵剂,设计出红火蚁检疫监测盒,本文在室内试验盒和集装箱内开展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以鱼粉、鱼蛋白胨、蜂蜜、花生油按比例组合制成胶状剂型的饵料在1.8m内对红火蚁有较好诱集效果。集装箱试验表明,在虫口密度≥7头/m3时,距虫源释放点3.3m6、.6m、10m处均有诱集效果,集装箱两侧监测盒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位置,且在6h后诱集虫口数达到一个高峰,可作为口岸检疫应用的推荐时间。带废纸集装箱试验表明,当虫口密度为9头/m3,距虫源释放点约6.0m的监测盒6h的检出率约达71%。因此,推荐在集装箱、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两侧放置2~4个监测盒,4~6h后检查效果可作为红火蚁检疫及其监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剖多后型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观察了雌蚁内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发育进度。结果表明,多后型雌蚁内生殖系统形成于蛹期,其结构与单后型雌蚁存在一定差异。从发育进度来看,虽然雌蚁羽化后其卵巢大小和卵巢管数量仍有一定增长,但蛹期是卵巢大小、卵巢管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卵子发生始见于羽化后第4d,且卵量随个体发育而快速增加,直至脱翅后第10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生殖系统的其它结构的变化较小。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发育后期的卵巢平均大小分别为1149.23×712.42、1594.88×834.26和1975.60×1303.57μm;而卵巢管数量则分别为62.67、81.33和86.33条。至雌蚁脱翅后10d,卵巢中成熟卵和总卵量分别为20.00±4.62粒和34.00±2.31粒。  相似文献   

15.
黄俊  陆永跃  许益镌  曾玲 《植物保护》2009,35(3):145-148
试验研究了0.045%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5 d后0.045%茚虫威饵剂3、4、5 g/巢和0.015%多杀菌素饵剂15 g/巢处理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90.2%、95.0%、97.5%、82.1%,工蚁减退率分别为84.4%、84.2%、90.2%、80.6%,蚁群级别降低率分别为97.7%、99.3%、100%、96.7%。提出了包括活动蚁巢数量、工蚁数量和蚁巢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评价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红火蚁入侵的种群生物学与行为遗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慧  杨定 《植物保护》2005,31(4):18-23
红火蚁是广布性以及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昆虫类群之一。它有很多的生物学特性适合其入侵、定殖以及扩散。该类害虫在入侵时以及入侵后在种群生物学和行为遗传学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使其成为一种入侵成功的外来生物。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 在防控过程中容易引起红火蚁巢体迁移和弃尸等现象, 影响防控效果。本研究对标记好的蚁巢施用茚虫威饵剂, 然后定时观察新增加的蚁巢数量和工蚁弃尸量。结果表明, 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后, 所有处理均有新蚁巢出现, 施药后5~10 d, 新蚁巢大量出现, 随后蚁群趋向稳定, 新增蚁巢减少, 至处理后25~30 d, 再次出现新蚁巢。0.1%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在施药后5 d出现8个新蚁巢, 药后10 d和30 d分别又新增5个蚁巢, 其他时间新增蚁巢数较少。按处理剂量, 药后30 d, 2种药剂15 g/巢处理出现的新巢数量均显著高于25 g/巢处理。0.1%茚虫威15 g/巢处理, 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高达124.98%, 0.08%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为89.05%; 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处理, 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分别为12.00%和51.34%。施用15 g/巢饵剂后2 d开始有大量工蚁尸体被丢弃, 至药后4 d弃尸量达最大值, 0.08%和0.1%茚虫威饵剂处理弃尸量分别为330.5头/巢和300.2头/巢, 随后呈逐步下降趋势, 至14 d, 弃尸量降至最低。施药后8 d内弃尸量达总弃尸量75.26%以上, 至药后10 d, 已达总弃尸量的90.08%以上。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的处理新蚁巢出现较少, 表明施用相对低剂量的饵剂, 更容易引起蚁巢迁移。红火蚁的弃尸行为主要发生在饵剂施用后的前8 d。  相似文献   

18.
绿僵菌与8种红火蚁防控常用农药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茚虫威、多杀菌素、苯氧威、氟虫腈、硼酸、烯虫酯、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控红火蚁的常用农药在田间推荐剂量及亚致死剂量下对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SM076和金龟子绿僵菌M. anisopliae M09萌发、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L茚虫威、0.1 mg/mL多杀菌素和0.5 mg/mL烯虫酯浓度下,对黄绿绿僵菌SM076萌发、生长及产孢等没有影响。0.5 mg/mL茚虫威、0.1 mg/mL阿维菌素、0.01 mg/mL苯氧威、0.5 mg/mL烯虫酯和0.05 mg/mL氟虫腈对金龟子绿僵菌M09的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无影响。因此在田间应用这两种虫生真菌时,可以考虑与上述农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广州番禺区、南沙区,惠州和深圳市等地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虫体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致病力测定发现分离物PL对红火蚁有一定致病作用。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PL菌株,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acinus。对PL菌株的10个分离株PL01~10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经1×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后第15d,菌株PL04处理的红火蚁累计死亡率最高,为70.60%。  相似文献   

20.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现红火蚁已有4年,但防治技术、产品依然匮乏。为了改善、提高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技术水平,本文就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红火蚁的作用表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JHA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间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re invasion),但JHA毒饵也存在着防治效果缓慢等问题。本文就克服此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