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褒《僮约》中“荼”非茶的考证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王褒《僮约》一文,由于其中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其”之句,在茶叶历史上曾被认为标志着西汉时代蜀地茶叶已被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和有客来饮茶的习惯,并已有一定的茶叶商品市场。有的还认为当时已有专用的茶具。...  相似文献   

2.
《尔雅·释木》“·苦茶”。郭注云:“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茶。”(按茶读为茶。下同。)这段注文历来被征引作为茶的释义,但是关于“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则有不同意见。陆玑《毛诗疏》说“蜀人作荼,吴人作茗。”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荼(读为茶)、茗,其实一也。”并引张楫《杂字》云:“,茗之别名。”魏王《花木志》说“其老叶谓之,嫩叶谓之茗。”顾野王《玉篇》也说“,茶叶老者。”“茗,茶芽也。”面对众说纷纭,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对涉"茶"词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中不仅有一些表"茶"义的词语,也有一批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在表"茶"义的单音词中,"荼(茶)"由于是主称词语,在与表别称的"骮"、""及表泛称的"茗"、""的竞争中轻松取胜,成为最重要的表"茶"义单音词。"荼"与"茶"是文字关系,即古今字关系,陆羽《茶经》中将表"茶"义的"荼"省笔为"茶",使"茶"字在表"茶"义上功能相对单一,职责更加集中,其使用频率相较于"荼"字很快便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古今表"茶"义的最主要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4.
胡衍铮 《农业考古》2003,(2):282-285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 ,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 ,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 ,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 :“毛诗云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注 :荼 ,苦菜也。周礼掌荼 ,以供丧事 ,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 :‘周诗记荼苦 ,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 ,议论纷纭之处 ,实是多如河沙。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 ,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  相似文献   

5.
《农业考古》2007,(2):I0001-I0006
由日本“中国茶文化国际检定会”会长棚桥篁峰率领的日本茶友一行12人,在参加于景德镇举行的中国茶艺师资格考试之后,于2007年3月24日专程到南昌女职白鹭原荼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婺源上晓起)参观访问,与中国学者进行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杜佳 《农村新技术》2009,(10):17-17
城里人到农贸市场选购蔬菜副食品,都特别青睐“土品种”,买鸡蛋要买“土鸡蛋”,买鸡要买“土鸡”,买大蒜要买“土大蒜”,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品种”品质上乘,做出的菜肴口味佳;二是“土品种”栽种和养殖多用“土法”,施的是农家肥(或少量化肥),农药基本不用,污染少,吃了放心。  相似文献   

7.
拙作《〈九经〉茶荼考略》和《〈九经〉茶荼再考》(简称《再考》)二文见刊后,深得国内学者注目。个中赞同者有之,诘疑者有之,暴跳如雷“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者亦有之。这是笔者事先所估计到的。笔者希冀以此引起茶业界诸位同仁各抒己见、集思广义的正常争鸣,还期望有更多的人研究下去,争取求得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结论,直至水落石出。这个初衷无疑对认识茶叶的起源,深化茶叶发展史,是不无裨益的。在此过程中,笔者拜阅了陈椽先生在《安徽茶业通报》(1991年第3期)和《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上发表的两篇内容基本相同的文章。陈先生身为中华茶业界一代师长之一,著论颇丰,桃李天下,深得笔者敬重。于此,坦诚就教于陈先生和诸位茶叶界师长同仁。唐突不恭之处,肯望海涵。  相似文献   

8.
<正>一、依托职能优势,全力推动“甘味”品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一)加大“甘味”培育力度,厚植品牌发展基础1.夯实“甘味”品牌基础。自“甘味”商标申请注册以来,甘肃省已成功获批3个国家级(累计达到4个)、批准筹建6个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涵盖靖远枸杞、定西马铃薯、武都油橄榄、甘谷辣椒、静宁苹果、  相似文献   

9.
“Onthe…,在英语(尤其是在口语)中生命力非常强,它表意形象简明。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一、onthe+adj.十side“略……”。onthecheapside(有点儿便宜),onthedearside(有点贵),outheshortside(略短),onthelonsside(略长),onthelightside(略轻),ontheheavyside(各重),onthedarkside(稍暗)等。二、onthe+adj。具有副词意义,但通常带有贬义。如:1、h6IS8壬n0llrWhoW8lllStobilysfiy凸lllgoiltheChesp.他是个总想买便宜货的人。2、Pleasedon’tdoItonthesly.请不要偷偷摸摸地干事。3、HeIsalwaystalkingthe他…  相似文献   

10.
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46005,电话:0939-8238439)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武都16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房市“限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自古就有。但古代政府的“限购”政策和当下的“限购”相比,其出发点和目的,可以说是南辕北辙。西汉建国后不久,吕后当政时,朝廷颁布了一项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二年律令·户律》)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说,你想买房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  相似文献   

12.
荼薇花是中山市小榄镇种植的珍稀玫瑰品种,主要用于酿酒和制作点心。近年为实行荼薇酒复兴之举及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荼薇花的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本文对小榄镇永宁一带荼薇花生产地的土壤进行土化分析测定,并结合荼薇花生长所需矿质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荼薇花科学平衡施肥的建议,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14.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1,(1):285-287
鹅属于脊椎动物鸟纲水禽目,它是从野雁驯化来的。鹅是食草的水禽,凡是有草地和水源的地方均可放养。我省河川纵横,港汊交错,水草丰茂、鱼虾众多,更适于放养鹅群。中国鹅的祖先系鸿鹄(天鹅)驯化而来,古为一族。鸿鹄高翔,被喻作志向远大。汉高祖《鸿鹄歌》云:“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中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农村劳动时,曾对其穷伙伴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穷兄弟不以为然,他则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耶?”公元前五十九年王褒著“僮约”中,曾记有“牵犬贩鹅,武都买茶”之句,这是说在距今二千多…  相似文献   

15.
鲁庸兴 《农家顾问》2008,(12):16-16
时下.城里人到农贸市场选购蔬菜副食品.都特别青睐那些“土品种”,如买鸡蛋要买“土鸡蛋”,买鸡要买“土鸡”,买大蒜要买“土大蒜”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科学技术史大事纪要中国农业博物馆舒耕公元前59年(西汉)茶最早作为饮料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宝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所撰的...  相似文献   

17.
成都问茶记     
成都问茶记深圳商报侯军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市场就出现在富庶的川西地区。西汉时期西蜀人王褒在《僮约》一文中写到的“烹茶尽具”、“武都买茶”等记载,已成了茶文化研究者耳熟能详的名句。而在茶诗史上,西晋名诗人张载在《登...  相似文献   

18.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不能盲目购种。总的来说购买种子时要做到“三买”“四不买”。 一、“三买”: 1.要买正规渠道经营的种子。各县经营种子的主渠道是种子站所设的门市部及其代销点,另外是各乡镇农技站所设的门市部。各农户购种时应该到这些部门购买。有些农户贪图一时便宜从街头地摊或到村里销售的个体商贩处购买,结果往往购得伪劣假种子,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悔之莫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安仁县羊脑乡中年农民王某,在报上看到一则蔬菜新品种“绿菜花”(又名玉兰花)的售种广告。广告称该蔬菜营养丰富,市场销售价格高。于是他心动了,邮购了该种,种植了667平方米地。经过几个月的科学管理,绿菜花长势喜人,王某心中暗喜,以为凭着“人无我有”的优势,这种“绿色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稳赚一把。谁知挑到市场上后,因当地人没见过这种菜,不敢买。王某又只好挑回家,准备用车拉到县城去卖。  相似文献   

20.
《农村科学实验》2005,(11):31-31
如今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人们吃得却越来越少。买菜、买水果什么的,也一改往年“肥为美”的观念,专挑小个儿的买。拇指般大的西红柿、樱桃大的萝卜、桃核大的桔子,越小越受人们欢迎。如今这北方传统的大白菜也受到了“传染”,刚刚从大棚里收获的“大”白菜,体重才150克,实在是“袖珍白菜”了。别看这“袖珍白菜”小的甚至有点可怜,可身价却不凡,还悄然登上省城各大超市的货架,比那些“细菜”毫不逊色。娇小的体型也吸引了不少顾客买回家尝尝到底是啥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