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品茶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懂得茶叶是人类的良友.就懂得饮茶的益处.许多文人更是对饮茶情有独钟.并留下了一些与茶叶有关的故事与诗文。笔者选取了下面三位作家的饮茶趣事,让我们寻着他们的足迹一起来品茶吧。  相似文献   

2.
茶里乾坤大     
海波 《上海茶叶》2009,(2):40-40
小时,家中的橱柜上搁着一个铁罐,那是爷爷的宝贝。常见爷爷从罐中抓出一把“干草叶”放进杯子,注入开水,盖上盖子。稍顷,爷爷便捧着杯子慢慢地呷,嘴里咝咝连声,极惬意的模样!我好奇,偷着喝了一回,哇!呸,方人口就忙不迭吐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春分茶韵     
茶以春为贵,春贵在其时。而春分时节,气候宜人,新茶上市。正是啜茗品茶的好时光。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夫茶已被公认为最讲究的一种泡茶饮茶方式,潮汕工夫茶在当代更被一些文化人士称为“中国茶道的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品茶不仅要将茶喝进肚里,还要品味茶韵,体味意境,欣赏外在的技能和艺术,感受内涵之哲理与精神。别看小小的一杯茶,却是“小茶壶大乾坤”,  相似文献   

5.
向琦 《上海茶叶》2005,(1):14-14
在布朗族的著述中,普洱茶缘起于“诸葛遗种”的传说。相传诸葛亮南征,走到了今天滇南澜沧江下游一带,留下六件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便因此而得名。六大茶山种植和加工普洱茶的历史,距今已逾两千年。而普洱茶的兴盛,则是清代作为贡茶的传奇。清人阮福著《普洱茶记》,称其时“普茶名遍天下,味最俨,京师尤重之”,成为王室看重之物,从此奠定了普洱茶“名重于天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09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4月15日至4月23日举行,为期9天,共有三大板块13项活动。本届茶文化节围绕“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体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要求,以“迎接世博、融入世博、服务世博”为契机,不断丰富茶文化节品牌内涵。4月15日晚,以一场主题为“盛世茶香迎世博”的文艺晚会,正式拉开了本届茶文化节的帷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段成桂,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  相似文献   

8.
在茶角胸叶甲暴发流行于茶树资源圃的次月,通过测定当年生茶枝第3叶虫孔数目与为害面积,鉴定评价了57份茶树种质材料对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抗虫性和抗性等级。研究表明,所鉴定材料中未发现完全免疫的茶树资源,但明确61-丰-01、宋坳73-01、中叶黄、白毫早、槠叶齐抗虫性强,同时发现福大60、雨大3号、苦茶47与苦茶3号均为中高感茶树品种(系)。57份茶树种质资源之间抗茶角胸叶甲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叶种和苦茶资源抗虫性较差,在抗虫性品种选育时可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9.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0.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分离自茶卷叶蛾和中华大刀螳僵虫的2株虫生真菌的归属及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测定了其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的致病力,并初步筛选了其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2株真菌均为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分别命名为ICBS918和ICTL911.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ICBS918和ICTL91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100%,LT50分别为3.13 d和3.15 d;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LT50分别为3.25 d和3.31 d.接菌后8 d,2菌株对茶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47×105孢子/mL和1.01×105孢子/mL;对茶小卷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0×105孢子/mL和1.34×105孢子/mL.2菌株23 ℃下最适生长培养基均为综合马铃薯培养基,最适产孢培养基均为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萨氏培养基上,菌株ICBS918和ICTL911分别在24~30 ℃及24 ℃时生长速度最快,在27 ℃和21 ℃时产孢量最大.表明2株环链棒束孢对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3种药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25%溴氰菊酯乳油和48%毒死蜱乳油等3种农药防治茶尺蠖的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和7 d,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0%。药后7 d,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达86.7%,而48%毒死蜱乳油的防治效果低于80%。说明22%噻虫·高氯氟微胶囊悬浮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1%百部·楝·烟乳油8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个施药处理,在商洛茶园开展茶蚜防治试验.喷药后3 d,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为92.71%;喷药后7d,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  相似文献   

14.
茶毒蛾黑卵蜂识主利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毒蛾黑卵蜂是茶毒蛾卵期的优势寄生蜂,能将茶毒蛾消灭在幼虫发生为害之前,识主利它素对它的寄生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茶毒蛾黑卵蜂的识主利它素存在于茶毒蛾的卵块和卵粒上,能被蒸馏水、70%甲醇或乙醇溶液等极性溶剂所抽提,其粗抽提物可诱发80%以上的雌蜂表现出触角敲打和产卵管刺探行为,但不能被己烷等非极性溶剂所抽提。识主利它素在室温条件下较稳定,但是高温加热(100℃)处理1小时可使之丧失部分活性。识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黑卵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提高对寄主卵的寄生效能,还能引诱其寄生原来不寄生的非寄主卵,有利于茶毒蛾黑卵蜂的室内大量饲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15.
2017-2020年,在江苏和浙江将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核·苏云菌应用于茶园茶尺蠖、灰茶尺蠖的防治,对多年、多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近年来茶尺蠖病毒制剂在我国茶园的推广应用情况.在实践中发现,施用10 000 PIB/μL·2 000 IU/μL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00 mL/667m2,对茶尺蠖的防效最高可达8...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礼“廉、美、和、敬”与中国禅茶文化的“俭、清、和、静”四大精神,异工同曲,不谋而合,组成和繁荣了中华茶文化的价值内涵;而且,禅茶文化特别强求“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升华了佛家弟子的修行法力,藉以茶叶先苦后甘的独有特性,成就了调理心灵、修学止观的漫漫悟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成、若虫的触角感器类型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茶黄蓟马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钟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U形感器以及腔形感器。若虫与成虫在触角长度、节数、感器类型与分布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若虫触角节数比成虫少;但在感器类型方面,U形感器仅见于成虫触角,花蕊刺形感器仅见于若虫触角。雌雄感器类型与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cobNPV)毒株对灰茶尺蠖E.grisescens的毒力差异及其机制,以前期筛选获得的高效毒株EcobNPV-QF4和原始毒株EcobNPV-QV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叶盘法毒力生测试验测定毒力差异,并用定量PCR技术比较病毒拷贝数及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EcobNPV-QV经分子鉴定存在3个基因型,而EcobNPV-QF4则存在2个基因型,2株毒株的基因型存在差异;EcobNPV-QV和EcobNPV-QF4对灰茶尺蠖的幼虫毒力分别为4.26×106 PIB/头和9.72×107 PIB/头,EcobNPV-QF4对灰茶尺蠖的毒力是EcobNPV-QV的22.8倍;饲毒0~48 h之间EcobNPV-QF4在灰茶尺蠖体内的增殖拷贝均显著高于EcobNPV-QV,EcobNPV-QF4比EcobNPV-QV具有更快的繁殖能力;比较2株毒株的基因组,EcobNPV-QF4比EcobNPV-QV长315 bp,与EcobNPV-QV相比EcobNPV-QF4基因组的hr1~hr3区域出现倒位,其中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基因在EcobNPV-QF4中重复1次,3个同源重复区的回文序列存在差异但2株毒株仍为α杆状病毒亚家族II亲缘种分离株。表明2株毒株的基因组在同源重复区的序列及回文个数间存在差异,推测这可能与导致其对灰茶尺蠖毒力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家乡人喜欢喝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喝。在我的家乡,烤茶喝已经成为人们每天一件必修的“功课”。家乡人爱喝茶,但喝的不是那种用玻璃杯子放上茶叶,再用开水一冲了事的“大众茶”,而是爱喝一种名为“雷响茶”的砂罐茶。家乡人以为,用开水简单地冲出的茶,太清淡,太潦草,太没劲。只有这种特制的“雷响茶”喝起来既解渴,又过瘾。  相似文献   

20.
茶黄蓟马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s)是江西茶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片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该虫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江西黄马茶园1年发生8~10代,主要以成虫和少数若虫越冬。以若虫越冬的个体3月中旬开始羽化;以成虫越冬的个体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中旬茶园始见初孵若虫。11月出现的成虫和少数若虫进入越冬。成若虫喜食嫩芽和幼叶,导致叶片组织坏死。在22~30℃条件下,温度对茶黄蓟马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卵期、若虫期和成虫寿命都逐渐缩短,卵期8~3.83 d,若虫期15~7.4 d,成虫寿命26.92~16.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