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陶寒杂交一代(DHF1)、特寒杂交一代(THF1)和小尾寒羊羔羊(HH)进行舍饲育肥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DHF1和THF1组宰前活重、胴体、屠宰率、骨肉比、眼肌面积、GR值和一级胴体占胴体质量百分比显著高于HH组(P<0.05),羊肉中磷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胴体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1和THF1组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DHF1高于THF1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简称:Ⅰ);杂交一代: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杂交二代:波尔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Ⅴ)5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90 d后,每个组选择4头屠宰并进行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杂交后代的日增重较Ⅰ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②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了较大提高(P<0.01,P<0.05),其中Ⅱ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而杂交后代间主要胴体性状差异不明显(P>0.05).③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Ⅰ组的pH24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各组间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矿物质方面,Ⅲ组的铁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由结果可知,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良好,且屠宰率和净肉率高,主要营养指标优良.综合考虑,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舍饲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DHF1)羔羊和小尾寒羊(HH)羔羊的生长状况、产肉性能及肉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DHF1羔羊6月龄体重和试验期日均增重分别为41.16 kg和249.2 g,比HH羔羊分别提高了33.94%和35.89%(P<0.05);DHF1羔羊屠宰率、净肉率为54.95%和41.98%,分别比HH羔羊提高20.11%和24.57%,GR值和眼肌面积为9.26 mm和16.40 cm2,分别比HH羔羊提高了38.62%和14.96%,差异均显著(P<0.05);DHF1羔羊肉呈鲜红色(3.87),大理石纹明显,熟肉率为53.32%,显著高于HH羔羊(P<0.05);剪切力为3.23 kg,显著低于HH羔羊(P<0.05)。结果显示:DHF1杂种羔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近年湖羊因其良好的适应性和卓越的繁殖性能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为提高湖羊的产肉性能,生产中通常用肉用绵羊与其经济杂交。本研究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湖羊与杜泊羊或萨福克羊杂交F1代羔羊生产性能。90只年龄体况接近、经产1胎繁殖性能正常的湖羊母羊,随机等分为3组,试验Ⅰ组作为对照组采用湖羊公羊交配(HH组),试验Ⅱ组采用黑头杜泊公羊交配(DH组),试验Ⅲ组采用萨福克公羊交配(SH组)。观测分析母羊繁殖性状,F1代羔羊生长性状, 4月龄、6月龄各组羔羊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1)F1代羔羊初生重、60日龄断奶重、9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体重DHF1和SHF1显著大于HHF1(P0.05),DHF1和SHF1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纯繁湖羊的情期受胎率(P0.01)和平均每胎产羔率(P0.05)高于SH和DH;(3)4月龄和6月龄羔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及胴体产肉率SHF1和DHF1显著大于HHF1(P0.01),屠宰率DHF1显著高于SHF1和HHF1(P0.05);(4)4月龄DHF1和HHF1肉色优于SHF1,熟肉率SHF1和DHF1高于HHF1(P0.05),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用杜泊羊或萨福克羊与湖羊进行二元经济杂交可显著提高F1代生长和产肉性能,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杜泊羊和湖羊杂交F2(DHF2)以及陶赛特羊和湖羊杂交F2(THF2)共计448只初生羔羊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羔羊初生重的关系.结果表明:DHF2以及THF2羔羊中均存在BB、B+和++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种杂交羔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2三种基因型羔羊间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THF2羔羊++基因型平均初生重显著高于B+基因型(P<0.05).以上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影响陶赛特羊与湖羊杂交F2羔羊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6.
选择不同杂交品种肉牛和本地黄牛共40头,即西黄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夏黄牛(夏洛来牛×本地黄牛)、皮黄牛(皮埃蒙特牛×本地黄牛)的F1和黄牛(本地黄牛)公牛各10头,进行了100 d育肥饲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黄牛(1 334 g)、西黄牛(1 309 g)和皮黄牛(1 121 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黄牛(827 g,P<0.05),西黄牛和夏黄牛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而西黄牛和夏黄牛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夏黄牛(61.3%)、西黄牛(60.8%)和皮黄牛(58.2%)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黄牛(51.2%,P<0.05),杂交组肉牛屠宰率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个杂交组肉牛净肉率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虽然西黄牛和夏黄牛净肉率间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却分别显著高于皮黄牛(P<0.05).3个杂交组牛肉眼肌面积均比黄牛大,而杂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西黄牛和皮黄牛牛肉大理石纹状度较好,夏黄牛肉嫩度不如西黄牛、皮黄牛和黄牛.4个组之间牛肉的pH和灰分没有差异(P>0.05),但是黄牛肉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3个杂交组牛(P<0.05),皮黄牛肉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牛.  相似文献   

7.
将陶赛特、萨福克、杜泊、澳洲白羊作父本与湖羊母羊开展杂交试验,杂交一代分别与纯繁湖羊(湖×湖)进行生产性能及肉品质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推广应用的杂交模式。结果:杂交一代的父本特征和杂种优势明显,3、6和10月龄体重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且以陶×湖组最高;10月龄屠宰,杂交一代组胴体重比湖×湖组平均高3.24 kg,其中陶×湖、杜×湖杂一代显著高于湖×湖组(P<0.05),以陶×湖杂一代最高;各组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优质蛋白质组成中氨基酸水平;总多不饱和脂肪酸酸含量/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以萨×湖组最高、湖×湖组最低。综合分析各项指标,以陶×湖杂交组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试验对比乌湖杂交羊(乌骨绵羊♂×湖羊♀)与湖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乌湖杂交羊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P<0.05),屠宰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品质指标中,乌湖杂交羊肉的p H值、熟肉率和失水率稍高于湖羊肉(P>0.05),剪切力稍低于湖羊肉(P>0.05),肉色深于湖羊肉,大理石纹明显多于湖羊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睾丸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可能性,将携带有徐淮山羊过氧化氢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和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重组载体经脂质体包裹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pEGFP-PPARγ通过随机打点注射入性成熟的湖羊睾丸内,采用常规PCR、基因组DNA点杂交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外源PPARγ基因在湖羊体内稳定整合的能力,并检测F1代阳性个体屠宰性能、肌内脂肪含量、器官重量及肉品质。F1代羔羊检测转基因羊阳性率为13.7%,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体内成功表达。阳性个体胴体重和屠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背最长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腰肌内脂肪含量与股二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个体肺脏和小肠极显著大于对照组个体(P<0.01),阳性个体脾脏显著大于对照组个体(P<0.05),阳性个体心脏和肺脏显著小于对照组个体(P<0.05),肝脏、肾脏、胃、睾丸、皮、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个体股二头肌嫩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个体(P<0.05),pH、肉色、失水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澳洲白与湖羊杂交一代(AHF_1)、杜泊与湖羊杂交一代(DHF_1)公羔4、6月龄的肉用性能及品质,该试验以澳洲白♂×湖羊♀(AH)、杜泊♂×湖羊♀(DH)和湖羊♂×湖羊♀(HH)选配方案分为3组,对每组25只经产母羊所产公羔直线育肥,在4、6月龄每组随机抽取相同数量公羔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结果表明:0~4月龄公羔AHF_1、DHF_1比HH日增重分别高58.73 g和60.55 g, 4月龄体重分别高7.91 kg(P0.01)、7.83 kg(P0.01),净肉率分别高0.21%(P0.05)和3.89%(P0.01),眼肌面积大3.37 cm~2(P0.01)和4.05 cm~2(P0.01),骨肉比分别高4.58%和27.48%,GR值分别高0.82 mm(P0.05)和4.92 mm(P0.01);6月龄AHF_1、DHF_1与HH相比,净肉率极显著提高(P0.01),骨肉比分别高16.27%和24.00%,眼肌面积分别大1.24 cm~2(P0.05)和2.62 cm~2(P0.01),AHF_1、DHF_1之间基本接近。因此,用澳洲白、杜泊绵羊经济杂交湖羊可显著改善后代公羔的育肥、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4月龄DHF_1公羔屠宰性能优于AHF_1、HH;6月龄AHF_1、DHF_1公羔屠宰性能相当,但极显著好于HH(P0.01),基于甘肃肉羊市场,DHF_1、AHF_1适宜屠宰年龄为4.0~4.5月龄、体重达到35 kg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和13.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3%,体长增加17.1%,胸围增加27.19/6,管围增加16.6%;6月龄胴体重提高29.92%,净肉重提高37.82%。波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2.2%,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3.0%、23.3%和15.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7%,体长增加19.7%,胸围增加30.9%,管围增加17.0%;6月龄胴体重提高33.88%,净肉重提高43.17%。萨蒙杂交F1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1.3%,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6.7%、15.2%和11.6%,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47.8%,体长增加33.5%,胸围增加49.0%,管围增加26.8%;6月龄胴体重提高31.04%,净肉重提高42.02%。  相似文献   

12.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澳洲白绵羊和黑杜泊羊与湖羊开展杂交试验,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进行观测,筛选适合临夏地区肉羊最佳杂交组合,促进临夏肉羊生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肉羊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健康发展。实验结果表明:产羔率湖羊>黑杜湖F1>澳湖F1,繁殖成活率澳湖F1>黑杜湖F1>湖羊;羔羊初生重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三月龄六月龄重澳湖F1与湖羊、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极显著(t>0.01);杂交羔羊出生时体高、体长均不显著(t<0.05),黑杜湖F1与澳湖F1两个杂交组合的胸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三月龄两个杂交组合管围与湖羊之间差异极显著(t>0.01);六月龄体高黑杜湖F1与湖羊差异不显著(t<0.05),澳湖F1与湖羊差异显著(t>0.05),体长三个组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t>0.05),胸围和管围澳湖F1与黑杜湖F1两个杂交组合与湖羊之间差异均为显著(t>0.05)。  相似文献   

14.
引进贾洛羊种公羊杂交改良甘加羊,贾甘F1平均初生重4.05kg、0~6月龄平均日增重132.55g/d,显著高于甘加羊的相应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3、6、18月龄贾甘F1的体重增加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高于甘加羊,杂交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东佛里生羊、湖羊及东湖杂交羊的泌乳性能。【方法】选取同一养殖场健康东佛里生羊(DF)、湖羊(H)、东湖杂交一代(F1)、级杂二代(F2)各197、313、346、364只。收集其在2020—2021年间的日泌乳量数据,使用六次多项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采集奶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尿素氮;对奶绵羊乳房拍照进行形态学描述,测量乳头形态数据,包括乳头长度、乳头间距和乳头直径;麻醉后采集空怀期乳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检。【结果】东佛里生羊泌乳量显著高于杂交一代(P<0.05),东佛里生羊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一代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使用六次多项式模型拟合不同杂交代奶绵羊泌乳曲线,拟合度均高于0.90。东佛里生羊、湖羊、杂交一代、级杂二代泌乳高峰日分别为58、18、45与47 d,泌乳高峰日泌乳量分别为2.31、1.27、2.24和1.97 kg。湖羊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交代奶绵羊(P<0.05),东佛里生羊与杂交一代乳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疆绵羊的起源以及野生绵羊对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贡献,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野生绵羊与新疆地方家绵羊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羊、巴什拜羊、哈萨克羊均起源A、B、C三个世系,与东方盘羊关系较近,而和田羊、阿勒泰羊单独聚为一类,可能为D进化支,且与盘羊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外周血微量全血培养法研究了生活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藏系绵羊的染色体核型及畸变。结果表明:三种绵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NF=62,公羊核型为54,XY;母羊为54,XX。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结构断裂和多倍体,其频率分别为:青海细毛羊1.530%和1.844%;新疆细毛羊2.292%和1.568%;藏系绵羊2.022%和1.103%,并对三种羊的畸变类型进行下检验,结果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控制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变异的5个结构基因座位(Tf、X-p、Ary-Es、Hb-β、Ke)上的遗传变异,引用国内外学者以相同实验方法获得的其他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11个绵羊品种作为分析背景,对16个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可以划分为蒙古羊、藏羊和南亚-东南亚羊三大集团,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均属于"蒙古羊"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符合地方的肉羊生产模式选萨寒F1、陶寒F1、杜寒F1以及小尾寒羊120只,按不同杂交组合进行分组,每组30只,研究探讨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不同杂交育肥羔羊增重效果和产肉性能。结果表明萨寒、陶寒、杜寒组合均高于小尾寒羊组,萨寒组尤其突出,分别比小尾寒羊组提高了5.8kg、0.03kg、7.21个百分点,杂交优势明显;经过经济效益分析,每出栏1只6月龄羔羊,萨寒F1、陶寒F1、杜寒F1只均获利362.40元、283.60元、218.40元,较小尾寒羊只均多收入235.60元、156.80元、91.60元。永靖发蔚县肉羊生产,用杂交羔生产肥羔增重快、饲料报酬高。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羊与滩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甘南藏羊高于滩羊(P〈0.05),饱和脂肪酸低,为评价甘南藏羊肉用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