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利用数据是进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以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pMap作为开发平台建立的杭埠河流域1: 5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具有批量数据采集、管理、更新功能,以及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和很好的可扩展性特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数据采集方法、数据组织方式、数据更新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根系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化学信号及其特点。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有着密切关系。根系产生的化学信号受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的基因型的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根系化学信号的规律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 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3~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西宁市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8年问,西宁市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都在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都处于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喀斯特山区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细菌数量最多,均占85%以上,放线菌和真菌相对较少。从总量上看,灌草丛地和草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最大,分别为37.88×106cfu/g、26.70×106cfu/g,自然林地、灌丛地和旱地次之,退耕地和人工林地最小,分别为8.78×106cfu/g、7.74×106cfu/g。自然林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461、0.459,灌草丛地、草地、灌丛地和退耕地次之,旱地最低,仅为0.155,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酶活性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自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分别为0.195mL/(g·min)、1.2mL/(g·min)、0.753mL/(g·min)和1.5mL/(g·min),均高于其他用地类型,退耕地和旱地最低,人工林地、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居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布尔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为:(1)布尔津县以草地、林地为主要景观类型,镶嵌着耕地、水域等景观类型。(2)四个分区(即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荒漠区)的林地资源组成差异明显,耕地、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平原区(3)从各项指数来看,高山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原区是受人文因素最多的区域,景观优势度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差异不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荒漠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通过该研究对布尔津县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一个了解,为该县乃至整个地区的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1995、2000、2006、2012年5期遥感影像,应用分形理论和GIS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形特征,定量分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流域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结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性和稳定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80、1995、2000年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排序均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006、2012年分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980、1995、2000、2006、2012年石羊河流域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5296、1.5025、1.5445、1.5631、1.567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分形维排序为水域(1.8317)>耕地(1.5678)>林地(1.5351)>草地(1.5315)>未利用土地(1.4413)>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3411)。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1083、0.0997、0.1228、0.1167和0.118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水域(0.3317)>城乡工矿居民用地(0.1589)>耕地(0.0635)>未利用土地(0.0587)>林地(0.0351)>草地(0.0315)。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Ts-86提取物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试了中草药Ts-86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保护活性,并对其稳定性、持效期及抑菌谱等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Ts-86提取物的50倍液防效达93.04%,与粉锈宁(15% WP)1000倍液防效相当;其酸碱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较差,只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条件下活性较高,且经100℃处理的活性最高,而且其光稳定性很好;保护作用的持效期可达3天;抑菌谱相对广泛。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研究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0—2020年黑龙江省遥感影像和能源消耗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和碳排放风险指数测算模型,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碳排放时空格局以及碳排放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且面积逐年增加,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逐年下降,林地是最主要的碳汇。1980—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碳源方面,总碳源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在碳汇方面,总碳汇量逐年降低。2000—2020年各市域碳排放总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00—2010年增速较快,2010—2020年增速较缓,2000—2020年各市域碳排放空间差异性逐渐显著,风险等级逐年升高。依据相关分析结果,本文期望为黑龙江省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和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石灰岩贫困山区农户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山区因土地利用存在可用面积少和可利用方式有限等诸多问题,容易导致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研究石灰岩贫困山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探讨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缓解石灰岩贫困山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从农户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权属和土地利用方式三个方面着手,系统分析现阶段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土地承包政策依然是影响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农户自身的家庭类型、个人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则分别通过农户不同方面的土地利用转型需求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当地政府应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基本原则,根据石灰岩山区的特殊背景,从差异化修正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等方面合理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烟草核酸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课题在构建烟草cDNA文库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DNA序列的测序结果和进行相关的序列分析和管理,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采用微软公司新一代的计算机编程语言.NET研究开发相应的管理分析软件,开发出烟草核酸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能完成直接读取相应的测序报告文件,并将结果储存于数据库当中,并且具有远程自动比对功能,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使用该软件系统,完成了对近1千条序列的直接管理和辅助分析,发现了烟草核酸新序列,设计探针以进行分子生物学有关研究,提高了整个实验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简单介绍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管制体系或内容以及实施方式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共性,从而为中国羽翼未满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中国在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时,应当重视土地用途分区、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管理权限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由于巴西橡胶树是高大乔木,传统育种周期特别长,基因组测序还未完成,橡胶转基因技术尚未成熟,导致橡胶突变体不易获得,这些问题较大限制了橡胶的基础研究。尽管如此,橡胶产排胶研究近年来还是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回顾模式植物拟南芥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概括橡胶产排胶机制研究的进展,分析当前面临的理论和技术瓶颈,并对今后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不同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85~2000年土地利用统计、社会经济资料,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三个方面,对重庆市经济较发达的北碚区、欠发达的万州区和经济落后的酉阳县3个不同经济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不同经济区的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率)、变化程度、变化方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较发达、人均GDP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北碚区比经济欠发达的万州区和经济落后的酉阳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快,利用程度广,土地破碎化程度深,受人类干扰强度大; 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管理机制以及社会行为因素是不同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同经济区驱力因子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2000-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2000—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2000、2014 年2 期影像资料,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法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方向及景观格局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究区15年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除水域外,其余各类土地面积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耕地先减少后增加,其余5 种地类逐年增加。各乡镇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在0.75%~7.64%之间,总体呈现流域北部大于流域南部,湖滨区大于山区的特征。(2)研究区土地利用转换类型有23 种,面积共18834.33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12.15%。土地利用变化集中于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城镇村庄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五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位于青龙镇和龙街镇。(3)研究区景观破碎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各利用类型面积更趋于平均化和多样化。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影响强烈,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客观反映土地整理的实际效益,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监督和考核,须将项目后评价提上日程。立足于南方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拟从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影响4方面构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井研县分全乡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综合外部效益,但项目重生产条件指标、经济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轻生态环境,导致项目区景观与生态环境改良效果不显著,应加强景观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运行状况,找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翔实资料,笔者对安徽、山东等5省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大量调研资料、数据和典型案例,利用已有的实证和研究成果,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对调研资料和既有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经营规模偏小、土地资源紧张与抛荒、经营效率低下并存、产权所有权主体不够清晰、使用权不够稳定、土地流转市场配套缓慢、运转不够规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农村土地调整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以及农业税取消前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与对农地耕作的态度的列联表分析表明,土地调整并不存在必然性,但其频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农业税取消前后,家庭收入水平与对承包土地的耕种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农业税取消后,农户家庭土地流转的意愿降低。  相似文献   

18.
Land storage system is a system renewal of our n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its emergence and risk in practice were analyzed. Then,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law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legislation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几种主要补偿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了目前中国存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重新择业补偿安置、农业生产补偿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和“征地保障”安置方式等六种补偿安置方式,分析了不同补偿安置方式的利弊和适用的条件,最后指出以后的补偿安置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