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研究酵母菌菌株0939-5产挥发性抑菌物质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及培养条件。【方法】以酵母菌菌株0939-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法,优化该菌株的固体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酵母菌0939-5的最佳固态发酵基质为玉米粉,最佳碳源及浓度为葡萄糖2%,最佳无机盐及浓度为MgSO40.1%;菌株0939-5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接种浓度1×108CFU/mL、接种量10%、初始pH4、初始含水量为40%。【结论】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玉米粉作为固体发酵基质,分别以添加葡萄糖2%、MgSO40.1%,培养条件为接种浓度1×108CFU/mL、接种量10%、初始pH4、初始含水量为40%时,25℃培养5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工艺,为淮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淮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底物量、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水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色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并参照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和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制备的红曲淮山进行功能成分分析.[结果]影响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因素排序为底物量>培养基初始水含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13 d、底物量45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接种量0.4%、培养基初始水含量6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曲淮山色价均值为1205.42 u/g,降血脂功效成分莫纳科林K和降血压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80.00和31.74 mg/100 g,是发酵前红曲的10.00倍和10.58倍.[结论]淮山代替籼米作为红曲霉的发酵底物,发酵得到的红曲淮山功效成分含量高,为淮山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桂圆核果酒,优化其制作工艺。【方法】以桂圆核为原料,以蜂蜜为碳源,接种酵母进行发酵制备果酒,对发酵工艺和勾兑工艺中各项参数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在发酵液初始糖度22%,初始pH值4.0,酵母接种量2.0%和发酵温度26℃的条件下,前发酵周期为10d,所得原酒酒度为12.35%左右;原酒在15℃和4℃条件下分别后发酵30d和6d后,添加0.10%~0.15%的蜂蜜和食用酒精进行混合勾兑,所得成品酒酒度为16%,色泽亮黄,澄清透明,具有发酵酒香,味甜润,酒感饱满,理化指标均符合GB2758-2005《发酵酒卫生标准》的规定。【结论】桂圆核果酒的制作工艺得到了优化,制得了质量稳定的果酒。  相似文献   

4.
康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对氮源、接种量、麸皮含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培养基氮源为(NH<,4>)<,2>SO<,4>、麸皮添加量为40%、含水量为200%;接种量为7%;初始pH值为5.0;发酵时间为96 h;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棉花秸秆作为发酵基质,优化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ZD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固体发酵条件(棉花秸秆和玉米粉的比例、发酵时间、接种率、含水量和pH值)为优化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再由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优化中心点,最后通过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固体发酵产酶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碳氮比,接种量和含水率为主要影响因素;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棉花秸秆与玉米粉的比例4∶1,接种量10%和含水率60%为中心点;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棉花秸秆和玉米粉的比例为4.4∶1,接种量8.12%,含水率60%,发酵时间40 d,pH为4,此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最高,为310.885 U/mL;比未优化条件下的酶活207.496 U/mL提高了49.8%。【结论】确定黑曲霉ZD利用棉花秸秆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为利用该菌制备棉花秸秆发酵饲料,降解棉花秸秆纤维素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米曲霉生产曲酸的发酵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对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GIM3.423生产曲酸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酵液pH、发酵温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接种量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整个发酵过程,发酵温度30℃,装液量60ml/250ml,摇床转速200rpm,种龄6h,接种量10%,发酵周期控制在13d条件下,曲酸生产的转化率可达23.6%,。【结论】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装液量60ml/250ml,摇床转速200rpm,种龄6h,接种量10%,发酵周期控制在13d。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提高红曲米色价的方法。[方法]以红曲霉为菌种,大米为原料,用固态培养的方法生产红曲米;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红曲米的发酵,通过测定红曲米色素的色价得出最适的发酵工艺。[结果]提高红曲米色价的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大米中添加10%的麸皮,米饭的含水量为40%,pH为5,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8 d,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紫红色红曲米色价较高,为370。[结论]该研究优化了红曲米发酵制备工艺,为获得更高产量的红曲色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 NL-4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的初始含水率为64%、接种量为12%、起始pH 6.0时,该菌株活力最好且漆酶产量高;在条件下培养10d,漆酶活力可达12.45 U/g干基,比优化前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各地民间收集的红曲米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产红曲色素的红曲霉Mp-41菌株,依据形态和ITS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对Mp-41菌株的固体发酵基质和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Mp-41菌株产生红曲色素的适宜条件为:以籼米为固体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44.81%,初始p H 6.0,培养温度32℃,接种量为2.65 m L·30g-1,发酵时间为10.19 d。在此条件下,Mp-41菌株发酵生产红曲米色价最高,可达5 340.4 U·g-1,为市售红曲米色价的2~3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的条件,以提高油茶籽粕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首先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瓶口纱布层数、接种量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子试验,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获得的最佳单因素分别为:培养时间6d,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为8,瓶口纱布层数为6层,接种量为1%。在条件优化以后最佳的液态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d,培养温度23℃,培养基初始pH为8,瓶口纱布层数为6层,接种量为1%,在此条件下,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的降解率达到66.92%。【结论】施氏假单胞菌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茶皂素具有成本低、重复性好、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在饲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25,30,35,40℃,发酵时间为0,24,36,48,60,72,84,96 h,并对温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豆粕pH、粗蛋白含量和酸结合力均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分别是35℃和72 h,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4.22%,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65%(P〈0.01),pH和酸结合力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ZAU-1菌株固体发酵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培养基最适pH4—6,最佳含水量47%—48%,种子接种量为10%,增湿通气有利于该酵母的固体发酵.此外,对通气、温度及湿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该酵母固体发酵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发酵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发酵和液固双相发酵这三种发酵工艺。介绍每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流程、培养基质、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山楂果醋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山楂果醋的发酵工艺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酒精发酵采用耐高温性酒精干酵母(TH-ADDY),添加量为0.1g(100g)^-1,发酵时间48h,醋酸发酵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发酵时间12h,醋酸质量分数可达5%-7%。经过滤、澄清、杀菌制成的山楂醋,酸味柔和,保留了山楂的果香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鲜苹果渣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选择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菌种为混合野生苹果酵母YA+YC,适宜发酵时间为5d;纤维素酶的最佳用量为每克苹果渣添加0.3334μmol/s,最佳酶解时间为6h,在此酶解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原料还原糖净增率为27.7%;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5℃;采用果胶酶、淀粉酶与纤维素酶共同预处理时效果最好,苹果渣的乙醇产率达65mL/kg。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液体发酵的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蜡蚧轮枝菌菌株在19 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培养过程中生物量、产孢量和营养物质等代谢变化,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可分为延迟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菌体生长量与葡萄糖消耗量密切相关,同时液生孢子产量的发酵动力学特征为部分生长连动型发酵.  相似文献   

17.
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若干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批量发酵工艺进行厌氧发酵,在35 ℃条件下比较蓝藻单独发酵,蓝藻与秸秆混合发酵2个处理的若干参数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处理的产气量与pH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发酵一段时间内,产气量与化学需氧量(COD)有显著差异,且产气量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从产气量、pH值、VFA含量、碱度、COD消减率等指标的变化来看,以蓝藻与水稻秸秆混合作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蓝藻进行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8.
苹果醋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98-4099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探讨了酿制苹果醋的生产工艺和成品品质,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酒度、糖度和酸度的变化,确定了苹果醋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制得成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时尚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9.
柿子酒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柿子资源利用率,对柿子酒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防褐变剂及添加量对柿子浆褐变的影响,并比较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2种发酵方式酿制柿子酒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最佳的防褐变剂为柠檬酸1%;酒精发酵工艺的最佳方法为液态酒精发酵,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30℃、发酵天数7 d、接种量0.3 g/L、糖度200 g/L和p H 3.5。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柿子酒,色泽明亮橙黄、柿香愉悦、酸味纯正、澄清透明、营养丰富。[结论]研究可为增加柿子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卑霉素摇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0.0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摇瓶装量100 mL/L,接种量8%,C aCO35 g/L(调节pH值),在温度28℃、发酵周期40 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卑霉素的效价值为77.12μg/mL,较对照(64.11μg/mL)提高了2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