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5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免耕及免耕覆盖秸秆区多年生杂草种类较多,但处理间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3种免耕处理区麦家公综合优势度比显著低于旋耕区,荠菜综合优势度比则显著提高,旋耕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麦家公的综合优势度比、提高播娘蒿的综合优势度比。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通过群落相似性指数(Bray-Curtis index)及聚类分析,5种耕作方式处理区杂草群落可以分为2类,Ⅰ类包括NT、NTS6000、NTS3000,耕作方式为免耕,Ⅱ类包括RTS、RT,耕作方式为旋耕,其中,Ⅰ类的物种丰富度略大,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均匀度均显著大于Ⅱ类,而群落的优势度显著小于Ⅱ类。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的组成和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燕麦田常见杂草有25种,隶属17科23属,其中以菊科、蓼科、十字花科和苋科为主,优势杂草有5种,分别是野胡萝卜、香薷、节裂角茴香、灰绿藜、猪殃殃。从杂草的分布区域来看,青海省4个区域中,平安区燕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有21种杂草,而湟中县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青海省4个区域燕麦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3组,互助县和平安县杂草群落聚为一组,湟中县和海晏县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各有特点,分别单独成一组。  相似文献   

3.
岷县不同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传统育苗方式造成严重的荒坡地水土流失。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通过定向种植小麦、黄芪、马铃薯和当归培育作物茬口基础上,再行当归育苗,育苗期测定苗栽生长动态,育苗结束测定苗栽质量性状及抗病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对当归苗栽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育苗的农茬口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各茬口条件下当归出苗数和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均表现显著差异,小麦茬和黄芪茬当归成苗数和地上生长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个体质量优异,根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而马铃薯茬和当归重茬苗栽受季节影响较大,随生长期延后当归死苗率提高,易形成老小苗,发病率高达36.7%以上。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黄芪茬(0.7840)>小麦茬(0.7816)>当归重茬(0.4731)>马铃薯茬(0.1656)。马铃薯茬死苗率最高,当归重茬根腐病最为严重,说明岷县正茬黄芪和小麦茬口是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优异床土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的组成和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青海省不同地区燕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燕麦田常见杂草有25种,隶属17科23属,其中以菊科、蓼科、十字花科和苋科为主,优势杂草有5种,分别是野胡萝卜、香薷、节裂角茴香、灰绿藜、猪殃殃。从杂草的分布区域来看,青海省4个区域中,平安区燕麦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有21种杂草,而湟中县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青海省4个区域燕麦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3组,互助县和平安县杂草群落聚为一组,湟中县和海晏县燕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各有特点,分别单独成一组。  相似文献   

5.
于2011和2012连续2年在山东省高唐县盐碱地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狗尾草、芦苇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02.0和291.6茎/m2,棉花产量损失为24.3%和20.3%;阔叶类杂草区以藜、马齿苋、鳢肠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30.5和122.2茎/m2,产量损失为27.1%和60.2%;混合杂草区2011年以藜、牛筋草、稗草为主,2012年以藜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马齿苋、牛筋草等,总密度分别为277.0和201.0茎/m2,产量损失为37.5%和68.4%。综合2年试验结果,在盐碱地环境中,阔叶杂草对棉花的单茎损失率大于禾本科杂草;杂草危害造成棉花的产量损失表现在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对棉花成铃数的影响最大,杂草混合生长区成铃数2年比无草区分别减少34.0%和72.0%,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生长区可减少10.8%~53.6%;另外,杂草危害可使棉花株高降低0.4%~18.7%,棉花果枝数降低11.9%~18.0%,棉花单铃重减少6.3%~18.2%;棉花的保苗率减低0~3.6%。杂草对棉花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生长量以及棉花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盐碱地杂草群落组成以及杂草与棉花之间的竞争性关系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倒置“W”型九点取样法对山东省小麦田杂草进行了调查,明确了山东省小麦田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小麦田杂草共有 69种,隶属于21科,54属,其中禾本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杂草种类最多,禾本科杂草为15种,菊科杂草11种,十字花科杂草8种,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雀麦、麦瓶草、小花糖芥、麦家公、看麦娘、节节麦和打碗花等10种,这10种杂草是构成山东省各地区小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此外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5种,一般性杂草有44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7个区域中鲁西南平洼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其次是鲁南山区和鲁中山区,而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的辛普森指数最高。经聚类分析,山东省小麦田杂草群落分为4组:鲁西南平洼区和鲁南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均多,发生重;胶东丘陵区、胶潍河谷平原区和鲁中山区群落结构类似为一组,此组杂草种类和数量介于中等,发生较重;鲁西北平原区和鲁北滨海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单独划为两组,这两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均少,跟其他组差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1982年布置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研究了在无机肥和有机肥含有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化肥和有机无机肥混施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施肥30年后,有机无机肥混施处理早稻和晚稻杂草种类最少,有机肥处理早稻杂草种类最多,不施肥处理晚稻最多,且后两者比前者依次分别高出34.4%和39.3%;有机肥处理两季杂草总量最高,比无机有机混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高出10.7%,4.5%和37.7%,早稻杂草总量和湿生杂草生物量有机肥处理最多,晚稻不施肥处理最多,早稻和晚稻浮水杂草生物总量有机无机肥混施处理最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与杂草总干物质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和0.517),与湿生杂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和0.542),土壤有效磷与浮水杂草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6),pH与之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6)。土壤有效磷受土壤pH 和碱解氮及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杂草总干物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各种施肥措施维持土壤适宜 pH及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能有效控制南方红壤稻田中湿生和浮水杂草生长,使杂草种类与总生物量达到有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9.
在春季用样方法对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32个样点草坪绿地杂草群落进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样地杂草群落的发生规律。调查共发现84种杂草,属30科,68属。其中,水蜈蚣重要值最大,为20.332/6,其次是三点金,为11.369,6;狗牙根、崩大碗、香附子、天胡荽等杂草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草坪绿地恶性杂草,其重要值均大于5.00%。广州市形成以水蜈蚣+天胡荽+狗牙根为主的杂草群落;珠海市以三点金+狗牙根+水蜈蚣为主;惠州市以水蜈蚣+狗牙根十三点金为主;中山市以水蜈蚣+崩大碗+天胡荽为主;肇庆市以水蜈蚣+香附子+狗牙根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32个样点分成5个组。结果表明:在相似管理水平下,地理环境是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江源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杂草防除与施肥相结合的方式,对5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了不同防除剂浓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高寒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和生产能力影响,为老龄"黑土型"人工草地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喷施苯磺隆可有效降低群落中杂类草盖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在苯磺隆108 g·hm-2浓度时杂类草的防除效果好。随施肥量增加,群落中禾草总盖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均显著增加,而杂类草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喷施苯磺隆108 g·hm-2、施尿素150 kg·hm-2和氯化钾60 kg·hm-2时,改良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三江源区人工草地进行改良的适宜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当归多糖(ASP)对正常罗曼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1日龄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于1日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及不同浓度的当归多糖,连续注射7 d,于7、14、21、28、35、42、49、56日龄采血,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当归多糖后,各试验组红细胞-C3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明显升高。浓度为25 mg/mL当归多糖组红细胞C3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显著高于其他多糖组。结论:当归多糖可提高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其中以浓度为25 mg/mL当归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选择西藏自治区班戈县典型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围栏内小区施肥控制试验,从2013年7月试验样地建成至2014年9月期间,施加不同氮肥水平[对照(0,N_0)、低氮[7.5g·(m~2·a)~(-1),N_1]和高氮[15.0g·(m~2·a)~(-1),N_2)],调查高寒草原不同类群植被地上生物量、类群覆盖度、均匀度和重要值等群落特征对施肥的响应,探讨高寒草原地上植物群落特征对氮肥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短期增施氮肥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会显著提高禾本科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P0.05),高氮水平下的菊科地上生物量有增加趋势,但与不施肥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2)短期增施氮肥对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以及杂类草等类群群落覆盖度以及地上总盖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禾本科在群落总盖度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对照、低氮和高氮水平的分别占总盖度的58.73%、61.90%和63.99%;3)短期增施氮肥下,所有类群植物的均匀度和重要值没有显著差异,优势物种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当归采用生荒地的传统育苗方式造成生境恶化,熟地连作迎茬使当归栽培成效下降。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熟地栽培当归后依次轮作豌豆-黄芪,培育双豆茬口再进行当归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通过测定种苗生理抗逆指标,成药期统计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旨在揭示生荒地和双豆作物轮作熟地育成当归苗的抗逆性差异,为探寻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轮作茬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熟地豌豆-黄芪间茬育成当归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漏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生荒地育成苗的差异性不显著。尽管生荒地育成苗的根系氨基酸泄漏率和自氧速率较低,CAT活性较高,早期抽薹率降低5.32%,但双豆间茬熟地育成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更低,SOD和POD活性更高,使MDA维持在较低浓度范围,越冬后根病率下降3.33%,病指下降3.06%,移栽后返青势更强,较生荒地苗返青率提高7.52%,成药率提高11.39%。因此,岷县当归道地产区熟地栽培当归后,经豌豆-黄芪双豆科轮作再行当归育苗可有效改善当归苗的生理抗逆性,减轻根际自毒作用,获得优质种苗,育苗期提倡有机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天祝高寒放牧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8种肥料(N,P,K,Zn,Cu,Mo,Se,B)的根部喷施试验,于7月和8月份测定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禾草类群外,各施肥处理对天祝高寒草地不同植物学类群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肥提高了禾草类植物的生物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盖度以及赖草的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5.
选取25日龄断奶的大约克仔猪96头,胎次相似,体重一致,随机分为4组,C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L、M、N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5%、1%、1.5%的中草药当归,对猪进行冷应激。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猪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显著降低,GSH-Px活性及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明显升高,表明中草药当归对断奶仔猪有明显的抗冷应激及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袁洪超  郭凤霞  陈垣  白刚  梁伟 《草业学报》2018,27(10):183-193
连作重茬造成当归产量逐年下降。采用药用植物秦艽(QJ)、羌活(QH)轮作当归(DG),以当归连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和药材产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隶属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药用作物轮作当归对土壤环境与药材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当归栽培的轮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当归田土壤特性和药材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秦艽轮作当归可有效改善土壤特性,使当归成药期土壤磷和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有机质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土壤水分的季节调控作用更为显著,与当归连作相比较,当归成药率提高94.10%,药材单根鲜重和药材鲜产量分别提高53.46%和125.56%,而羌活轮作当归土壤pH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当归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虽高,但土壤富集磷和钾,对土壤水分季节性调控作用最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均低。不同轮作模式当归成药率和药材产量依次为秦艽-当归>当归-当归>羌活-当归,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秦艽-当归(0.8132)>羌活-当归(0.3315)>当归连作(0.2051)。聚类分析将3种轮作模式分为三大类,重复小区亚类间距离均小,说明不同作物轮作对土壤的调控作用不同,高寒产区秦艽轮作当归是优化调控土壤环境,提高当归产出性能的有效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寒区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适宜的栽培技术,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旱作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高寒区苜蓿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天祝高寒牧区研究了垄沟覆膜、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4种种植方法下苜蓿生长特性及第2年苜蓿返青时的根颈和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高寒区苜蓿的生长,促进了苜蓿根颈、根颈芽和根系的生长。在种植当年,垄沟覆膜下苜蓿的自然株高可达41.2 cm,2级分枝数达25.1个,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达975.44和249.37 kg/hm2,均显著高于垄沟覆膜+覆土、平膜全覆和垄沟处理(P<0.05)。与垄沟种植方式相比,垄沟覆膜种植方式下的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74%,干草产量提高了73.2%。垄沟覆膜处理下苜蓿单株根颈返青芽数(17.0个/株)和根颈直径(9.87 mm)分别是垄沟处理(6.5个/株,2.00 mm)的2.63和4.94倍。垄沟覆膜和平膜全覆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为3.37和3.35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覆土处理(4.71 cm)与垄沟处理(4.73 cm)。垄沟覆膜处理下的苜蓿单株根体积(9.288 cm3/株)、根表面积(466.287 cm2/株)、根系生物量(7.76 g/株)、主根长度(85.55 cm)、主根直径(8.36 mm)和侧根数(26.27个)均显著高于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处理和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和垄沟覆膜+覆土处理间的根颈芽数、根颈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垄沟处理(P<0.05)。平膜全覆处理、垄沟覆膜+覆土和垄沟处理间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和根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垄沟覆膜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苜蓿的根颈粗、根颈芽、主根深、根体积、根系表面积和根系生物量,提高了苜蓿产草量,建议在类似甘肃天祝高寒区的地区使用垄沟覆膜技术建植苜蓿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禁牧封育下高寒草原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动态变化规律,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对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封育第2年生物量和群落盖度最大;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时间推移总体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均匀度指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综合群落组成、盖度、初级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标,在对草地进行围栏封育两年后,可对草地进行适当的利用(刈割或放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