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红壤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年34季水稻不同轮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1.绿肥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双季稻总产平均为10423.kg/hm2,比双季稻冬闲处理增产2383.5kg/hm2,增幅30.0%。2.油菜处理能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比双季稻绿肥处理提前36d。而且水稻空秕率低,早稻比双季稻冬闲处理低14.6%。  相似文献   

2.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19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加速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生长。早稻缺磷处理最明显,长势最差,表现在分蘖慢生长慢,叶片窄且直立,叶色深绿,根系发育不良。共长势大致为:NPKM>-K>NPK>-N>M>-P;晚稻缺氮处理最明显(而缺磷处理不明显),长势最差。表现在叶色淡黄,分蘖慢,生长差。其长势大致为:NPKM>-K>-P>NPK>M-N;2.连续施用有机肥能促使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较NPM(-K)处理缩短3-4d。3连续施用有机肥能增加水稻干物重。水稻总干物质NPKM为2650.0kg/hm^2,较NPK处理增加175.0kg/hm^2。4.施用有机肥能降低水稻空壳率,增加千粒重。M处理比NPK处理空壳率降低5.2%,千粒重增加3.5g。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能增加水稻有效穗。NPKM处理比NPK处理增加19.5kg/hm^2 。5.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有机无机肥配施优于化肥配施及趋势排序为:NPKM>-K>-P>M>-N>NPK。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长期施用SO46=肥料和Cl^-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Cl^-肥料能加速水稻分蘖,促进水稻的生长。施用Cl^-肥料苗数比SO46=增加87.5-164万/hm^2,平均株高增加2.6-12.9cm。(2)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减少水稻干物重。据测定:水稻地上部分干物重SO4^=为1796.0kg/hm^2,较Cl^-处理减少1077.2kg/hm^2。水稻地下部分干物重SO4^=为248.0kg/hm^2,较Cl^-处理减少545.2mg/hm^2。(3)长期施用含SO4^=肥料水稻病虫危害减轻。SO4^=处理二化螟危害株率较Cl^-处理降低1.9%-2.5%。纹枯病发病兜率较Cl^-处理降低10%-30%。(4)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稻草干重,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延长生育期。施用含Cl^-肥料,有效穗比施用SO4^=每hm^2增加3.8%-57.1%,稻草干重增加625-4440kg/hm^2(较施用SO4^=处理增加近1倍)。结实率降低2.6-11.9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0.8-1.0g,全生育期延长3-5d。(5)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提高水稻产量。稻谷总产(20年早、晚稻平均)Cl^-处理为5286.5kg/hm^2,比SO4^=处理增产278.5kg/hm^2,增产5.6%。(6)由于不同年份所用品种不同,气候条件各异,不同年份这间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O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以施氧化钾1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l163元/hm^2。分蘖期和孕穗期分次施钾比分蘖期一次性施钾增产9.5%。施用钾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千物质积累、促进水稻生长后期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施用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施钾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平均比对照低22.7%。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以施氧化钾1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1163元/hm^2。分蘖期和孕穗期分次施钾比分蘖期一次性施钾增产9.5%。施用钾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促进水稻生长后期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施用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施钾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平均比对照低22.7%。  相似文献   

7.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麦秸量足的条件下以7500kg/hm^2还田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9.3%,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08个百分点,比试验前提高0.06个百分点。低于3750kg/hm^2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省双季稻区水稻土具有成土母质多样的特点,研究不同母质水稻土下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对于湖南省不同母质水稻土上的双季稻产量潜力挖掘及双季稻高产创建的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选自湖南双季稻区6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置于长沙市郊同一生态条件下,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进行了双季稻稻谷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早稻稻谷产量及双季稻稻谷总产量(早稻+晚稻)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晚稻稻谷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利于早稻及双季稻高产,两处理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896.9 kg hm-2和6908.3 kg 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4 308.0 kg hm-2和14 446.3 kg hm-2。花岗岩和紫色页岩不利于早稻及双季稻稻谷产量的增加,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217.0 kg hm-2和6180.2 kg 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3 635.4 kg hm-2和13 274.5 kg hm-2。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双季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不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及河流沉积物处理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较高,石灰岩不利于水稻对磷素的吸收。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稻氮素吸收量、吸钾量与早稻稻谷产量,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与双季稻总产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本身理化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双季稻稻谷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压青分别配伍3种促腐剂石灰、碳铵、石灰氮在稻田土壤上的应用试验,探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可有效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调控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还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其中以绿肥压青+有机氮处理(T4)最佳。绿肥压青和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后茬水稻具有一定得增产作用。绿肥压青(T1)、绿肥压青+石灰处理(T2)、绿肥压青+碳铵处理(T3)、T4处理水稻产量较无绿肥压青(CK)处理分别增产22kg/667 m2、24.2 kg/667 m2、40.1 kg/667 m2、47.2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大棚草莓花芽早分化壮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营养钵育苗和假植育苗两方面促进花芽分化对提高大棚草莓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育花芽早分化能提早现蕾开花和采收,12月底前和1月底前增产明显,营养钵苗比对照增产4692.0kg/hm^2和6597.0kg/hm^2。假植苗比对照增产3327.0kg/hm^2和4929.0kg/hm^2。采取营养钵促进花芽分化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其次为假植育苗。  相似文献   

11.
吴多新  叶凤 《种子世界》2007,(11):43-43
博Ⅱ优134是海口市琼山区种子公司配组育成的弱感光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晚季在海口市琼山区进行5.73hm^2生产试验,虽然遭受强“达维”台风的影响,但仍获得相对较好的收成,平均产量5279kg/hm^2,比当家品种博Ⅱ优15增产317kg/hm^2,增产幅度为6.38%;2006年晚季在海口市琼山区进行36.67hm^2丰产示范,平均产量7622kg/hm^2,比博Ⅱ优15增产1161kg/hm^2,增产幅度达17.9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水稻植株N、P、K累积吸收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增加了水稻分蘖盛期后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对N、K养分的需要,到成熟期,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时水稻植株N、K累积吸收量比仅施化肥处理的高,翻压紫云英更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形成。在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以施用N 132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化肥常规用量的80%)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达到9424.5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5.19%,增产达显著水平。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可以减少20%,利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能达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江西省水稻种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是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面积在全国居第2位,水稻产量居全国第3位。每年水稻播种面积在313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以上.其中约有267万hm^2是杂交水稻。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30万hm^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41万hm^2,平均产量355.9kg/hm^2;  相似文献   

14.
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的增产和培肥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绿肥秸秆协同还田是稻田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稻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进行,设置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1);(4)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20%(GRN2);(5)冬种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减氮30%(GRN3)。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方面,年际间差异较大, 2019年度GRN1处理‘荃香优1521’产量最高为10,047 kg hm–2,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6.7%;其次为GRN2和GRN3,但与NPK差异不显著;2020年度GRN2和GRN3处理‘黄华占’产量较NPK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6%和5.8%。绿肥稻秆协同还田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CK和NPK增幅分别为67.9%~83.0%和2.8%~6.7%。土壤养分方面,紫云英稻秆协同还田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 GRN2处理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动态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超级水稻准两优527为研究材料,在N、P、K配比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了肥料对水稻营养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315kg/hm^2的施肥范围内,肥料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植株养分含量与籽粒产量及肥料施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将施氮量从315kg/hm^2降至270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有所增加,但植株氮、磷、钾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可以通过调控监测与水稻产量相关性比较增强植株氮、磷、钾养分动态变化,适时增施氮、钾肥,合理施用磷肥,达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改善籽粒品质的目的。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和钾肥用量为P2O5 135kg/hm^2、K2O2 70kg/hm^2,氮肥为N270kg/hm^2的情况下,且于抽稳期深施稳肥是协调养分总量供应与时段分配,兼顾产量和效益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氮肥及播量对水稻"绿旱1号"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旱直播栽培的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穗实粒数下降;在低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小;各处理中,以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1518.3kg/hm^2,A2B2处理的产量次之,达11315.0kg/hm^2,较对照A1B1分别增产2073.3kg/hm^2、1870.0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21.9%、19.8%;“绿旱1号”在旱直播栽培的情况下,播量以30-45kg/hm^2、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氮)在225-270kg/hm^2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用叶片直立型水稻品种、适当降低基本苗、改革氮肥施用期和施用量,研究出一套水稻节本增效优化群体调控技术。该项技术较常规栽培水稻分蘖成穗率高、抗病抗倒、抗早衰、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显著,增产稻谷1337.7kg/hm^2,增产17、72%,降低水稻生产成本945元/hm^2,增加经济效益3270元/hm^2。  相似文献   

18.
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培两优500为材料。在头季稻齐穗后25d和收割后3d喷施920和细胞分裂素,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延缓头季稻根叶衰老,促进灌浆,减少秕粒率,增加饱粒率和千粒重,与此同时,能打破再生芽的休眠,提高再生稻的发苗数和成穗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喷细胞分裂素处理和喷赤霉素处理比对照两季共增产分别为669.45kg/hm^2,269.55kg/hm^2,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湖南省改部分双季稻田为春玉米-杂交晚稻的种植制度,作者对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种植春玉米的产量在6000kg/hm^2的施肥技术为:施N180kg/hm^2,P2O560kg/hm^2,K2O120kg/hm^2,并以基肥和穗肥二次施肥,即全部,P,K肥及1/2N基肥,1/2N作穗肥,穗肥施用时期,中、早熟种(叶片数在16-17片叶),在9叶全展施用增产效果较好;迟熟品种则在10-11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的施肥技术为:施肥水平应以施N225-300kg/hm^2,P2O570-100kg/hm^2,K2O150-200kg/hm^2,N素按基肥:攻秆肥;穗肥=1:1:2的比例施用为宜,攻秆肥在4-5叶全展施用,穗肥中、中熟种在9叶全展施用,迟熟品种则在10-11叶施肥。  相似文献   

20.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