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法制化肥     
《土壤》1959,(2):25-27
在全国积肥、造肥工作现场促进会议中,各地对土化肥的制造方法作了广泛的经验交流,本刊特就作物三要素--氮、磷、钾的制造选辑了若干材料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覃秀英 《土壤》1959,(6):26-27
今年三月初旬,中国科学院土壤队会同农来部土地利用总局组织人调查了北京郊区土化肥制造情况,重点地区是周口店、门头沟及平谷地区。调查时间很短,了解不够仔细。现将调查情况,简单报导如后,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及化肥(土娄)土中微量元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12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及化肥对土壤中Zn,Mn,Fe,Cu丰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壤通报》2015,(5):1181-1188
通过对黄褐土小麦/玉米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褐土的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主要以0.25 mm粒径为主,施有机物料增加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同时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存在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并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化肥配施秸秆对黄褐土水稳性团聚体影响较大,显著增加0.053 mm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0.053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稳定率(R0.25),并且化肥配施秸秆对土壤中0.25 mm各粒径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加更为明显。而化肥配施鸡粪对土壤中0.25 mm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增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115个农业土壤样品中氟化物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结果显示,46%土壤样品氟含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土壤氟最高含量可达983mgkg-1,而最低仅为125mgkg-1,相差近8倍,各区(县)土壤氟含量分布不均匀。研究区内土壤高氟含量的形成与当地的三角洲冲积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后期人类活动造成的氟污染也对该区域土壤高氟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地地方性氟病与土壤高氟含量存在直接联系。文中还对研究区土壤氟含量与国内部分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广东红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对广东部分红壤9种微量元素含量调查结果表明,9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B 41.38 mg kg-1,Mo21.71 mg kg-1,Cu 77.37 mg kg-1,Pb 33.94 mg kg-1,Zn 265.52 mg kg-1,As 19.018 mg kg-1,Hg 0.056 mg kg-1,Cr 248.95mg kg-1,Cd 0.324 mg kg-1。同族微量元素相比,原子量小的元素的含量大于原子量大的元素的含量。母岩、成土风化作用影响这些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硝酸镧溶液为滴定剂,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测定磷肥和复混肥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滴定适宜的pH值范围为4-7,在此范围内钙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100.5%,准确度与重量法接近,装置简单,测定一份浸取液仅需数分钟,适用于含磷肥料中总磷量,不溶性磷和有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硝酸镧溶液为滴定剂,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测定磷肥和复混肥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滴定适宜的pH值范围为4~7,在此范围内钙离子没有干扰.本方法测定的回收率在99.5%~100.5%,准确度与重量法接近,装置简单,测定一份浸取液仅需数分钟,适用于含磷肥料中总磷量、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广东使用化肥88年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为实现今年农业更大跃进而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性积肥造肥高潮;本文是全国积肥、造肥工作现坊会议大会技术研究组就土化肥制造问题经过讨论后整理而成的一篇文章,着重总结了一年来全国土化肥制造运动的情况和成绩,并对现有土化肥制造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排队,指出了目前在有些地区对土化肥的生产和原料的选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今后如何继续大搞土化肥提出了初步意见。本刊除了作了一些删节外,特发表于此,,以供读者在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熊毅  陈家坊 《土壤》1958,1(3):1-2
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全国各地普遍展开积肥造肥运动,对农业增产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对京郊的海甸、朝阳、周口店、昌平、通州、顺义等区的一些人民分社的土化肥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试验主要探讨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土壤上,选择当地主推水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通过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产量均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水稻增产4.4~30.5 kg/667 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9%~9.6%,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1%~9.3%,钾肥利用率提高了2.6%~8.8%。说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能达到水稻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军飞  许蕊 《土壤通报》2014,(2):427-429,431
为评价长期化肥施用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Review Manager 5.2软件,以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作为衡量效应尺度的统计学指标,对15篇有关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最终结果表明WMD=8.47(95%CI,2.94~14.01)大于0,菱形完全位于垂直线的右侧,即在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5.83 g kg-1的条件下,长期施用化肥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8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砂岩外,其余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稀土元素总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其中又以Q2粉砂岩、Q1砂岩、老红沙3种母质的红壤表现最为突出。除了铥、镥和铈外,11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广东红壤轻组镧系元素(LREE)和重组镧系元素(HREE)的比值较大,其平均值为15.6。各母质土壤中的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与中国土壤平均值相接近;而Ce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δCe平均值为1.48,明显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偶数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出奇数稀上元素。广东红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受母质、成土过程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灌漠土棉田氮磷化肥最佳用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速效磷〉7mg/k的中肥力土壤上种植棉花,霜前皮棉产量与氮磷化肥用量的效应方程为:y=105.55+22.425N+36.66P+0.39NP=0.3n62-2.235p^2,由此模拟出的最佳经济效益施量为:尿素621kg/hm^2,重过磷酸钙168kg/hm^2,N:P2O5为1:0.27,其霜前皮棉经济合理产量为1770kg/hm^2。  相似文献   

18.
明确当前安徽省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科学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安徽省不同区域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根据调查结果对当前安徽省区域间(皖北、皖中、皖南)和作物间肥料投入总量、强度、方式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全省化肥施用总量和强度分别是312.8万t和342 kg/hm2。虽然全省化肥施用总量逐步降低,但是区域和作物间肥料投入差异较大。皖北化肥总投入量最大,其次是皖中,皖南最小。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过量施肥较为普遍,大田粮食作物化肥施用过量与不足并存;(2)目前全省机械化施肥普及率为55.5%,但是区域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皖北区域,皖中和皖南区域普及率较低;机械化施肥主要集中在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比例较低;(3)在施肥品种方面,全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存在重视化肥投入、有机替代施用不足等问题;而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有机肥投入主要以商品有机肥、粪肥和饼肥为主,但是施肥水平有待提高。综上所述,当前安徽省化肥总量和施肥强度相对于2014年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这说明全省已提前实现了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但是目前全省化肥施用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合理的化肥资源区域布局,做到因地制宜,通过总量控制、增加有机替代比例、加强机械化施肥推广等途径实现化肥减施,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84年以来广东水稻土pH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广东省1984年以来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对全省20多年来的水稻土pH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全省水稻土整体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期间水稻土pH下降了0.33单位,强酸和酸性土壤的分布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3.2%和21.9%;珠三角地区的水稻土pH下降了0.54单位,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单施化肥使土壤pH降低,而长期坚持化肥结合有机肥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抵抗酸化的能力,提高水稻土pH。重化肥而轻有机肥是导致广东省水田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日益严重的酸雨也是加速土壤pH下降的重要因素。今后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减缓水稻土的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用化肥对塿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营养循环、植物生长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为农田合理施用化肥、培肥土壤和高产高效可持续性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杨凌"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BIOLOG分析并结合常规分析研究了6种长期不同化肥施用方式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钾配施(NK)、磷钾配施(PK)、氮磷配施(NP)和氮磷钾配施(NPK)对土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长期单施氮肥(N)的SMBC、SMBN没有显著变化,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商和土壤微生物对氮素的利用;NP和NPK配施能够显著增加土SMBC和SMBN含量,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使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土壤微生物对氮素的利用没有显著提高;长期偏施肥处理(NK、PK)的SMBC、SMBN和微生物商虽轻微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没有显著改变。BIOLOG分析结果显示施磷处理(PK、NP和NPK)对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促进作用较大且在培养初期代谢活性较不施磷处理(CK、N和NK)增加显著。长期单施氮肥(N)对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没有显著作用而其他化肥施用处理可以提高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物种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其中NP和NPK处理配施效果最好。化肥施用对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表现出显著差异,氮磷养分的差异是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结论】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下,平衡施肥(NP或NPK配施)对于改善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