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影响,该文把目标分解为2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耕地占补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该文收集了2003-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随机效应Tobit回归模型估计了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效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占补平衡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08年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专项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1.47%,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5.59%。2)通过实施专项督察,2007-2008年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18.81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36%;通过实施例行督察,2008年促进了耕地补充29106.36hm2,约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12.68%。3)2007-2008年通过土地督察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225.17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4.03%。  相似文献   

2.
土地督察制度实施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数量平衡的影响,该文把目标分解为2个问题,即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是否对耕地占补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效果如何。该文收集了2003-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随机效应Tobit回归模型估计了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效果,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对土地督察的耕地占补平衡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2007-2008年土地督察对耕地占补平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专项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1.47%,例行督察覆盖度每提高1%,约能促进耕地占补比例提升5.59%。2)通过实施专项督察,2007-2008年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18.81?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36%;通过实施例行督察,2008年促进了耕地补充29 106.36 hm2,约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12.68%。3)2007-2008年通过土地督察分别促进了耕地补充19?39.39和32?25.17?m2,占当年耕地补充总面积的9.88%和14.03%。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满足新时期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工作需要,保障国家耕地资源安全,需要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该文从人类对耕地资源的层次需求出发,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地形特征、土壤性状、耕作条件、耕地健康状况和耕地生物特性5个维度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大兴区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高产高效需求条件下,优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8.27%,良等地占11.73%;在绿色健康需求条件下,优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61%,良等地占26.39%;在可持续发展需求条件下,优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03%,良等地占52.30%,中等地占40.39%,低等地占4.27%。空间分布上,高产高效需求、绿色健康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三者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均呈现东部偏高,西部偏低的趋势。通过比较不同需求条件下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耕地健康状况和耕地生物特性对耕地质量影响较大。该项研究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4.
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在秦巴山区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秦巴山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为例,在通过土壤调查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相关耕地地力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改进了灰色关联模型,实现了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的定量化和自动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5级,其中Ⅰ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2%,Ⅱ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41%,Ⅲ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1.61%,Ⅳ级地占32.47%,Ⅴ级地占23.18%;研究区内耕地地力属中等偏差水平,其中河谷阶地的耕地地力水平状况相对较好,低山丘陵区的耕地地力水平相对较差,中低山的耕地地力水平最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 GIS 的广德县耕地地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贤胜  叶军华  杨平  卢祖瑶  聂文芳 《土壤》2009,41(3):490-494
基于 GIS 技术和广德县耕地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广德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结果为:广德县一级地 548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7.3%;二级地 33900 hm2,占 45.2%;三级地 28230 hm2,占 37.6%;四级地 5830 hm2,占 7.8%;五级地 1560 hm2,占 2.1%.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评价城市扩张对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及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引发耕地质量下降和产能损失已成为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利用遥感影像和耕地质量等级数据评价了近30 a来江苏城市扩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江苏的城市扩张迅速,因城市建设引起的耕地损失约占耕地总量的7%。其中被占用耕地中以优质耕地为主,一、二、三等级耕地约占60%。从质量等级结构上来看,耕地质量结构有恶化的趋势,表现在一、二、三等优质耕地比例下降1.5%,而四、五、六、七等劣质耕地同比例上升。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同步降低引起生产能力下降14%。城市占用农地对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4):810-815
为了更好地反映市级耕地地力状况,在Arc GIS9.3软件平台下,将吉安市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为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与土壤图进行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实地情况,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5个评价因素13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对吉安市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安市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七等,一等地占4.17%,二等地占7.02%,三等地占9.83%,四等地占12.72%,五等地占22.38%,六等地占22.91%,七等地占2096%,摸清了吉安市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其中1等地占3.7%,2等地占17.2%,3等地占36.8%,4等地占24.1%,5等地占9.4%,6等地占8.9%。水浇地、园地和菜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4等地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而5、6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山区,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武功县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IS技术和武功县耕地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采样调查分析结果,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陕西省武功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结果表明,武功县总耕地面积为32 923.7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74%;其中1级地4 869.23hm2,占耕地面积的14.79%;2级地11 969.56hm2,占耕地面积的36.36%;3级地9 338.52hm2,占耕地面积的28.36%;4级地4 700.82hm2,占耕地面积的14.28%;5级地1 725.81hm2,占耕地面积的5.24%;6级地319.82hm2,占耕地面积的0.97%。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等级耕地提出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琪 《土壤学报》1964,12(1):64-73
苏南系江苏省南部的泛称,包括江苏省的苏州、镇江两专区及上海市,共计土地面积三千九百余万亩,其中耕地占70%左右,其余为山地,耕地中以水稻土为主,约占75%。  相似文献   

1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明,全市263.9万亩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六级,其中,一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31.09万亩,占总面积的11.8%;二级地IFI 0.8~0.85,面积85.77万亩,占32.5%;三级地IFI 0.75~0.80,面积67.45万亩,占25.6%;四级地IFI 0.70~0.75,面积37.37万亩,占14.2%;五级地IFI 0.65~0.70,面积27.55万亩,占10.4%;六级地IFI<0.65,面积14.65万亩,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赫男  李艳  曹宇 《土壤》2013,45(4):732-738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更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等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将富阳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一级耕地只占了0.28%,二、三级耕地占了约70%,较差的耕地占了约3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耕地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探讨了基于RS和GIS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呈贡区近3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土地利用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18年Landsat数据为基础,辅以像元二分法、小波分析、趋势分析、面向对象最近邻分类法等,探究呈贡区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趋势变化、空间波动特征及与土地利用关系。时间上,呈贡区FC呈缓慢增长态势,主要存在14,7 a共2个变化周期控制着FC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空间上,呈贡区整体呈现外围FC较高,并向中部区域递减的特征。区域高植被覆盖区域占71.92%,植被整体较好。植被改善面积占39.02%,退化面积占25.52%,改善区域主要位于呈贡东部山区。中部约占总面积2/3的区域为中高态势波动变化。FC较高和改善地区主要位于现呈贡区东部林地;高波动变化为中部耕地、裸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区域。转换为林地主要由裸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构成,其中裸地转换比例达25.94%;高达31.14%的建设用地及26.93%的耕地转换为裸地。  相似文献   

14.
曾维军      付朝书  张耿杰    张川    廖丽君    刘淑霞    陈镜宇    樊凯    余建新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46-25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耕地利用现状,掌握其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云南省129个县的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为基础,结合该省生态环境现状分区成果,分析了全省耕地经济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经济等呈典型偏正态分布,以1~5等为主,占比高达92.39%;优区内耕地面积分布随经济等的提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他生态环境分区耕地经济等均呈偏正态分布。(2)云南省耕地经济等总体水平偏低,其平均等为2.9等。中区耕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3.2等;劣区最低,为2.2等;优等地平均经济等最高,为10.7等;低等地最低,为2.0等。各生态环境分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等发展趋势与全省平均等一致。(3)云南省耕地以中、低等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5.96%。其中劣区主要分布低等地,占比高达92.66%;优等地、高等地主要分布在中区及良区,占比分别为71.2%和74.9%;中等地在生态环境分区分布相对均匀。研究成果对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GLOBCOVER,MODIS COLLECTION5,GLCNMO和GLC2000四种数据在中国区域的类别精度、空间一致性及类别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全球土地覆被遥感数据与参考数据存在一定的混淆现象,混淆主要发生于林地、草地、灌木和耕地之间,其中灌木与其他地类的混淆程度最为严重;四种数据完全空间一致性区域主要位于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的光谱特征较为显著区域,其总面积约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9.03%;较为一致区域主要分布于完全一致区域周围,该区域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67%,该区域主要地表类型为草地和裸地以及耕地为主;不一致区域的面积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6%,该区域地表类型较为复杂,地表景观呈现明显的破碎现象,耕地、林地、灌木、草地交错分布;完全不一致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4%,并且集中分布于胡焕庸地理分界线两侧,成典型的带状分布特征;四种土地覆被遥感数据的空间均质性谱图整体上趋于一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平原、西北沙漠地区和东南地区。图谱表明,各地表土地覆被类别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均质性区域几乎消失,这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地表景观过于复杂,表现出强烈的景观异质性。本文为用户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多源土地覆被数据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先验知识。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明水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评价是改善农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基础,是基本农田保护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质地、土层、气候、地貌、农田基础设施和规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模糊聚类及GIS技术,从地块、乡、县三个尺度评价该县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然等别中,一类地面积12 832.17 hm2,占8.89%;二类地面积111 269.06 hm2,占77.05%;三类地面积20 301.55 hm2,占14.06%。该县耕地总体质量一般,西部基本为二类地,东部主要为三类地。综合等别中,一类地面积60 794.01 hm2,占42.10%;二类地面积56 950.72 hm2,占39.44%;三类地面积60 794.01 hm2,占18.45%,一类耕地面积比例比自然质量耕地面积比例提高了33.21%,说明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层级指标的省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为了更好表征耕地质量的空间差异,服务耕地的保护与管理,合理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省域尺度耕地质量评价现有思路与方法的改进,能够科学量化省域内耕地质量的分布,实现耕地质量省级统筹可比。该研究试图建立以表征气候影响的熟制为控制轴,以土地条件和工程条件为评价轴的评价体系,并且构建级别评价三维魔方,创新评价结果查询模式。选择河北省内丘县为研究区进行试点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级地9 681.30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1.88%;2级地11 708.28 hm~2,占38.56%;3级地6 739.46 hm~2,占22.19%;4级地2 112.59 hm~2,占6.96%;5级地123.55 hm~2,占0.41%,多层级指标方法评价结果对内丘县域内耕地质量的分布规律有较好的表达,与县域自然地貌条件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评价结果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对比分析表明,多层级指标方法技术操作简捷,显化了整治工程因素,实现了省域耕地质量可比,可为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及其他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耕地自然质量等流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的首要问题是明确耕地自然质量状况,掌握其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以云南省129个县农用地分等省级数据为基础,结合该省流域分布现状,分析了全省耕地自然质量等别、质量等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自然质量等呈典型偏正态分布,以6—11等为主,占比高达67.69%;伊洛瓦底江流域耕地随自然质量等别变化呈波浪式起伏分布,其他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均呈偏正态分布。(2)云南省耕地自然质量等总体水平趋于中等偏低,其平均等为9.8等。伊落瓦底江流域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最高,为12.7等;金沙江流域最低,为8.9等;优等地平均自然质量等最高,为24.1等;低等地最低,为6.0等。6大流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平均等发展趋势与全省平均等一致。(3)云南省耕地以中、低等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88.29%,其中金沙江流域分布中、低等地比例最高,红河与南盘江流域则主要分布中等地;优等地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流域,占流域耕地总面积76.38%,但仅占全省0.81%;高等地除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占比较高外,其他5大流域分布占比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9.
郑文麒  邓留珍 《土壤》1985,17(6):323-325
河南地处黄淮海大平原的西南部,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43%,耕地约一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2%。是我国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樊润威  崔志祥 《土壤》1986,18(1):19-22
内蒙阴山丘陵区东西横贯自治区中部,绵延约1600公里,南与山西、河北毗邻,北至蒙古高原,面积12764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8%,耕地285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