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酸碱性质对尿素转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了3种酸性土壤和3种碱性土壤施入尿素后,对土壤pH值变化、氨挥发特性、氮素转化及A l元素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酸碱性对尿素水解的影响与尿素浓度有关,在常温25℃下,3种酸性土壤的pH值在短期内都随着加入尿素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上升,而3种碱性土壤的pH值却是随着加入尿素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少然后又增加,且其变化的幅度较之酸性土壤小;动态试验表明,pH值上升的现象是短期的,6种土壤pH值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2周后3种碱性土壤的pH降到比原来更低的程度。氨挥发强度与土壤pH变化同步;在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中,氨气日挥发量都是先从小到大出现峰值,然后又降低;酸性土壤氨挥发高峰期约在7~9天,碱性土壤的氨挥发高峰期约在第3天左右。各处理NH4+-N含量和NO3--N含量与土壤pH变化趋势相似,在前2~4星期增加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并保持不变。短期内,交换性A l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下降,交换性A l含量与土壤pH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施用尿素短期内能显著降低酸性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从全国主要菜区采取1201个典型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对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OM、NO3--N及速效P和K)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硝酸根的积累是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土壤硝酸盐积累是氮肥过量施用所致。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高于蔬菜正常生长土壤电导率临界值(600 ?s/cm)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28.1%和29.3%,居于超高盐度水平(≧1000 ?s/cm)的土样数分别占9.5%和14.9%。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温室:n = 285, r = 0.76**;大棚:n = 348, r = 0.86**)。(2)全国主要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其临界值(20 g/kg)的土样数占总土样数的36.9%,处于高含量水平(≧40 g/kg)的仅为10.0%。(3)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大量积累,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33.0%和30.7%,土壤速效P含量居于高含量水平(≧150 mg/kg)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59.3%和35.3%。(4)北方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酸碱度中性化明显,北方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pH值(分别平均为7.2和7.3;温室:n = 270,大棚:n = 143)显著低于露地土壤(平均7.7,n = 155)。 相似文献
3.
4.
5.
过碳酰胺是一种新型精细化工品,也是一种新型氮肥,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而我国对其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试验研究了3种酸性土壤和3种碱性土壤施入过碳酰胺(和尿素对照)后的氨挥发特性。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和尿素在供试6种土壤上的氨挥发强度具有相同的规律,都是先从小到大出现峰值,然后又降低;3种酸性土壤氨挥发高峰期约在第7d左右,3种碱性土壤的氨挥发高峰期约在第3d左右。土壤氨挥发含量的变化与pH变化同步。在最初挥发高峰期阶段,过碳酰胺的氨挥发强度在6种土壤上都大于尿素,但在供试的3种酸性土壤上,过碳酰胺的氨挥发总量均略小于尿素,而在供试的3种碱性土壤上,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7.
不同酸碱性紫色土的硝化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紫色土中的硝化作用、总微生物和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重庆永川的酸性紫色土(p H=5.3)和中性紫色土(p H=7.2)以及四川盐亭的石灰性紫色土(p H=8.5)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培养实验,并通过Miseq测序对三种紫色土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每种土样共设有三种处理,包括~(13)CO_2标记处理、~(12)CO_2对照处理和~(13)CO_2+C_2H_2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中性紫色土(p H=7.2)和石灰性紫色土(p H=8.5)经过56 d的培养后发生了强烈的硝化作用,而酸性紫色土(p H=5.3)中未发生明显的硝化作用,并且硝化作用类型都以自养硝化为主。三种紫色土中都存在着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在三种紫色土中都大约占有20%的比例。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各处理中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百分比大于酸性紫色土各处理。三种紫色土各处理中的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主要以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为主,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主要以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为主。且NOB/AOB的值在三种紫色土各处理中最高可达到13,这意味着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可能在紫色土的硝化作用中占据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9.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息息相关,土壤动物多样性和功能能够灵敏反映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土壤扰动。同时,土壤动物还通过与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上生态系统产生反馈作用。当前土壤动物在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土壤线虫、节肢动物和蚯蚓等类群,仍缺乏基于土壤动物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因此,本文围绕土壤动物在指示土壤健康方面的潜力,系统总结了现有基于土壤动物的土壤健康评价指标,强调未来应建立和完善土壤动物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挖掘土壤动物的功能性状,加强土壤食物网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建立集成土壤动物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和土壤食物网的指标体系,从而促进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A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 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通报》2015,(4):1018-1024
镉是生物非必需具生物毒性元素,有机质作为修复镉污染土壤的重要改良剂之一而备受关注。土壤有机质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对镉的吸附-解析、络合作用、生物有效性作用影响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主要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作用机制,探讨了有机质的适用条件、影响因子,分析了工程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土壤调节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s of non-ionic polyacrylamide(PAM),anionic polyacrylamide(PHP),cationic polyacrylamide(PCAM),non-ionic polyvinylalcohol(PVA),anionic hydrolyzed polyacrylonitrile(HPAN)and polyethleneoxide(PEO)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soil stpes were studied.content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larger than 0.25mm increased to varying extents for different soils and soil conditioners,Among the six kinds of condiftioners,non-ionic polyacrylamide(PAM) wa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red soil while polyethyleneoxide(PEO)the least effective for Chao soil,red soil and yellow-brown soil.Water-stable aggregates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EO within a certain range.Only evaporation rate of Chao soil decreased after aplication of PAM and HPAN to Chao soil and red soil.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是表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土壤碱度(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ESP=0、5、10、20、40)和4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10、0.20以及饱和含水率0.34)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土壤黏聚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大后减小之趋势;当土壤含水率在0.10附近时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土壤碱度对土壤黏聚力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影响效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碱度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地小于土壤含水率对其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微藻对于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并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以土壤和水为两种不同基质 ,在基质中接种 5种土壤微藻藻液 (立方色球藻、土生绿球藻、舟形藻、沙角衣藻以及由 4种藻种形成的混合藻液 ) ,进行见光和黑暗培养 ,分别在 0 ,2 0 ,4 0 ,60 d时 ,测定环境 p H值、微生物量 (不包括藻类 )、有机质含量 ,作极差分析和图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 p H值变化、微生物量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不同藻种相同培养条件下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藻种变化对 p H值和微生物增加的影响大于因基质变化和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基质变化对于环境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因藻种变化和光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微藻在土壤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均大于在水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农田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土壤健康和土壤安全。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有关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相关报道进行梳理,系统总结了施肥方式、种植方式、耕作模式和喷洒农药4种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现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对于农田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中需要关注的方向,强调未来应在物种水平上加强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认知,应重视农田管理措施下土壤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应不断完善基于土壤动物群落的农田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以期为农业土壤健康维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保持是经常涉及到与风蚀、水蚀有关的主要的土地退化活动.土壤保持是一个较为广泛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主要侵蚀活动,而且也关系到影响着土壤肥力总体保持的较为缓慢的、连续不断的隐伏过程.土壤紧实,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都是土壤保持专家应予关心的问题.土壤保持往往被认为是用以防止土地退化的一些技术,缺乏农学知识的土木工程师经常持己看法,而又使这种看法得以强化.对农民来说土壤保持会被认为是不可理解、不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必要的花费.在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的观点看来.土壤保持是土壤管理实践能力维持方面的一部分,既无需破坏表土地上层.还要与耕作制度相结合及适宜生境的特性.土壤保持问题涉及国际土壤研究与管理委员会(IBSRAMS)的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关于以供养农业为目的的热带土地的开垦.另一方面还涉及酸性带土壤管理和森林土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
土壤微生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有机酸的测定,旨在揭示土壤微生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杨树林>冷杉林>红杉林>高山草甸.细菌和放线菌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分别可以单独解释不同植被54.2%和70.57%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中以草酸、柠檬酸为主,草酸和柠檬酸分别与细菌和放线菌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草酸、柠檬酸、细菌和放线菌与土壤呼吸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