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志锦 《土壤》1959,(1):15-15
经过红旗社一团一营的土壤鉴定工作,我对土壤学有一些体会,我认为土壤是由石头经风吹雨打变来的,大石头变小石头小石头变细土;植物生长起来加上根、枯枝落叶等后逐渐变成土壤,农民称做"泥"。  相似文献   

2.
在1958年冬1959年春的京郊群众性土壤普查运动中,农民普遍用"口松"、"口紧"反映土壤在耕性上的差异。农民按耕性把土壤划分成"口松"和"口紧"两级,其性质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叶高 《土壤》1959,(9):19-21
为总结农民鉴别土壤肥瘦的经验,最近我们邀请了嘉兴、吴兴、临安等六个县、六个公社共八位农民士专家进行了座谈,现将这次座谈鉴别土壤肥瘦的方法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4.
李孝芳 《土壤》1961,4(7):50-51
最近在"土壤"1961年第5期发表了刘培桐、王华东和李文杰三位同志的"土壤地理学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一文,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关于土壤地理学科的性质以及发展方向和途径等问题,不论在国内或国外,都还很少讨论。  相似文献   

5.
胡元凯 《土壤》1959,(11):31-31
安徽省南陵县地区栽培红花草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农民积累有一套丰富的栽培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委提出"广种绿肥是开辟肥源、改良土壤、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广种绿肥是开辟肥源、该县今年红花草栽培面积以扩大到27,492亩,占水田总面积42.62%。  相似文献   

6.
李振声  彭琳 《土壤》1959,(2):8-10
我们认为在明确了"向农民学习,总结农民经验"是发展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正确道路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向农民学习的方法问题。因为方法问题如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反过来会影响方针方向的贯彻。  相似文献   

7.
姚振镐 《土壤学报》1950,1(2):77-82
武功位於西北之黄土区,本区之土壤一般富含磷钾而缺乏氮素(1),肥料之施用在本区甚感不足,赵云梦曾以附农民之最高施吧量,每市亩施用堆吧四大车估计,其加入土壤氮质养分之量,仍不足抵偿每年種植小麥与玉蜀黍自土壤中吸收之量(2),而多数农民之施肥尚不足此数。关于土壤中氨质养分之补充,有一公认之事實,即土壤於适当之环境下,可因微生物活动之结果,而固定空气中之氮素。  相似文献   

8.
卢勇  吴成宝  胡小芳 《土壤通报》2007,38(4):635-639
构建了单颗粒表面分维数学模型,并以高精度数字光学显微系统为基础,测算了5种土壤颗粒样品的单颗粒表面分维,形成了一套简约的单颗粒表面分维分析方法。并且,文章首次提出表面分维"中位维"的概念,用以表征颗粒群平均表面分维的大小,并验证了将"中位维"作为颗粒群粗糙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马同生 《土壤》1960,3(3):18-18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顶二年。"这一句农谚是江苏省淮阴专区废黄河两岸的农民对旱地耕作经验精练的总结。三耕六耙九锄田即指冬闲期与来年夏收作物的土壤耕作。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数字土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土壤"的渊源、定义、功能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数字土壤"进行了讨论。"数字土壤"渊源于"数字地球",是土壤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土壤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行土壤科学研究的现代技术体系;"数字土壤"具有管理与提供土壤科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制作士壤专题图、指导土壤调查、查询与传播土壤信息、构建运用模型、土壤质量预警等功能;历史土壤调查资料是研制我国"数字土壤"的骨干材料;中国需要同时研制不同精度的"数字土壤";"联合共建",是建设我国"数字土壤"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黎积祥 《土壤》1959,(1):17-18
农民群众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不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对当地的土壤性质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特性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系统整理农民群众的土壤分类经验,是土壤鉴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是传统农民教育的转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通过政府扶持开拓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新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基于此,分析"农民荒"问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规范要求,从2008至2011年,在黄淮流域黄褐土区开展了玉米的"3414"试验,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养分校正系数,进而通过土壤供磷(供钾)能力=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值×土壤养分校正系数×2.25这一数学公式,为农民玉米种植时根据目标产量和当地生产条件及土壤养分测定值进行施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民认为,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是培育肥沃土壤综合措施的中心环节。农民称耕作年限较久的肥沃土壤为喂肥了的土壤,如菜园地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微形态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升賡  金光 《土壤学报》1982,19(4):383-395
水稻土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广,土壤类型多,肥力特性多种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识土经验[9]1).多年来我国许多土壤工作者曾相继从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角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土的肥力特性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对地面植被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土壤理化性状测定及土壤种子库萌发试验,分析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有23种植物,隶属于17个科,0~10 cm土层种子密度为9.8×102粒m~(-2)。不同坡位土壤种子达到萌发最高峰的时间、萌发平缓期持续的时间相差不大,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间达到萌发峰值点的时间有所差异;萌发种子数与时间关系呈双"S"型曲线,表现出"平缓-上升-平缓-上升-平缓"的变化过程。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非毛管孔隙、土壤含水量、全N、全P、有机质5个变量进行冗余分析,得出对土壤种子库影响较大的是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正>人生不能等待,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刘能风他是一位农民。他又是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作为农民,他拿过锄头种过地,握过屠刀杀过猪,也东转西跑当过小商小贩,人世的艰辛,他饱饮遍尝,而最终,用一把雕刻刀,雕琢出璀璨光辉的人生。他,就是享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刘能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12年6月,当刘能风捧着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颁发的"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证书  相似文献   

18.
王修源 《土壤》1960,3(6):13-13
黑鳅土在我省平原的平地及平缓岗地的下部均有分布,黑土层厚达5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但这种土壤所处地形低洼,土质粘重,有发鳅、冷浆等毛病,所以作物产量不高,是一种低产田。根据群众性土壤普查,把农民对这种土壤的特性和利用改良的经验加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肥料学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绪生 《土壤通报》2004,35(4):487-492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是一种"巨人"分析法,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科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其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洪积扇的边缘局部低洼地段上,分布着一种农民称之为泄汤土的土壤,这种土壤以平谷县城关、峪口等公社地区为多,根据该县土壤普查初步统计,全县泄汤土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左右。这里所称的泄汤土包括群众所称的鸡粪土、楔子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