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过一年的整风运动,我们初步批判了土壤科学的资产阶级研究方向和方法,遵循着党的指示,本所工作组于1958年9月初到孝感县向创造高额丰产的农民羣众学习丰产经验,其中特别是深耕深翻和施肥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豫西传统耕作保墒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改晚耕为早耕,改浅耕为深耕,改多耕为少耕,改晚施肥为早施肥,研究提出了豫西旱地麦田夏闲期一次早深耕、早施肥耕作法,经大面积生产性示范,其蓄水保墒、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刘焕一  王世江  张钦海 《土壤》1959,(12):13-16
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我们协助安达东风人民公社农义管理区进行深耕分层施肥生土熟化的研究,布置了小麦丰产试验地,分深耕100厘米、60厘米、30厘米、30厘米少肥四个处理,亩施基肥除30厘米少肥(只施肥33,300斤)的外,其他各个处理都施基肥133,200斤。  相似文献   

4.
《土壤》1958,1(1):2-3
一年来的农业生产大跃进,不断涌现的高额丰产"卫星",充分证明,深耕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中心。"水肥土种密",中心是土,就是深耕。因为,第一,深耕可以加厚松土层,在深耕的同时实行分层施肥,特别是廐肥、绿肥等有机肥料,促使深层的生土熟化,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  相似文献   

5.
“深耕一寸,多收一成”,这是我省广大农民生产实践的结论。深耕在我省农村中也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在大跃进的195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后,广大农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深耕运动。  相似文献   

6.
莫淑勋 《土壤》1958,1(2):32-32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作物的主要根系只分布在土壤表层20-30厘米范围内,在这30厘米以内进行耕作施肥最为有效,再深耕深施肥料作物利用就比较少了,就是要深耕也只能逐年加深,不要超出根系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陕西渭北旱塬冬小麦产区麦收后对提前深耕一次深施肥料的肥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收后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结合深耕把小麦所需肥料一次深施20 cm土层下,比播种时深耕一次浅施6 cm土层下、分二次施和分三次施明显提高了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麦收后土壤NO3--N的积累量和水分贮存量。同时还发现,NO3--N含量分布呈 y=a-b·logx对数曲线模型,这可能是NO3--N在旱地土壤中分布的一种特征曲线;试验中没有产生NO3--N的淋失。文中还对提前深耕一次施肥的理论作了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秋雨—冬储—春用”和“秋肥—冬储—春用”的理论概念,把两者结合起来,可达到肥水协调供应的状态。这为建立旱地施肥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耕土地改良土壤,是我国劳动农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积累的宝贵增产经验。  相似文献   

9.
总结云南省德宏州冬马铃薯高产优质示范区施肥经验,分析冬马铃薯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冬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需肥特性,提出"一精整、二坚持、三精准"(深耕精细整地;坚持施肥养分要全面和平衡,坚持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精准确定肥料施用量,精准配施底肥,精准追肥)的具体施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深耕深翻,在很早时期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流传较广的农谚中,如“宽一尺不如深一寸”,“鱼要水深,庄稼要土深”等,就是概括了农民对深耕所起有效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农民施肥与环境教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民施肥与环境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大量施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有将近一半的人不知道大量施肥造成的环境风险,但随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业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大。28%的农民愿意减少施肥量以降低环境风险,30%不愿意,39%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施肥量,多数农民注重产量,缺乏必要的环境意识,而且农民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还很不合理。农民最喜欢的知识普及方式是电视科教片和专家讲座。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ASI方法的推荐施肥在东北玉米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于ASI方法的施肥指标体系建设,以东北地区16个玉米试验为研究对象,对基于ASI方法推荐施肥和农民常规施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农民习惯施肥,基于ASI方法的推荐施肥平均提高玉米产量8.9%,氮、磷、钾肥表观回收率分别平均提高7.2、6.7、5.7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农民收入630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通报》2017,(5):1169-1176
通过三年定位试验,研究了吉林省春玉米主产区(公主岭和乾安)农民习惯与优化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变化及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玉米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产6.8%~9.2%和6.3%~1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肥料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46.9%和26.4%、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5.9%和32.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5.2%和2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优化施肥3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和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农民习惯施肥。与试验起始时相比,农民习惯施肥3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与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有明显提高,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和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而优化施肥处理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玉米收获期土壤氮、磷、钾养分表观平衡估算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土壤氮、磷素均出现盈余,钾素亏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公主岭和乾安优化施肥处理氮盈余量分别下降86.3%和93.3%,磷盈余量分别下降98.1%和92.1%,钾亏缺量分别下降16.5%和34.0%。综上所述,农民习惯施肥模式使土壤氮素和磷素大量残留,钾素亏缺,而优化施肥模式在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氮、磷的损失和钾的亏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耕作强度、施肥、轮作)对土壤化学特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合的、对农业管理措施敏感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在霍伊特维尔(OHHO,始于1963年),伍斯特(OHWO,始于1962年),亚当斯(ORAD,始于1992年) 3个农业长期试验站分别采集了0—15 cm耕层土壤。在OHHO和 OHWO试验站,分别在免耕(NT)、深耕(CT)、浅耕(MT)条件下设轮作(玉米–燕麦–苜蓿)、单作(玉米)处理;在ORAD试验站,分别在为NT、CT条件下,设不施肥、施肥 (有、无覆盖物)处理。同年测定了土壤的pH、全氮、全碳、粘粒、砂粒、粉粒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活性。  【结果】  OHWO试验点不同处理间pH无显著差异。OHHO试验点玉米–燕麦–苜蓿轮作处理(COH)或玉米单作处理(CCC)与MT配合pH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RAD试验点豆麦轮作、有覆盖物、施肥(PWY2),豆麦轮作、有覆盖物、不施肥(PWY)与NT配合 (PWY2-NT、PWY-NT),及小麦–休闲的WFa-NT与WFa-CT处理pH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耕作强度、作物轮作影响土壤pH,但pH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除PWY2-NT处理外施氮肥降低土壤pH。COH-NT、PWY2-NT、WFa2-NT 处理全氮、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轮作、免耕配合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碳含量;OHHO、OHWO试验点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ORAD试验点产量的变化表明除了农业管理措施,产量还受病虫害或当季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3个试验点轮作配合免耕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活性最高。在OHHO试验点β-葡萄糖苷酶可以区分轮作配合浅耕或深耕(COH-MT、COH-CT),单作配合免耕、浅耕、深耕(CCC-NT、CCC-MT、CCC-CT)处理间的差异;在ORAD试验点可以区分豆麦轮作+覆盖物+施肥或不施肥分别配合免耕2个处理;区分麦–休闲+施肥或不施肥分别配合深耕2个处理间的差异,而全碳不能区分这些处理间的差异 。β-葡萄糖苷酶与全氮、全碳、芳基硫酸酯酶相关性达 5% 或 1% 水平。  【结论】  对外来扰动的敏感性表现为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全碳>产量,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判断,免耕配合轮作是较为理想的提高土壤质量的农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不按土壤质地、作物需求施肥、贪图便宜受假冒伪劣农资侵害等现象仍然存在。就此现象简要分析下主要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58年的农业大跃进,有力的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在土壤科学方面走向人工创造土壤肥力的新阶段,重视人的积极作用,对逐步控制自然,提高作物产量,有了新的可能。深耕施肥对人工创造土壤肥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玉惠  杨思存  王成宝  霍琳 《土壤》2014,46(1):83-87
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条件下,农民传统施肥和不施肥均会造成黄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合理施肥能够相对减小产量的降幅,提高黄瓜的品质。随着设施黄瓜连作年限的延长,农民传统施肥黄瓜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降低,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有机肥及优化施肥黄瓜产量降低,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升高,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两个因素,优化施肥效果最佳,与农民传统施肥相比,产量降幅减小74.7%,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39.6%、17.7%、29.3%、53.0%、20.7%,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20.6%。  相似文献   

18.
球白菜是大宗蔬菜品种之一,高山、平原均可种植,为摸索轻简施肥方案,在湖北省宜城市进行了有机肥配施蔬菜专用肥与多种农民习惯施肥方案对比,取得化肥减量4.5%~26.9%反而增收2.1~%23.3%的效果,为指导农民种植球白菜科学施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探讨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化肥利用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土壤上,选择当地主推水稻品种为供试品种,通过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产量均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水稻增产4.4~30.5 kg/667 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4.9%~9.6%,磷肥利用率提高了2.1%~9.3%,钾肥利用率提高了2.6%~8.8%。说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基本合理,能达到水稻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总结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对玉米、油菜产量的影响,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白驹镇选择当地主推品种为供试玉米、油菜品种,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肥料效益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油菜籽平均单产173.4 kg/667 m2(比上年提高20.1 kg),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18.1kg,增产率11%左右。玉米籽平均单产673.6 kg/667 m2,比农民常规施肥每667 m2增产86.7 kg,增产率11%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菜、玉米单产提高、总产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