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甲基磺酸乙醋(EMS)1%溶液处理四棱大麦蒙克尔,获得了隐性单基因核不育材料.遗传分析可育与不育按3∶1分离.不育性稳定,不出现中问类型,遗传行为简单,不育株率较高,易于转育.大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所获的雄性不育株,在大田条件下由于花粉量不足,结实率变动在0.51~2.25%之间,引入开放授粉特性,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十分重要.雄性核不育基因对雌性器官无不良作用,人工授粉不育株的结实率可达74.10~87.47%,分离出的可育株结实正常,纯合可育株育性可靠,因而作为育种工具,在轮回选择中应用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K型不育系豫麦3号、S43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豫麦2号和豫麦49组配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三种回交群体,对小麦K型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力的恢复系携带的恢复基因对数不同,恢复力较强的豫麦2号携带2对主效基因,恢复力较低的豫麦49仅携带1对主效基因。此外,还有微效基因对育性恢复起作用,这种基因不仅存在于恢复系中,也存在于不育系(保持系)中。在K型细胞质背景下,不携带恢复基因的雄配子的传递率很低,而雌配子传递正常。  相似文献   

5.
6.
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保护性酶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麦抗旱生理性状的发育遗传,在大麦抗旱育种中加以利用。采用ADMP(加性-显性-母本-父本)遗传模型及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大麦叶片4种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4种保护性酶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在遗传效应类别、遗传表达量上存在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进,4种保护性酶的条件遗传主效应表现出一定依时空波动和间歇性。在出苗-拔节阶段,以SOD的显性效应强,GSHR的母本效应最强;在拔节-开花阶段,SOD、POD存在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GSHR存在最大值的父本效应;在开花-灌浆阶段,SOD、POD的加性遗传效应高于相应的显性遗传效应,SOD、CAT被检测到较大的母本遗传效应,GSHR的父本效应最强。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不同生育阶段以保护性酶指标进行抗旱鉴定时,可如下进行:出苗-拔节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GSHR;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SOD。拔节-开花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SOD、POD;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POD。开花-灌浆阶段,对高代材料或亲本而言,适宜测定SOD、POD、CAT、GSHR;对F1或F2而言,适宜测定POD。  相似文献   

7.
8.
一、不育系的选育与配套方案1978年赤峰市农科所胡洪凯等在澳大利亚谷×吐鲁番谷的杂交后代中得到一份不育材料78182,1979年又在同一组合的后代可育株中得到78181-5系,对其不育性具有全恢能力。经过多年研究确认:其育性是受核内两对显性连锁基因Ms和Rf互  相似文献   

9.
10.
19份玉米EMS诱变系的遗传差异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选的玉米EMS诱变系进行遗传评价是对其展开利用研究的前提。以19份玉米EMS诱变系为试材,利用表型分析和玉米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NY/T1432-2014),研究各诱变系与相应基础试材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考察的20个性状中,与基础试材相比,诱变系K305Y1403、K305Y1409、K305Y1411和K305Y1415有9个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R08Y1425、R08Y1423、R08Y1429分别有17,13,12个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相应基础试材差异较大。40对SSR引物,平均每对引物在来源于K305与R08的诱变系中,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个数平均分别为3.8,4.2个,扩增出的基因型个数平均分别为1.90,2.15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分别为0~0.76和0~0.88,平均PIC分别为0.20和0.28;与基础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90~0.918和0.707~0.884,平均分别为0.862和0.809;各诱变系与相应基础试材的遗传差异位点数均在2个或2个以上。综上可知,该19份新选诱变系与相应基础试材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可继续开展其遗传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麦矮秆基因uz的SSR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京 《作物学报》2003,29(4):637-640
矮秆是大麦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uz和denso分别是亚洲和欧洲大麦育种中利用最为广泛的2个矮秆基因,均位于3H染色体长臂之上.Barua等(1993)利用RAPD和RFLP技术,将denso基因确定在OPH7-H800和WG110所标记的染色体区段之间,距WG110约12.8 cM,可解释80%以上的株高遗传变异[1].系谱分析和等位测验表明,我国大麦育种中主要使用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雄性不育系龙特浦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特浦A(简称特A)的配合力好、异交率高,所配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深受农民欢迎。但特A的不育性不稳定,所配杂种纯度低,应用潜力受到限制。经遗传改良育成了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持特A优良特性的。T55A和T77A(简称TA)。本研究以特A(B)和TA(B)为材料,分析了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特A不育性不稳定性主要受若干个主基因控制,其中T55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不完全显性,涉及2对表现积加作用的基因;而T77A稳定的不育性对特A不稳定的不育性呈完全显性,涉及2对表现重叠作用的基因。相对简单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对特A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14.
植物核雄性不育系利用途径的研究和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天真 《种子》1991,(5):38-42
植物的核雄性不育性,以在杂优制种时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水稻、玉米、高梁等作物国内、外用核质互作类型的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棉花、水稻、大麦等作物也用核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优制种。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  相似文献   

15.
薛光行 《作物杂志》1996,12(6):34-35
再议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性的鉴别方法薛光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我国光周期敏感雄性核不育(简称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证明,光敏核不育性的育性转换主要受光周期条件制约,也受环境温度、光温互作及背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武汉市蔬菜研究所(430035) 李德超辣椒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大量优良组合均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杂交而成,成本高,难以保证制种纯度。而辣椒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是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纯度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加纳  谌利 《作物学报》1996,22(2):202-207
以甘蓝型油菜polima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07A和杂一代品种川油12号为材料,连续两年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硼不同施用量对上述材料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系的不育度和杂一代的恢复度均受年度间气候变化的影响,同一材料在年度间有不同的表现,对各元素施用量的反映也不尽相同;(2)施用过多的氮肥会降低07A的不育度和杂一代的恢复度,而增施磷、钾、硼肥可提高不育  相似文献   

20.
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必不可少,而从野生稻中鉴定、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对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发掘东乡野生稻的育性恢复基因,应用协青早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和中9A/(协青早B//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BC1F10)两套测交群体,开展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经典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东乡野生稻对矮败型(CMS-DA)和印尼水田谷败型(CMS-IA)的育性恢复的控制存在主效恢复基因,同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影响。此外,还就东野恢复基因发掘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的生产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