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在25℃下于水没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对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均为20℃;15℃以上,S-Pf孢子萌发经高于N-Pf,而15℃以下时则相反,在PDA培养基上,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N-Pf最适生长温度、产孢温度为20-25℃;S-Pf则为20℃。  相似文献   

2.
大豆褐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褐纹力在PDA培养在上生长速度最快,在SPYJ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温度5-30℃,PH3.0-9.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6.9,在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天冬酰按的培养基上颊菌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温度10-35℃,PH2.3-8.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大于95%,在水滴中及供氧充  相似文献   

3.
蕨菜孢子萌发及生育进程与诸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蕨菜孢子没有休眠性,成熟的褐色粉孢子播种后萌发快,生长势强;孢子萌发与光照时间无关,原丝体绿化要求每天1-24h的光照。MMG其质是促进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最佳处理。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适温度为25-28℃,高于30℃抑制孢子萌发,受精及幼孢子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最适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4.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南方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于油松毛虫上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经室内测定,在低温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15℃时,其LD_(50)=1.3×10~6孢子/毫升,LT_(50)=17.5天,幼龄马尾松毛虫比老龄马尾松毛虫对粉拟青霉更敏感。本文还比较了粉拟青霉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约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的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6.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ryodis Webber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Aschersonia aleryodis Webber可在10℃-32℃下生长和产孢,20℃-25℃为最适生长温度。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0℃,而以20℃-30℃萌发较好。A.aleryodis在pH3-10之间都可生长,pH6-7时最适于菌丝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7.
几种表面活性剂及营养物对虫生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金龟录僵菌和粉拟青霉在吐温-80及6种不同的洗衣粉中的分散性及活力。结果表明,3种真菌在这些表面活性剂中的分散指数差异不显著。白僵、绿僵不同浓度的吐温-80液中的发芽同于不加表面活性剂的对照。多数洗衣粉显著抑制3种真菌的萌发,但白僵菌在0.1%和0.05%白猫牌无泡超浓缩洗衣粉中发芽 对照差异不显著,在5%和2%葡萄糖液,2%和1%蛋白胨液中,白僵菌孢子在发者发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三株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162;T.aureovirideT13;T.longibrachiatumT274)和一株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以及柑桔青霉(Penicilliumitalicum)和绿霉(P.digitatum)分生孢子萌发的比较研究结果。在柑桔皮汁滤液中,木霉菌株萌发的温度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以25-35℃最好;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在10℃时萌发率为42.4%和37.3%;在高于40℃时仍有少量萌发。木霉和绿色粘帚霉分生孢子分别在pH4和pH5时萌发最好,柑桔青绿霉能在pH3的条件萌发,以pH5时萌发最佳。在15℃时,供试各菌在蒸馏水、自来,10%葡萄糖和10%土壤浸液中几乎不萌发;而在柑桔皮汁液中,除绿色粘帚霉外,其余各菌株的分生孢子均能萌发,尤其是柑桔青绿霉孢子萌发较好。  相似文献   

9.
霍克斯拟青霉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斯拟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25℃左右,蛋白胨促进其营养生长,麦芽糖促进其繁殖;菌丝在pH3.5~pH8.4范围内均能生长。分生孢子清水中萌发率较低,偏碱性条件下较易萌发;25℃~30℃适宜萌发;1%蛋白胨及1%葡萄糖促进其萌发;相对湿度33%~93%均能萌发;子囊孢子无菌水中不萌发,1%蛋白胨萌发率27%;偏酸性条件下较易萌发。两类孢子的萌发率与其浓度成反比。并对菌的一些生物学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5,(5):63-67
本试验研究以延长球孢白僵菌粉剂储存条件为目标,拟从温度和化学因子展开,对粉剂进行孢子萌发率、玉米螟幼虫毒力和Pr1蛋白酶活性三方面检测。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剂最佳配方是5号:95%白僵菌高孢粉+2%麦芽糖+3%蛋白胨,最佳储存温度是-20℃4℃室温。麦芽糖和蛋白胨是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必要营养成分,对球孢白僵菌孢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赤霉素(GA3)浓度对百脉根种子萌发及其植株萌蘖生长的影响,为百脉根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10、15、20和25℃下开展百脉根种子萌发试验,并在20℃恒温条件下开展100.0、200.0、300.0、400.0和500.0 mg/L GA3溶液浸种萌发试验,对比分析百脉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其植株萌蘖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10℃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64.44%)最高,20℃处理的发芽势(40.00%)和发芽指数(7.17)最高;25℃处理的发芽率最低(42.22%),与1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0℃处理下发芽势(10.00%)和发芽指数(0.50)最低,与15、20和25℃处理的差异显著.在20℃恒温条件下,100.0 mg/L GA3处理的百脉根种子发芽率(52.22%)、发芽势(45.56%)和发芽指数(7.41)均显著高于300.0、400.0和500.0 mg/L GA3处理.以秋季的平均净萌蘖株数最多,为4.73株,其他季度平均净萌蘖株数分别为2.23株(春季)、3.40株(夏季)和2.53株(冬季).[结论]百脉根种子以100.0 mg/L GA3浸种24 h后在20℃恒温条件下的萌发效果最佳,秋季萌蘖生长株数最多,可在百脉根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凤  高正良  杨建卿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68-5369,5377
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Psammoilene tunieoides W.C.Wu et C.Y,Wu)种子经浓度为25%次氯酸钠 (NaClO)溶液消毒处理和利用0.01%赤霉素(GA3)处理后,置于恒温20,25℃和变温20℃(16h)~30℃(8h)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探寻金铁锁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和发芽习性;利用0.1%,0.5%,1.0%的硝酸钾(KNO3)溶液和10%,20%,30%的PEG6000溶液,分别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时间分别为8,12h 和16,24,32h,引发温度为20℃,对经引发处理后的金铁锁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上述不同化学药剂和引发处理对金铁锁种子发芽力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恒温25℃,第15天发芽结束时发芽率为86%;经0.01% GA3,KNO3和PEG6000溶液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都能显著地提高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力和种子活力(P<0.05),其中0.1%的KNO3渗透引发处理8,12h和20%的PEG6000渗透引发处理24h,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35℃)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对除萌发指数外的其他3个萌发参数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种皮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增大(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除种皮的种子在15℃和20℃下萌发率较高(分别为95.0%和95.6%),在35℃下萌发率最低(27.5%);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有一定波动,在20℃下最大,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5℃下最大(分别为0.9和570.0),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逐渐减小,两者均在35℃下最小(分别为0.2和155.3)。未去除种皮的种子在30℃和35℃下萌发率均为0,在25℃下萌发率仅12.2%;随着温度的提高,萌发速率系数在20℃下最大(4 038.2),在25℃下又大幅减小;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0℃下最大,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小,20℃条件下萌发指数值最小。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粉花桔梗种子萌发提供技术支撑,为桔梗新品系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参考。以粉花桔梗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4 个PEG-6000 溶液处理[5% PEG-6000(H1)、10% PEG-6000(H2)、15% PEG-6000(H3)和蒸馏水对照(CK)]和3 个温度处理[15℃(T1)、20℃(T2)、25℃(T3)],进行光照培养(12 h 光/12 h 暗),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程度(PEG浓度)与温度变化对粉花桔梗种子萌发的时间、发芽率以及发芽势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的降低;同时低温不利于桔梗种子萌发,当温度低于15℃或干旱程度程度大于15% PEG时,种子萌发起始时间延迟,发芽率开始降低。在干旱胁迫程度小于5% PEG的条件下,温度在20℃、25℃时的条件下桔梗种子能够良好萌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方法]在5、10、15、20、25、30℃不同温带处理下对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变化对香紫苏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影响,在5℃时种子未萌发;在1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最好;在15、20、25℃时,香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温度低于10℃或高于25℃时各项指标均较低。[结论]香紫苏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时,适应的温度范围是15~25℃。  相似文献   

20.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