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和统计分析,在Geoda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指标进行研究,对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4~2015年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异十分显著,通过计算标准差和变差系数得出,绝对差异从4445到20156,极化现象明显,相对差异从0.59到0.47,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产业结构、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为县域经济水平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使信息在全球进行高速传播与整合,对经济的提质增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样本,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方法(GPCA)对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建立半参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究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各省的互联网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空间维度上,各省份互联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山东和陕西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最高,山西、内蒙古和青海的次之,甘肃、四川和河南省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最低;人均GDP与互联网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人均GDP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增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自治区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C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西藏200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从时间尺度看,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直线扩大趋势,相对差异逐年不断减少;从空间尺度看,经济聚集程度高,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森林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arson系数相关性分析,对广东全省及各区域森林资源变动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广东省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与人均GDP、GDP总量、人口数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GeoDA的辽宁省GDP空间关联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软件,分析了辽宁省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的GDP空间分布状况,即各县之间GDP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各县GDP水平与农村人口空间关联性以及GDP与县辖区面积的空间关联性,从而为更加直观科学的表达辽宁GDP的空间关联信息提供了依据.辽宁各县的GDP在空间关联性上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较小,GDP空间分布两级分化严重.GDP在空间上对农村人口的影响成正相关,GDP的多少与区域人口的多少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熊苗  李镇南  张建华  刘锋  周奎 《绿色科技》2023,(10):171-175+181
为评估县域生态风险及演化特征,选取嘉禾县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模型,采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嘉禾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及生态风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林地和耕地,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明显,林地、园地、建设用地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010年以来县域生态风险上升区分布广泛,多为逐级上升,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城乡发展较为活跃地区;县域生态风险下降区分布集中,下降幅度显著,分布区域主要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控制。县域生态风险整体呈现出生态风险逐渐升高,且生态风险两级向中段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勇洁  仲俊涛  岑嘉玲 《绿色科技》2022,(7):172-174,179
以青海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值法、加权求和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资源影响力3方面构建了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县域分布不平衡,资源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周边地区;重点旅游区域多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为辅;青海省县...  相似文献   

8.
山区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区位性。坚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山区县域经济的最佳选择。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分析了山区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山区县域生态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析“三江并流”区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促进高质量发展,运用ArcGIS软件和地理探测器等手段,对区域自然保护地重叠关系、重叠面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367.00×104 hm2,其中不重叠面积为182.52×104 hm2,占49.73%。9类23处自然保护地均存在重叠关系,重叠类型以相交为主。在8个县级行政区中,自然保护地净面积排名前3的是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和贡山县。(2)因子探测研究发现,人均GDP、森林面积、生物物种数量、公路里程、旅游收入和湿地面积是影响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任意2个影响因子交互后对“三江并流”区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异性的解释力明显增强。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自然保护地重叠关系中2层重叠分布广泛,3层及以上重叠有4个集中分布区,重叠类型复杂,管理困难,整合优化工作难度大;区域自然保护地呈带状分布特征,4个高密度区的分布格局与该区域主要山脉分布格局相符;...  相似文献   

10.
以峡江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林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县域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县域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3272 h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增至1.7775 hm2,增长了33.9%,2000年的可利用的承载力是0.4052 hm2.cap-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生态承载力在减少。2000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是3.3857 hm2,到2004年减少到2.9364 hm2,说明福建省的能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在增加,说明福建省各种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均衡,更加趋于稳定。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在提高,特别是2002~2004年增幅更加明显。通过生态经济发展能力和人均GDP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8,呈极显著性相关,说明福建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发展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并对福建省2005~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到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增长到2.4033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下降到0.392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2.0108 hm2,表明福建省到2010年生态承载力处于高度的不可持续状态。最后对福建省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应用1998—2005年8年景德镇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统计资料,建立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准变量,其他相关指标为说明变量的一元、二元、三元线性模型。建模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城市之一,在肩负着为国家提供能源的重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向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变的任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以1996-2010年15年间大庆市经济指数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数为研究基础,采取拟合最佳的回归模型,对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庆市水环境发展态势良好,废水排放达标率显著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幅度显著低于人均GDP增长幅度,工业废水并未与经济同步增长;根据对1996-2010年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曲线拟合发现,目前大庆市废水排放总量已超过拐点,今后一段时间,随着经济增长,废水排放总量将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大庆市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衡量森林火灾风险状况,提出了基于VSD模型的森林火灾脆弱性概念,并分析森林火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能力的分析,选取森林覆盖率、地方财政收入等9个评价指标,构建滇中森林火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滇中2008—2017年森林火灾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指标权...  相似文献   

15.
借助双对数模型,使用SPSS20软件得出了对韩国游客旅华需求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相对CPI、韩国人均GDP以及非典事件,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需求的作用为正相关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相对CPI、韩国人均GDP以及韩元兑人民币汇率,其余因素表现为负相关作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不应将没有通过t检验的因素从模型中剔除的看法,同时对数据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research calculated the waste paper recovery rate, and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waste paper recovery rate in China with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70 to 2012. The consequent recovery rate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waste paper show that the recovery of paper products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rapid growth in China, but it cannot meet the domestic nee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oves that demand is the main driver to stimulate the increase of waste paper recovery rate in China; the increased average GDP per capita and proportion of waste paper pulp are two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the increased urbanization rate does not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the circumstance of insufficient timber supply, the policy of eliminating straw pulp capacities for paper-making indusrty improves the recovery rate of waste paper.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统计年鉴与土地资源数据,并以5年为单位,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1996—2016年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16年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47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0.810 5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36 9 hm^2;1996—2016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2.20%,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提出提升生态绿心森林资源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低碳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引导科学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in assessing the status and capac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EF of Yanbian forest regio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yearbooks and forest yearbooks from 1996 to 2002.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 per capita decre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C) per capita almost kept a static status, and ecological surplus per capita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 The EF per 10 thousand Yuan GDP per capita in Yanbian decreased from 1996 to 2002. This tren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western China, and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at in eastern China. The forest EF per capita kept a steady status, while the forest production footprint (FPF) and forest export footprint (FEF) decreased. Comparing the two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NFPP) with the five years, the mean va1ue of FPF and FEF reduced by 0.341 (46.32%) and 0.327 hm2 per capita (54.94%),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regional and forest development in Yanbian was sustainabl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FPP was favorable to impro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gion. However, the sustainability capacity was still lower than those in forest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forest productivity,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scientifical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 25(2): 129–134 [译自: 生态学杂志]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研究的意义出发,以人均GDP和环境污染指标为研究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主成分投影法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1-2004年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呼和浩特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的环境EKC曲线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而呈现出二次曲线的特点,表明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尚未经过污染排放量最大点,存在持续上升的态势,呈现出"边增长、边污染"的发展模式。因此,为了经济长远发展,必须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