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贵勇 《蜜蜂杂志》2014,34(10):42-42
<正>笔者是一位养蜂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迷上了蜜蜂。20世纪60年代,江浙一带的养蜂师傅常到我的家乡放蜂,由于跟他们的交往使我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革回乡,学业中断,苦闷之时,忽然想到养蜂,于是到野外收捕2群中华蜜蜂进行活框饲养。神秘的蜜蜂王国,一下就吸引了我。通过精心饲养,不到2年的时间蜂群增至十多群。后来割掉资本主义尾巴,不许私人养蜂(在那个年代养蜂也算搞资本主义),我也不敢养蜂了,只好无偿上交生产大队。生产大队组建蜂场,大队领导看我喜欢饲养蜜蜂又是回乡青年,便把我安排到蜂场养蜂,从此,我便真正走上了养蜂之路。跟全国各地的养蜂者一样,浪  相似文献   

2.
张传盈 《中国蜂业》2013,(3X):13-13
<正>尊敬的社长:我是一名退休已5年整的教师,现年66岁。我从17岁开始养蜂(1964年6月),至今已经有49个春秋了。在这几十年的养蜂岁月中,《中国蜂业》以及改名之前的《中国养蜂》对我的养蜂事业起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保证了我几十年养蜂事业的顺利持续发展。我从1972年开始订阅贵杂志,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间断过。有很多人订阅了杂志报纸,也许会出于工作繁忙或者其它一些原因的耽搁,不一定保证期期都能认真阅读。与这些人不同,我订阅的杂志每一本每一篇都要认真研读,我也因此吸收并记载了许多养蜂专家、师傅们的先进经验,不仅应用于自己的养蜂实践中,我还帮助过一大批  相似文献   

3.
甜蜜的事业     
<正>一提起养蜂,多数人会意识到这是甜蜜的事业。甜,不单单是蜂蜜甜,重要的是养蜂事业甜。我爱养蜂,更热爱养蜂事业。养蜂是我的职业爱好,养蜂是我一生的追求,养蜂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事养蜂和养蜂研究已近60年,近几十年来又从事养蜂教学。历任河南省养蜂协会理事、常务理事、洛阳市养蜂协会理事长。退休后又参加洛阳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任常务理事。民革党员,曾任两届县政协委员。职称副教授。我1957年参加教育工作,当年21岁,1958年  相似文献   

4.
我订阅《中国养蜂》的时间不长,只有2年;我养蜂的年限也不长,断断续续养蜂6年。过去学养蜂一靠朋友,二是去书店购买养蜂书籍,现有养蜂书籍10余册。2003年订阅报纸时看到有《中国养蜂》杂志,于是就订了2004全年的杂志,拿到后,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如获至宝。杂志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很多内容过去书籍没有提到。有关蜜蜂生物学、蜂群管理、养蜂机具、蜂业天地、编读往来、问题解答、蜂产品医疗等栏目都是最好的栏目。她给我们养蜂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她使我养蜂逐步走向成熟。举…  相似文献   

5.
<正>(续上期)1980年7月,我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报道后,被分配在养蜂研究室工作。起初由于对养蜂工作了解不够深入,只知道在全国著名养蜂专家周崧教授团队带领下,率先分配到了蜂病课题组开展蜜蜂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中我积极思考努力工作,随着养蜂知识的不断积累,我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10,61(3):19-20
<正>我自幼因病双腿致残,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靠养蜂谋生。40多年的养蜂生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是我时刻都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从失败走向成功,多次使  相似文献   

7.
<正>我已养蜂31年,养蜂已融入我的生活,如果让我放弃,我还真的舍不得这一事业。一个优秀的养蜂员,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较好的悟性,再加勤奋努力,有胜任工作的信心和养蜂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养蜂凝聚着辛苦劳动和繁杂的工作,养蜂路是坎坷的,但依然焕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在世事下打磨得滑净。  相似文献   

8.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10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湖南永州市邵阳一老翁,客居东安县。2010年一位养蜂的朋友送我一箱中蜂,养着养着竟然爱上了它们。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养蜂之路。开始养蜂那几年,用意标箱养中蜂,根本不懂养蜂技术,仅凭一本早年的《养蜂手册》自己摸索着。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1995年5月在自家附近收了一箱中蜂。我平时读些养蜂资料,学习了养蜂知识。两年后,又收了12群蜂,加上繁殖的蜂群,很快达到17箱中蜂,收益也不错。1999年秋季,由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从开始养蜂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了。其间虽然多次经历了中蜂幼虫病的严重危害和毁灭性打击,也从没有"熄灭"我对养蜂这一事业的爱好和兴趣。而且,对待养蜂这事,用愈挫愈坚来形容我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养蜂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从事养蜂工作迄今已有50年。在这漫长的50年里,总结起来有3个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自1974年开始在虎林县土产公司蜂场做了7年养蜂员;第二阶段是1980年被调到县农业科当了养蜂技术员。当我正在为发展全县养蜂生产出力的时候,我的蜂彩人生道路上又有了创建蜂业企业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许多蜂友来信提出的各种问题 ,结合 2 0 0 2年第 9期《蜜蜂杂志》上开展的关于“城镇阳台养蜂”的专题讨论 ,笔者写了此文 ,与同行们交流。1 我是如何开始城镇阳台养蜂的我是在农村当知青时开始养蜂的 ,后来知青回城时 ,我的蜂群已有 2 0多箱。由于我对养蜂的偏爱 ,回城后我没有丢弃这项工作。开始是定地加小转地养蜂 ,主要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后来 ,养蜂规模不断扩大 ,子女们相继成人 ,养蜂慢慢地由亲自管理改为定期指导管理 ;特别是 1988年以后 ,我将原平房住宅改造为二层楼房 ,并把屋顶改为阳台养蜂场后 ,才使阳台养蜂走上…  相似文献   

13.
教授学蜂记     
<正>自1995年标准化(数控)养蜂法培训班开班以来,已经举办了62届,学员4 000多人。对蜂友们积极学习标准化养蜂法我感触颇深,最令我震撼的是周景道教授。2001年,安徽省阜南县外贸局的曾昭俭蜂友,由于参加了第五届标准化养蜂培训班后养蜂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周围蜂友们渴望学习标准化养蜂法的需求,决定承办第七届标准化养蜂培训班。周景道老师是安徽淮北师范学院化学系教授,兼任安徽省养蜂学会秘书长。他虽然已经68岁了,但为了全省广大蜂农提高养蜂效益尽快脱贫致富,在老母亲病重期间仍然去阜南县参加  相似文献   

14.
程永春 《蜜蜂杂志》2022,42(2):43-45
(续上期)也许是在养蜂年会上诗歌朗诵博得了蜂友的好感;也许是在《蜜蜂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增加一点点知名度;也许是我养蜂的地方蜜源丰富对蜂友产生了吸引力,总之,自从参加养蜂年会之后,各地蜂友与我联系越来越频繁,电话、书信沟通交流不断。  相似文献   

15.
<正>家父养蜂40多年,我随父亲养蜂10年,前几年由于没生产蜂王浆,蜂场效益一直不好。虽然椴树蜜大年可挣钱,但碰上椴树蜜小年所赚的钱又赔进去了。正在我想弃蜂转行的时候,我结识了闫会川、杨耀佳二位养蜂师傅,他们劝我不要转行,生产蜂王浆效益很可观。2003年在闫会川、杨耀佳师  相似文献   

16.
我订阅《中国养蜂》已十多年了,可以说是《中国养蜂》的老订户和忠实读者。是《中国养蜂》教给我许多养蜂的知识和技术,使我成了养蜂专业户并走上致富之路。我富了,忘不了挖井的人,我衷心地感谢《中国养蜂》的编辑们!同时也希望他们在今后能为养蜂的同行们编辑更多、更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杨玉华 《蜜蜂杂志》2022,42(2):后插15-后插17
我和《蜜蜂杂志》的结缘,还要从40多年前我开始从事养蜂工作说起。1974年4月,我还在青年点下乡,一个偶然的安排,我被借调到虎林县土产公司养蜂场当了一名养蜂员。养蜂,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工作,既然已经当上了养蜂员,就要好好学习养蜂技术。于是,我就开始收集养蜂书籍和杂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3,(6X):14-14
<正>我从1972年开始养中蜂,在初养阶段是一无所知,后来朋友提醒去邮局订了一份《中国蜂业》(当时名为《中国养蜂》)。那时候,还是一本季刊杂志。通过学习,我对养蜂知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从此与《中国蜂业》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学习,《中国蜂业》成了我学习生活的朋友,养蜂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陈启刚 《蜜蜂杂志》2010,30(11):26-27
<正>我国第一线的养蜂技术人员,在养蜂过程中有一些习惯,我认为对养蜂生产及蜂病防治具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割雄蜂  相似文献   

20.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0,30(10):38-38
<正>我是定地养蜂人,出于对养蜂的爱好,年养蜂控制在50群左右。我养的意蜂提供给消费者的蜂产品是货真价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