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比较经米蛾卵繁殖的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和米蛾卵上的产卵差别,结果为:不喂蜜糖水,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短,不到一天,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 只有45.45%,比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低得多,可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亦是在小菜蛾卵上的低,喂以蜜糖水,拟澳洲赤眼寿命得以延长,平均寿命达12天以上,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为96.13%,与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相当,并且在两种寄主卵上可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不同pH值饲料制成人工卵,对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发育和羽化的影响。用柞蚕蛹血淋巴作卵浆制成人工卵试验的结果:以pH6.7的卵中赤眼蜂产卵最多,每一人工卵中可产蜂卵167.4粒,pH6.45的为139.5粒,pH7.1的为127.5粒。用鸡蛋黄、奶粉、柞蚕蛹匀浆作饲料,制成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的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饲料pH值为6.7~6.95,其寄生卵率为89~92%,成蛹率79~80%,每卵出蜂数为26~28头,比用没有调节pH的饲料(pH6.4)繁蜂,分别高10%、25%和30%。 相似文献
3.
学习对广赤眼蜂寻找寄主和接受寄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广赤蜂雌蜂羽化后不同时间,有无产卵经历,有无交配经历等对其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所需的时间的影响。羽化后48-72小时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卵的时间显著比羽化后0-48小时的雌蜂长;有产卵经历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时间显著比没有产卵经历的雌蜂短。交配与否不影响雌蜂用于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探索温度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茶银尺蠖成虫在8个温度(13、16、19、22、25、28、31℃和33℃)下的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温度对茶银尺蠖单雌产卵量、成虫寿命和雌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后期均有显著影响。在13、16、19、22、25、28、31℃和33℃下,其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48.3±13.58)、(168.6±17.44)、(219.5±21.74)、(279.9±24.59)、(250.0±19.94)、(64.7±17.09)、(54.3±16.29)、(15.4±2.93)粒。在13~33℃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雌成虫寿命从(33.9±1.97) d缩短到(10.8±0.45) d,雄成虫寿命从(23.8±1.14) d缩短到(8.1±0.34) d。在31℃下,雌雄成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其他温度处理时,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短于雌成虫。雌成虫的产卵期在13℃时为(24.6±1.46) d,当温度升高至33℃时,产卵期缩短到(4.2±0.40) d。本研究可为茶银尺蠖的室内饲养、产卵模型的构建和其他... 相似文献
6.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腹部鳞片和卵表十三种饱和烷烃的接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菜蛾利他素对拟澳洲赤眼蜂搜索行为及寄生率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表和腹部鳞片13种饱和烷烃单一成分的接触反应。结果表明,在正十六烷处理卵卡上,拟澳洲赤眼蜂的活动指数(PAI)最大,为79.67;其次为正三十六烷,PAI为67.50;正二十二烷PAI最低,仅为3.00。拟澳洲赤眼蜂对正三十六烷处理卵卡的寄生总数最高,为183.17;其次为正十六烷,寄生总数为153.00;正二十二烷处理卵卡的寄生总数最低,仅为0.67。拟澳洲赤眼蜂最大寄生率在20%以上的有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和正三十六烷处理;最大寄生率在5%以下的为正二十二烷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源对细点扁股小蜂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管饲养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对细点扁股小蜂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蜂蜜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显著(P<0.05),而花粉、清水和对照饲养的雌蜂和雄蜂寿命差异不显著;补充蜂蜜、葡萄糖、蔗糖等营养均能显著延长细点扁股小蜂的寿命,与补充花粉、清水处理相比,平均寿命延长了3~9倍;20%蜂蜜饲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雌蜂寿命达到(35.2±1.1)d,较无饲喂处理寿命延长14倍以上;产卵量方面,10%和15%葡萄糖饲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雌蜂产卵量分别达到(67.5±3.4)粒和(65.6±2.7)粒,是清水饲喂处理的10倍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细点扁股小蜂的大量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描述了群聚寄主卵和间隔分布的寄主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子代分配的影响。单头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明显少於单粒寄主卵时的子蜂数,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随着寄主卵群的卵数增加而增加。表明,雌蜂产卵于群聚寄主卵时能减少在每粒寄主卵中所分配的子蜂数,而增加寄生的寄主卵数目。密度制约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卵数目的因素。在分散的寄主卵中,平均每粒寄生卵的子蜂数随着卵粒间距离增加而增加,但每头雌蜂所产的总子蜂数和被寄生的寄主卵数并没有明显地随着寄主卵粒间的距离大小而改变。可见,在分散寄主卵中,雌蜂的生殖力则是限制每头雌蜂寄生寄主数目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赤眼蜂种类调查及用柞蚕卵繁蜂对优势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在浙江省11个县(市)作马尾松毛虫卵期赤眼蜂抽样调查,经雄蜂外生殖器鉴别,明确有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2种,1988年全年林间调查,二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6.85%和13.15%,松毛虫赤眼蜂处于优势,拟澳洲赤眼蜂只在一定时期和局部地区占优势。同年对繁蜂站所用的种蜂作考查,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分别占样本数的85.71%和14.29%,即拟澳洲赤眼蜂占优势,但经在柞蚕卵上转主接蜂传代后,松毛虫赤眼蜂的优势得以提高和稳定,在子蜂中占96.15%。在放蜂区林间复查,松毛虫赤眼蜂仍保持优势,占样本数的99.42%。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蛹组织匀浆是当前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必需组成成分之一。蛹组织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2.9%,对繁殖赤眼蜂有不良影响。过去都用手工全部加以去除。试验表明,去除61%的残渣,使残渣含量为蛹组织的1.14%时,用它配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其化蛹率、每卵出蜂数、展翅率和雌性比均与对照(去除全部残渣)无显著差异。化蛹率可达70.9%,每一人工卵出蜂15.6头。试验用组织捣碎机,每分钟8000转,将柞蚕蛹捣碎5秒钟,经两层纱布过滤,不但可去除食物残渣68%,还可去除蛹壳。用此法获得的蛹组织匀浆作为成分之一,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化蛹率达90.1%,显著高于用手工去残渣和蛹壳的方法。每卵出蜂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当蜂量为2000头/点时,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寄生率大于60%),苗期为3米,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苗期和生长中期为4米,收获期为5米,较拟澳洲赤眼蜂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深圳郊区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种类及消长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深圳郊区龙岗示范生态农场,寄生于小菜蛾的赤眼蜂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赤眼蜂一新种Trichogramma sp.,其中拟澳洲赤眼蜂稍占优势。其寄生率受季节和化学农药的影响,全年中以秋季为最高,在收获期的菜芯地可高达30—35%;夏季降雨是寄生率低于5%的主要原因;在经常施用化学农药的菜地,寄生率始终维持在10%以下。小菜蛾卵不孵率随寄生率增加而升高,使小菜蛾卵总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理研究:(Ⅲ)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种不同寄主卵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普适、寡适和不适寄主卵,在氨基酸种类、含量和组成比例方面,与赤眼蜂的寄生特性无明显相关性。2种不适寄主卵对赤眼蜂产入的卵可形成包囊或抑制性物质而终止赤眼蜂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选择性试验与非选择性试验两种方法,对肯尼亚的一种新记录的赤眼蜂Trichogramma sp.nr. mwanzai作了寄主嗜好性的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蜂对玉米禾螟、Busseola fusca和Eldana succhrina的卵均能寄生,但最喜欢玉米禾螟的卵。对家蚕卵不能寄生。在自然条件下也不能寄生Busseola fusoa产在叶鞘下的卵。在非选择性试验中,该蜂在玉米禾螟卵和粉螟卵上的单雌产子数与子代蜂雌雄性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