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这篇文章《树叶袋栽黑木耳》如今就好象走入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供人借鉴,但开发运用树叶资源仍有巨大价值,它适应一家一户发展黑木耳生产。据“中国菌王”地栽黑木耳专利权人——刘永昶介绍说吊袋法很容易烂耳,刘永昶基于此才发明了地栽黑土耳技术,详可见本刊杂志1999年第5期“学得种菇一技长,带起乡邻奔小康”。第6期“三色农业架金桥商机点拨早悟道”二文(上述资料备索,来信来电可寄出)“早起的鸟儿有食吃”(1999年2期),市场规则将汇聚英才,共创大业,如今食用菌产业化已见端倪,势成潮流。让我们在特种种养(庭院化)、产业化实践中提升我们的“三识”、“三性”;胆识、见识、认识;悟性、韧性、理性。重温长冈5年前就提出的走增收致富产业化之路吧!  相似文献   

3.
介绍黑木耳袋栽技术,包括菌种选择、生产原料选择、培养基水分控制、培养基酸碱度调整、灭菌、出耳、划口、通风控湿、采耳、杂菌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加之森林资源的减少,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现将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阔叶树叶原料处理 把林区落地的树叶和小树枝一起收集回来(新旧树叶均可),在阳光下晒干。用畜力或机动车、粉碎机等加工粉碎,同时每粉碎30千克干树叶,再粉碎10千克豆秸秆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袋栽黑木耳的迅速发展,加之森林资源的减少,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国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度提高。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黑木耳及食用菌原料,是摆在食用菌科技人员面前重要课题。林口县科协食药用真菌推广中心课题组,经过多年刻苦攻关,于1997年利用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一)树叶袋栽黑木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我市的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万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克,当年收黑木耳2.8万千克,收入达120万元。一位农民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1.2万元。现将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一、原料处理把树叶和小树枝(陈旧树叶均可)晒干,然后粉碎。每粉碎30kg干树叶,再粉碎10k豆秸秆备用。二、栽培料配方与配制方法1.栽培料配方树叶粉71.7%、豆秸秆粉20%、玉米粉5%、黄豆粉2%、石膏0.6%、石灰粉0.7%,pH值7~8.5。2.配制方法取干树叶粉放在水泥地面上,把豆秸秆粉撒入树叶粉中,  相似文献   

10.
黑术耳又称光木耳、云耳,属木耳目木耳属真菌,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黑术耳属中温型菌类,其孢子在22-32℃的温度条件下均能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2℃,但在5℃以下、38℃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黑木耳是好气性菌类,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树叶袋栽黑木耳,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树叶在阔叶林区四季均可采集,取之不尽,用它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节省了木材,保护了生态环境,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高效益、环保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随着袋栽黑木耳及食用菌的迅速发展,“天保”工程的推进,传统的用锯末屑做培养料己远远满足不了各地栽培户的需求,而且原料价格越来越高。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黑木耳及食用菌栽培原料,是摆在食用菌科技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牡丹汀市黑木耳协会、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会长,中国农村奔小康专家服务团高级技师聂林富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刻苦攻关,于1997年利用山区陈旧的树叶代替锯末屑栽培黑木耳及食用菌获得了成功。这一新技术的发明,产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前景广‘阔。该技术连续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农村报道”、大众科技报、黑龙江农村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播发和刊登,深受全国各地食用菌栽培户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区推广应用。树叶袋栽黑木耳新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20.
黑木耳以香脆适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并具有清肺的特殊功效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首选的健康绿色食品。黑木耳的市场价格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农民工需求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袋栽黑木耳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出口刨汇、拉动地方经济、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