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原市近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松原市近20年间,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为吉林省西部新开水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以1989年和2010年2期松原市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景观格局的特征、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定量分析松原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松原市近20年间优势景观为耕地、盐碱地和草地,三者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急剧到缓慢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草地和盐碱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景观密度,形状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加,表明防护林建设对研究区控制作用增强,景观破碎化加剧,形状愈加复杂;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减小,多样性降低,异质性减弱,蔓延度增大,连通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桐柏大别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摘要:以桐柏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3S”技术和水土保持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1987,1997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不同时期区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种类未发生变化,以林地、耕地和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为主要景观;斑块总数量和斑块密度在1987-1997年期间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1997年以后斑块数量有所减少,反映出这期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减小。各景观类型斑块的形状在1997年之前向着不规则化的方向发展,1997年之后发展趋于稳定,但总趋势是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各景观类型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均衡化。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逐渐降,向离散方向发展,其蔓延度也在持续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四川晒黄烟区农业气候要素年变化规律和特征对优质烟叶生产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笔者系统分析了四川省什邡市近30年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主要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研究了当地烟草生育时期和烟叶调制时期主要气候因子对烟草生长和烟叶调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什邡晒黄烟区近30年温度逐年升高,降雨量逐年增加;日照时数变异幅度较大;从总体来看,温度、降雨量以及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可以满足优质烟叶生产要求,但是在烟草生育时期明显存在温度过低和降雨偏少的问题,在烟叶调制时期又存在日照时数太少和降雨量过多的问题。因此,根据该地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和特征,适当调整栽培措施,可使烟草各生育时期处于更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提高优质烟叶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郑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郑州市1995—200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内耕地进一步增加,林地总面积也在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总量在减小的结论,从而达到全面把握郑州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3,(9)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of Landsat 5,landscape index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s of Xuzhou City during 1994 and 2005,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inside driving system.Fourteen social driving forces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PCA theory,and the social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SPSS software.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opulation,economy,adjustment of agriculture structure were main impact factor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s.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的县级市——新民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突出,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需创新理念,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完善土地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准确评估。笔者以合肥市近30年4期的高分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了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70年代到80年代末,合肥市土地利用相对变化较为平缓;而90年代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严重减少,城镇、工交用地显著增加;城市工业现代化进步的同时,人增地减的现象日趋严重。合肥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其土地格局演变主要受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诸多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过去40年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40年中松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4℃/10a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季节及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与时间序列的回归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增加显著。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和作物生长季最低气温增加均较显著,冬季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较大。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除1961-198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年总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过去40年中并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此项研究结果可以为松嫩平原农作物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区域不同发展政策和管理方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崇明县三岛为研究对象,选择规划发展模式和历史自然发展模式2种情景,根据历史和现状土地利用数据(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结合城镇道路分布、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驱动因素,构建了崇明县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CLUE-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城镇分布、人口密度尤其是劳动力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是平原河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构建的CLUE-S模型具有较好的时空动态变化模拟能力。模型模拟出的未来崇明县土地利用图显示,自然发展状态下到2020年崇明县出现大面积低密度建设,农田和水产养殖面积增加,但湿地大量被围垦;规划发展模式下建设用地的点式高密度开发,保留了大量农田、滩涂,同时建设了大面积林地,体现了生态岛建设对滩涂和林地这类高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忻州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气候资源,更好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利用忻州市15个站点1963-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忻州市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河曲、五台、五寨年平均降水量回归系数为负,表现为下降趋势;忻府区、繁峙年平均降水量回归系数为正,表现为上升趋势。(2)忻州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基本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并且气温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揭示湖北省黄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发展变化,合理利用土地,通过选取2004、2011、2016 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对各类用地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选取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等8个指数进行分析,研究黄石市近15 年的景观格局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裸地数量大量减少,景观连接性减弱,破碎度增加,景观格局复杂性增加,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剧。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青海海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全面分析青海海南地区近50 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发展,为该区域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采用线性分析、M-K法,对青海省海南地区1961—2010 年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年来,海南地区气温总体呈显著增温趋势,以冬季升温最明显,贡献率最大为特征。夏季、冬季和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则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和其他季节日照时数的增减趋势不显著,说明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是影响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气温在1990 年发生了增温突变,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近五十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台站逐月观测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和季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初刮80年代中期处于波动式下降阶段,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存在明显的突变.在突变前,出现了异常冷和严重偏冷阶段;在突变后,出现了异常暖和严重偏暖阶段.这种异常气候特征与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和欧亚环流指数有着良好的统计相关关系.当欧亚大陆经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大,位置偏东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低;反之当欧亚大陆纬向环流占优势时,北半球极涡面积较小,位置偏西半球,则内蒙古地区气温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聊城市2007年和2008年的土壤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多重比较,初步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有机质>全磷,而对土壤pH值的影响并不显著。(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农耕地﹥林地﹥荒地﹥农林(果)间作地。(3)土壤全磷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林地中的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农耕地和荒地次之,农林(果)间作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低。(4)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不显著,基本都呈碱性或弱碱性,其中以农耕地的碱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峰区1997—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西峰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SPSS对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经济学中的空间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绘制洛伦兹曲线,分析西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西峰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比较均匀。从空间尺度上看,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利交通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这2种地类分布最不均匀。从时间尺度上看,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布离散程度增大,分布趋向分散,而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和水利交通用地分布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的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笔者选择重庆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小时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1994年、2000年和2006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研究了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明显,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且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性,流失中心层即"形成层"包括城市化进程明显的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和渝北区;"中间层"耕地流失程度次之,主要包括长寿区、渝北区部分地区以及渝西的铜梁、永川等地;"外围层"耕地变化主要以水田—旱地模式为主,包括万盛、南川、大足、潼南等区县。文章最后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近50年粳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 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发现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 d;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的变异亦明显增大。进而提出了北南各地点一般粳稻安全齐穗日期分别为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和9月28日,这比目前各地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日期迟约4~6 d。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供我国各稻区相关研究参考,其结果也可供我国类似稻区借鉴,并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给予新的认识。指出应对现用主体粳稻品种出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进行观察研究,确定出各地各类型粳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日期,以更具体准确地指导水稻播(栽)期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对济南市历城区农用地在1995-2008年间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采用熵值法计算分析历城区统计年鉴资料(2000-2009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5-1998年)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有关数据,利用GIS、SPSS等相关软件,结合协调系数,研究1995-2008年间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值和协调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历城区农用地集约利用集约值较高,发展态势良好;农用地集约利用协调系数较高,生产协调性较好。通过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中的投入方面、产出方面、土地利用方面、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在研究期内,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较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在下降,说明农用地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明显增强;农用地的产出效益在逐年上升,但北部平原地区高于南部山区;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耕地在北部平原地区较少;协调系数在研究后期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6,(4)
Change of land use is related to regional food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This study analyzed structural changes,quantity changes and spatial changes of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watershed of the Nansi Lake,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2 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relevant socio-economic data in the study period.It is to disclose the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local land resources,and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