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食用菌实验站,用棉子壳制成的PF1号菌种,在甘蔗田畦里栽培凤尾菇获得成功。实践证明,甘蔗叶能起到天然菇棚的作用,菌丝体发育正常,产量能和室内栽培相比,而且栽菇后的下脚料是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有机肥料,有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 Siug]即环柄斗菇,系平菇的近缘种,是近年来国外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它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经测定每100克干菇中含粗蛋白14.96克,含多种氨基酸(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4.
穿心莲是我国中药的重要原料.我县制药厂加工量达40多万斤.为了充分利用提取制药有效成份后的药渣废料,我们进行了栽培凤尾菇试验。穿心莲药渣可先晒干后备用,也可直接用刚出锅的药渣来栽培。如果用刚出锅的药渣,栽培前要先用清水冲掉残留的酒精(晒干的可不冲洗),再用1~2%石灰水浸2~4小时(晒干的浸4~6小时),捞起后用清水冲洗至pH7.5~8,含水量为65%左右,按常规法进行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5.
贵州晴天少,阴天、雨天较多,就此近年来作了多次露天生料栽培风尾菇的试验,初步找到了热天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方法,每一百斤干稻草可收到鲜菇50-70斤,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一、栽培料的选择:选用不霉烂的干稻草。这样透气性好,不易感染杂菌,方便消毒、清洗,不用刀铡断,简单,适合于边远广大农村。二、整地作畦;田里、平地和斜坡均可选用。沟深20-25厘米,宽度则以稻草的自然长度为准,畦长无限,主要根据地点和实际情况而定。畦面平形或龟背形,不喷药,畦边浇水拍平,如果泥土湿润就用不着浇水。畦边留10厘米至15厘米宽,畦与畦之间  相似文献   

6.
我省于1982年开始引种栽培凤尾菇。为了达到少投资,多受益,我所从当年6月起进行立架式栽培凤尾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于1984年5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见照片)。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稻草栽培凤尾菇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产量高、适宜家庭栽培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作一介绍。一、生活条件凤尾菇菌丝体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稻草、木屑、麦杆、玉米棒心、甘蔗渣、棉子壳等栽培料中均能生长发育。 1.温度菌丝在15~33℃之间都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4℃~27℃,高于30℃菌丝易老化,颜色变黄,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4℃以下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穿心莲是中药重要的制药原料。近年来,我县制药厂每年吞吐量达40多万斤。经酒精提取制药有效成分以后的药渣废料,是栽培凤尾菇的较好原料,值得加以推广。据我们二年来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栽培,穿心莲药渣栽培凤尾菇,不论箱栽、床栽还是露天栽,与稻草比较都表现吃料快、出菇早、转潮时间短、产量高。在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9.
液体菌种栽培凤尾菇的方法简介如下:菌种采用我院食用菌研究室提供的 PS—3凤尾菇菌种。配制了以废蜂蜜和葡萄糖为主要碳源,黄豆饼粉和玉米浆为主要氮源,pH 为5—6的合适培养基。在500立升或2.5吨发酵罐中经36—48小时发酵,即可得到外观不分层,醪液菌味香,每100毫升发酵醪液经离心后湿重为24.6克—38.2克的  相似文献   

10.
我厂每年生产抗感片的废渣有20余万斤。为了变废为宝,我们于1981年下半年用忍冬藤、山豆根、野菊花等药渣试验栽培灵芝、平菇、香菇、凤尾菇等食用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凤尾菇是近年从国外引入的。据报导,仅限于室内栽培。1982年初,我们进行凤尾菇的阳畦栽培研究,并获得成功。试验证明,阳畦栽培简便易行,投资少,效益大,为大面积推广凤尾菇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栽培方法。材料与方法菌种是1981年底,用山西生物所凤尾菇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而得。母种、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为高粱壳80%,麸  相似文献   

12.
红薯(即地瓜)是我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部分加工成淀粉。可否用洗粉后的渣来栽培凤尾菇?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培养基制备:鲜红薯渣含水量很高,在栽培时要挤掉多余水份,使含水量在75%左右,再加米糠或麸皮20%(也可掺入25%稻草),石膏1.5%,糖1%,用1%石灰水调整pH在7.5~9,并拌入适量多菌灵,最终含水最为60%。  相似文献   

13.
造纸厂排出的废渣有两种:一种是在粉碎原料时排出的麦秆灰或芦苇灰,其成分是小麦秆和麦穗碎屑以及少量尘埃;另一种是造浆后排出的粗纤维,内有少量纸浆和树枝、石砾等杂物。试验表明,这些废渣是栽培凤尾菇的好原料。现将我们在人防地道瓶栽试验的情况简介如后。  相似文献   

14.
莲壳是通心白莲(子莲)生产的副产品,我县是通心白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在3万亩左右,每年约有莲壳50万公斤,为了提高白莲生产的经济效益,广辟食用菌培养料的来源,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莲壳栽培凤尾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菌种由福建建阳提供。培养料为纯莲壳,不加任何辅料。栽培前一天用0.5%的石灰水浸泡,第2天捞起,用清水冲洗使pH 在8左右,沥水至含水量约65%。采用室内床架和室外阳畦栽培,层播法播种(三层料三层种),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下两层各占25%,表面占50%)。播种后压实,覆薄膜常规管理。(二)试验结果1986年7个试验点在9月底~10月上旬播种,播种后第2天菌丝开始萌动,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栽培凤尾菇,一般都用稻草、蔗渣、棉籽壳、玉米芯等作栽培料。但我们地区棉籽壳、蔗渣等原料紧缺,价格很高。而我县是油茶产区,茶壳很多。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我们于1986年开始用茶壳栽培凤尾菇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茶壳处理:拌料前选干燥的油茶壳,置拆掉筛子的粉碎机内打成颗粒状,用1%石灰水浸4~5小时,再用清水浸10小时,使pH 达到中性,捞起沥去水份即可用于栽培。(二)拌料播种:采用箱栽和床栽两种方式。培养料配方为茶壳70%、米糠28%、碳酸钙和食糖各1%,每100公斤干料另加KH_2PO_4100克,料含水量65%.每米~2用干料8.5公斤,菌种3瓶,采用三层播种,最上层播种后盖一层报纸再覆地膜保温保湿。按常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6.
1981年,从福建农科院引进凤尾菇菌种PL—27,经不同培养料和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露天棉壳栽培,工艺简单,周期短,产量高.现将露天棉壳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和初步结果简介如下。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处做床地。整地做畦,畦地规格为45×12×15cm,畦内周埂做紧压平,然后在畦内铺一层约6cm厚稻草。于3月9日,用棉壳31.2斤,石膏0.3斤,加水40斤拌湿,均匀地铺在畦上,厚12cm,用脚踩紧压  相似文献   

17.
栽培配方:豆荚皮58%,玉米芯30%,麸皮5%,米糠5%,过磷酸钙1%,石膏1%,水65%,pH6.5。用此配方栽培,产量比稻草栽培的产量高1/4左右,抗污染、抗潮湿、抗低温的能力及发菌、出菇也比稻草培养基快。在出菇时死菇量少,出菇齐,产量高面稳定,大面积栽培生物学效率始终保持在90—120%之间。栽培后的菌糠又是喂猪的优质饲料,饲喂时将菌糠泡开加以青菜或野菜,再加点米糠,适日性很强,猪食后增重快、得病少。  相似文献   

18.
甘蔗叶一般多用作燃料。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于1983年进行了甘蔗叶栽培凤尾菇试验。 (一)方法:取未霉变的甘蔗叶,切成2寸长。设沸水浸泡和石灰水浸泡两个处理。①沸开水浸泡20分钟,沥干后待降至30℃以下铺床播种;③2%石灰水浸泡1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沥干后铺床播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凤尾菇菌丝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等特点,用生料制作凤尾菇栽培种,可以减少灭菌工序,具有省工、发菌快等优点。我们做了如下试验,介绍于后供参考: 一、料材和方法凤尾菇系我所选育,编号018327。配料:棉子壳98%,石灰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以常规装瓶灭菌为对照。制作方法:料配好后拌匀,加水至正常含水量,再将发满菌丝的原种(玉米粒种)掏出,拌在料中,每百斤料需原种20~30瓶。然后装袋,袋长33cm,宽17cm,每袋干  相似文献   

20.
印度是一个既不发达而人口又众多的国家,营养不良问题相当突出,可谓是世界上蛋白质消费水平最低的国家(Sohi 1982)。为了解决蛋白质营养的不良,推广栽培食用菌很有现实意义。据Swaminat-han(1982)报道,印度约有26900万吨秸秆,其中约有1/2是过剩的。Kaul(1976)报道,在Kashmir 地区约2080万有10万吨稻草剩余。Garcha(1981)报道,1979年有吨麦秸和稻草可用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