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凤尾菇为试材,以攀枝花地区6种废弃果枝做为栽培基料,通过对比分析凤尾菇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来比较不同果枝栽培配方对凤尾菇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比例栽培凤尾菇,生物学效率随着果枝比例增加而降低。6种果枝中,栽培凤尾菇的最适果枝为核桃枝(C)、板栗枝(D)、桑枝(F)、芒果枝(E),最适比例为40%~60%。桑枝果枝比例56%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2.
凤尾菇春季畦地栽培,常由于早春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易污染杂菌,而出菇阶段自然气温升高,不利子实体的生育,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自然气候与凤尾菇生育所需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我们于1986年春季凤尾菇畦地栽培,采用电加温线进行加温,提  相似文献   

3.
平菇、凤尾菇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菌,它的适应性广,容易栽培。但是要种好这类菇,且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根据多年栽培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栽培者参考。(一)根据季节选择菇型:平菇类根据其出菇温度可分为低温型5—15℃、中温型15—22℃和高温型18—28℃。根据季节、环境、市场需求,在自然气温下,如9月可选中温型凤尾菇栽培;11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可选低温型平菇;3—4月后随着气温上升,又可选中温型凤尾菇;5月以后则可选高温型凤尾  相似文献   

4.
在凤尾菇栽培中,为了使凤尾菇菌丝尽快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污染,一般采取在培养料中间撒一层菌种,并在整个料面上还覆盖一层菌种。这样,每平方米栽培面积需用750克瓶装的草粉或锯末栽培种5瓶以上,菌种费用约占成本的60%。为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菇农最关心的问题。我省遵义地区和昆明等地的科研和生产单位,根据凤尾菇菌丝的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特性,采用了栽培种扩大培养后再用于生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6和87年,我们在栽培凤尾菇、平菇时进行了搔菌覆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供试菌株:高温凤尾菇831(引自青州市食用菌所),杂交平菇A_1(引自皖西农科所菌种站)。(二)备料播种:培养料为棉籽壳97%,磷肥1%,石膏2%,另加甲基托布津0.01%,含水量65%,拌好后堆放过夜。高温凤尾菇于5月20~24日分批在葡萄架下阳畦和室内大床栽培;杂交平菇于7月29日~8月5日分批进行室内大床栽培。阳畦和室内大床每小区约3米~2,投干料50公斤。播种量12%,自然温度覆膜发菌。(三)搔菌覆土:菌丝吃透料后及时掀去薄膜,  相似文献   

6.
莲壳是通心白莲(子莲)生产的副产品,我县是通心白莲生产基地,栽培面积在3万亩左右,每年约有莲壳50万公斤,为了提高白莲生产的经济效益,广辟食用菌培养料的来源,我们于1985~86年进行了莲壳栽培凤尾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菌种由福建建阳提供。培养料为纯莲壳,不加任何辅料。栽培前一天用0.5%的石灰水浸泡,第2天捞起,用清水冲洗使pH 在8左右,沥水至含水量约65%。采用室内床架和室外阳畦栽培,层播法播种(三层料三层种),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0%(下两层各占25%,表面占50%)。播种后压实,覆薄膜常规管理。(二)试验结果1986年7个试验点在9月底~10月上旬播种,播种后第2天菌丝开始萌动,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凤尾菇肉质肥厚鲜嫩,味道鲜美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各地普遍引种栽培,其中以稻草料栽培的数量最大。笔者通过试验,摸索了用当年新鲜干稻草栽凤尾菇的一些规律。现将部分结果报告如下: (一)清水浸料栽培:一般用稻草栽凤尾菇,都要将稻草切碎后用水煮,开水泡或石灰水浸。笔者  相似文献   

8.
往年我们用纯稻草生料栽培凤尾菇和104平菇,产量不高。为此,1983年改为水煮法(半熟料)栽培,获得了较好效果,增产达20%以上。现将试验简况报导如下。 (一)制栽培种:供试菌种凤尾菇和104平菇,分别由福建农科院和南京大学植物试验厂引进。培  相似文献   

9.
目前凤尾菇(Pieurotus sajor-caju)栽培用的菌种,一般用小麦粒配制,为节约粮食,减降成本,以利凤尾菇的扩大推广,我们进行了16种不同配比的培养基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菌种引自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 (一)培养基配方:①碎麦稻草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在过去的二年中,我们对来自不同类型纸浆厂的纤维素(澄化浆)培养凤尾菇(ATCC菌株*32078)的可行性作过估价(Mueller和Gawley.1983)。采用从漂白牛皮纸造纸厂来的纸浆纤维素渣作培养基的试验,已取得了极为满意的结果。我们正在建议菇农利用这些纤维素渣作为栽培凤尾菇的培养料。这些纤维素渣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造纸厂免费得到。此外,因为这些废料的性质相当纯净(纤维素),很少被细菌污染,是栽培凤尾菇极为合适的材料。在与菇农和基金会讨论时,经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用漂白的牛皮纸纤维素渣作凤尾菇的培养料,凤尾菇内是否会生物积累废料中的有机氯? 为确定在凤尾菇中是否积累废料中的有机氯?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栽培凤尾菇用纯麦粒作菌种产量最高,但制种环节多、成本高,不利于凤尾菇生产发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稻草麦粒混合栽培种床栽凤尾菇,获得较高的产量。现将两次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草麦种的制作 (一)稻草的处理:选当年新鲜、色泽金黄的干稻草,除去下部叶及穗部,切成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用麦草床栽凤尾菇过程中,发现用纯燕麦草制菌砖栽凤尾菇比麦草效果还好。现将其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处理:将新鲜无颗粒的干燕麦草,铡成1.5~2寸长,放在水中煮沸20分钟,捞出沥干。含水量为用手握料,指缝中有水但不滴下为宜,加适量磷酸二氢钾拌匀备用。 (二)栽培管理:取2尺见方的薄膜用5%的来苏尔药液消毒后,铺在筛子中央令其下陷,待料温降到25~28℃时接种。采用层播法,先撒菌种再铺草,三层菌种三层草,料面上再撒上菌种。每块草砖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合川县一中教工周宪文,利用废弃包装稻草绳试种平菇、凤尾菇,获得一斤废草绳产菇两斤多的高产纪录。周宪文栽培凤尾菇时,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罐头瓶),三潮采菇10.2斤,生物学效率为204%。紫色平菇栽培,用稻草绳五斤、栽培种一瓶,两潮采菇10.9斤,生物学效率为218%。最大的一丛平菇有75.朵,直径38厘米,高18厘米,重7.4斤。他种菇的方法是,将废草绳用石灰水(pH14)浸泡三天,经清水冲洗pH至7.5时栽培。容器纸箱,将草绳断成节,按顺排装厢,分三层播种,料厚五寸,播种后用土革  相似文献   

14.
凤尾菇下床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种过菇的废料,我们测定了棉籽壳栽培平菇、凤尾菇后的下床料的成份,以期弄清其营养价值和利用途径。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菌种为凤尾菇PL-27。培养料为干棉籽壳10斤,采用压块栽培,常规管理。共采收鲜菇16斤,其下床料为6斤。 (二)测定项目:主要测定棉籽壳、下床料和凤尾菇的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灰分,还原糖,总糖。 (三)测定方法:蛋白质采用微量凯氏定  相似文献   

15.
凤尾菇的畦地栽培易受自然气候的影响。为解决自然气候与凤尾菇生育所需求的外界条件之间的矛盾,1983年我们在太原市小王科研队,采用上海市农机研究所生产的DV20810电加温线做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8年春、秋,对佛罗里达平菇、紫孢侧耳、凤尾菇三个无孢株平菇进行了栽培观察,现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佛罗里达无孢株和凤尾菇无孢株,由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张树庭教授赠送;紫孢侧耳无孢株,由中科院微生物所陆师义等选育,河北大学生物工程所杨国良赠送.母种PDA 培养基;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94%、麸皮5%、磷酸钙1%,pH 自然,培养温度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82年3~5月,用4500斤棉纺厂的纯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获得每百斤干料平均产鲜菇94.35斤的好收成,其中最高生物学效率达205%。通过实践,初步体会到废棉生料栽培凤尾菇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一) 调制好料:废棉由于营养丰富,有利于凤尾菇生长发育。但如果培养料调制不当,会使料温急剧上升烧死菌丝,并招致杂菌  相似文献   

18.
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Singer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经过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表明,凤尾菇产量高,品质好,栽培方法简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现将有关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省引种栽培凤尾菇已有多年,但近年来有不少菇农栽培凤尾菇绝收或产量下降,究其原因除了栽培技术掌握不当外,还与螨类的为害有关。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试验课题。材料与方法(一)螨类标本采集①直接采集法。取几块30厘米见方黑色塑料薄膜平覆在床面  相似文献   

20.
我省于1982年开始引种栽培凤尾菇。为了达到少投资,多受益,我所从当年6月起进行立架式栽培凤尾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于1984年5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见照片)。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