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带状泡尾绦虫病是猫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带状泡尾绦虫由于头节较其它绦虫粗大,俗称粗头绦虫,主要寄生在猫等肉食兽的小肠内。近10年来,我们对21只死亡的病猫进行了病理剖检,其中带状泡尾绦虫病6例,占解剖病猫总数的28.6%。我们对寄生有该虫体的6例猫尸在解剖中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发现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虫体寄生的具体部位及虫体在寄生部位的分布有直接关系,与感染强度虽有关系,但不十分密切;而感染强度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关系极大。另外,虫体在寄生部位的吸附情况亦不一样。为此,特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与寄…  相似文献   

2.
鸭绦虫病是由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寄生于鸭小肠内引起的绦虫病。2008年6月武阳镇某养鸭户饲养1300羽鸭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剖检病变观察,诊断为鸭绦虫病,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漠河县猫体寄生蠕虫区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剖检的10只猫体内,共检获寄生蠕虫6种,其中吸虫两种,华枝睾吸虫和横川后殖吸虫。绦虫两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两种:管形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六种虫体隶属于3纲6科6属,带状泡尾绦虫感染率高达100%;线中殖孔绦虫,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0%和30%,这三种虫体是漠河县猫体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对漠河县狗寄生蠕虫进行区系调查,结果在剖检的11只狗体内,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90.9%,共检获7种狗体内,其中吸虫一种:横川后殖吸虫。绦虫三种:线中殖孔绦虫、泡状带绦虫、泡状带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线虫三种:犬弓首线虫、犬钩口线虫和旋毛形虫。  相似文献   

5.
对萝北县鸡寄生蠕虫区系进行了调查,剖检15只本地品种鸡,在每只鸡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蠕虫寄生,虫体的感染率达100%,共检获虫体5咱,其中绦虫2种,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ecchinobothride)和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etetragona);线虫3种;鸡蛔虫(Ascaridiagalli)斧沟华首线虫(Acuaria Hamulos)和鸡刺线虫(Heterakis  相似文献   

6.
对逊克县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剖检在12只猫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率为91.66%。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管形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属各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91.66%。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75%,带状泡尾绦虫的感染率为41.66%,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3.3%,为  相似文献   

7.
对萝北县猫体寄生蠕虫区系作了调查,结果,共剖检猫10只,检获寄生虫6种,猫体蠕虫寄生率达100%,对虫体鉴定结果,检出六种虫体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绦虫三种,带状泡尾绦虫(Hydatigerataeniaformis)线中殖孔绦虫,孟氏裂头绦虫;线虫两种:管形钩口线虫(Ancylostomatubacformc)猫弓首线虫(Toxocaracati)六种虫  相似文献   

8.
绦虫寄生于家禽较为普遍,而成年信鸽因绦虫大量寄生致死者尚少报道。江都县张某所养一龄期为3年的信鸽,数月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粗乱无光,常拉稀粪,消瘦,飞翔能力减弱,最后死亡。剖检见鸽尸消瘦,眼结膜苍白,回肠有一段明显胀大部,长达81.5厘米,肠管内见大量绦虫充塞其间,共发现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1991年9月起,先后在福鼎县竹阳、双岳、东瓜屿及屏南县仙山牛场等地7个羊场诊疗了山羊绦虫病。山羊发病系进行消瘦、贫血,先拉软粪后拉痢或交替,衰竭死亡。严重的场小羊100%发病,死亡率68.5%。曾用敌百虫、四咪唑等治疗无效。经直肠采粪检查发现绦虫节片,剖检发现大量绦虫寄生,确诊为山羊绦虫病。用丙硫味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白鼠隐孢子虫病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供试验用的小白鼠,每批仔鼠在2—15日龄时常突然大批发生腹泻,继之精神颓靡,逐渐消瘦,营养不良,衰竭死亡。我们曾做过多例检菌,但无一致细菌,每经分离培养,从未检出病原菌。剖检时,我们发现有的小白鼠肠道内有大量绦虫寄生。为了查明腹泻是否为绦虫所致,我们采取了驱绦、  相似文献   

11.
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生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在剖检的32只猫体内,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2种: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Hydatigera taeniaeformis)和线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Toxocaa cati)、管形钩口线虫(Ancylostoma tubaeforme)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它们分属于3纲、7科、7属。在这7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感染率为90.63%;带状泡尾绦虫71.88%;线中殖孔绦虫40.63%;为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绥芬河流域狗和猫寄生性蠕虫区系调查情况,以全身蠕虫学剖检的方法剖检狗20只,猫6只,在两种动物体内共检获寄生蠕虫12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4种和线虫6种,它们录属3纲7科8属。狗体检出虫体5种:泡状带绦虫Taenia、hydatigena,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犬弓首线虫Toxocaracanis、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e caninam、旋毛形线虫Tr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孙吴县猫寄生蠕虫调查结果,在剖检的11只猫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率为100%,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管形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各属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90.0%,带状泡尾绦虫的感经为81.81%,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63.6%,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45.4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黑河市猫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在剖检9只猫体内,共检获寄生蠕虫6种。其中吸虫两种: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和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yokogawai)。绦虫两种:带状泡尾绦虫(Hydatigera taeniformis)和线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线虫两种:猫弓首线虫(Toxocara cati)和管形钩口线虫  相似文献   

15.
对黑河市狗寄生蠕虫进行调查结果,在剖检10只狗体内,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100%,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吸虫1种,华枝睾吸血;绦虫2种,泡状带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犬弓首蛔虫;犬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隶属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华枝睾吸虫、犬弓首蛔虫和犬钩口线虫的感染率均为50%。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40%,泡状带绦虫的感染率为3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孙吴县犬体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共剖检犬10只,检获蠕虫8种。蠕虫寄生率达100%,8种虫体经鉴定结果为吸虫两种:华枝睾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绦虫三种:泡状带绦虫;线中殖孔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线虫三种:犬弓首线虫;犬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8种虫体隶属于3纲8科8属,其中分布广,感染率高的为犬弓首线虫和华枝睾吸虫,为孙吴县犬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蠕虫是家禽寄生虫中的一个分类,在蠕虫类中包括吸虫、绦虫和线虫。当蠕虫侵袭家禽时引起蠕虫病。该病病源广泛,感染率高,寄生严重时引起家禽的产蛋量下降,体质衰弱,甚致死亡。在生产过程中应熟悉其诊断方法,根据虫体的形态特征,寄生部位辨别致病虫种,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治疗。如能定期对禽群进行抽样检查,对早期预防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一、剖检法:家禽寄生虫病的诊断有着优越的剖检条件,再加上蠕虫体大,剖检时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寄生虫病教学实习中,通过随机抽样,对32只鸡进行蠕虫学剖检,检出17只鸡小肠中有绦虫寄生,并且每只鸡小肠中虫体至少4条,最多达15条,感染率达50%以上。此实习鸡来源于某户饲养海兰褐蛋鸡l200只,均为笼养。鸡绦虫病主要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散养鸡群,近年来此病在笼养鸡群中流行。鸡绦虫病在我省感染率相对较高,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可使雏鸡生长发育缓慢,蛋鸡的产蛋量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19.
剖检长汀县21羽山麻鸭,检得寄生蠕虫10种,总感染率为81%,平均感染强度和密度分别为36条和30条。各种蠕虫及其感染分别为:楔形前殖吸虫28.6%,大多形棘头虫4.%,似椎低颈吸虫4.8%,福建单睾绦虫33.3¥,美国膜壳绦虫4.8%。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省南海市的68只沙皮犬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采取粪便检查和对病死犬剖检。结果检出绦虫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复孔绦虫;检出线虫6种:即犬弓首线虫、犬钩虫、狮弓首蛔虫、巴西钩口线虫、犬鞭虫和犬胃线虫;吸虫1种:即抱茎棘隙吸虫。其中寄生于沙皮犬肠道优势种为犬复孔绦虫、犬钩虫和犬弓首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