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84年5月15日,新疆某团购进刚出壳的北京双桥Ⅰ、Ⅱ系雏鸭共1228只。饲料为3号鸭苗料,采用生水拌料,24小时内任意采食,饮水用水库水。5月19日夜突然发现30%的鸭行走不便,喜卧,食欲减少,20日死亡10只,21日死亡59只,虽采取措施,疾病仍迅速蔓延到全群,死亡急剧上升,到6月4日,全群发病,共死亡1194只,发病率为100%,死亡率占97.23%,其中5—10日龄的 相似文献
4.
我场于1985年3月20日从外地引进1日龄荻高鸭1000羽。饲养至8日龄,突然发生以肝脏肿大及表面出血斑点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持续8天,死亡率77.2%。一、饲养管理及发病经过:雏鸭引进后放入雏鸡舍平面饲养。发病前饲料以稀饭为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并对雏鸭具有高度致死性病毒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文报道重庆地区雏鹅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疾病发生于3~14日龄雏鹅,发病率20%~30%,死亡率20%~25%,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及病死鹅肝脏出血。利用RT-PCR能从肝组织中检测到鸭肝炎病毒A型(DHV-A)和C型(DHV-C)的VP1基因。利用鸭胚从肝组织中分离出A型病毒CQ1株和C型病毒CQ2株,二者人工接种能引起6~7日龄雏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与病变。这是首次报道A型和C型鸭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雏鹅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三月上句至五月上旬,我县东(?)、东亭两个乡的三个鸭场饲养的康贝尔雏鸭先后发生了一种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急性神经性疾病。死亡率高达50~85%,在我县是第一次发现,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7月 12日 ,地处梵净山麓东部的贵州省松桃县普觉镇的 17户养禽户 ,从相邻的湖南凤凰县某养鸭孵化场购买肉用雏鸭 10 0 6 0只 ,2 d后各雏鸭群均突然发病和死亡 ,共发病815 0只 ,发病率为 81% ,死亡 2 30 1只 ,死亡率为 2 8.2 % ,存活余鸭 775 9只 ,出栏为 77.1% ,通过系统调查 ,综合分析 ,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我们曾报道某鸭场樱桃谷鸭雏患病毒性肝炎(DVH)大批死亡的诊断报告(见黑龙江畜牧兽医1990年第6期)。所分离到的毒株简称F。为了探讨F毒株对樱挑谷鸭雏、本地杂种鸭雏有否致病性,以及属于DVH哪一型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下工作。1.雏鸭人工致病性试验1.1 材料与方法1.1.1 雏鸭:富裕老窖酒厂养殖场的纯种樱桃谷鸭所产种蛋及所内职工家属散养本地杂种鸭所产种蛋,均由所内孵化室统一孵化的同批次,1日龄健康鸭雏。 相似文献
15.
16.
两禽主分别从某部队农场孵化室购同批肉雏鸭各500羽和600羽,雏鸭已于出壳当天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到7~8天龄时这两群雏鸭发生以肝脏极度肿胀,质脆及肝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斑点,胆囊高度胀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分别为43%和46%。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目前已有三种不同的血清型——Ⅰ、Ⅱ和Ⅲ型 DVH,三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中和反应和交叉保护作用。而且感染日龄、死亡率和剖检变化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继“从台湾引进白鹦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之后,1985年11月间深圳地区另一鸭场——沙河澄海鸭场,从内地引进的北京白鸭,暴发了日龄更广泛,死亡率更高,剖检变化有所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且因用上次流行时耐过鸭制备的血清治疗无效,但应用本场发病的耐过鸭制备的血清治疗效果显著,初步诊断为不同型的鸭病毒性肝炎,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和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刘富祥,刘兴祥(福建省连城县兽医站366200)自1990年以来,我县农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病鸭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皆无效果,致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19.
20.
该病为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该病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一、临床症状起初病鸭精神沉郁、呆滞、食欲减退或废绝,尚有饮欲、缩头、拱背、闭眼昏睡,打堆或离群独处,呼吸困难。病鸭多共济失调,倒地侧卧,死前头弯向背部,腿向后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