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抛秧栽培作为水稻轻型栽培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在五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但随之出现的草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并成为抛秧进一步推广的一大障碍。1998年 ,笔者开展了抛秧田杂草种群研究 ,1999年又对抛秧田杂草出草规律进行了调查 ,并总结出了抛秧田杂草的发生特点。现将其报告于后 ,以供大家在防除抛秧田杂草时借鉴或参考。1调查方法1.1调查器具计数器、标本夹、样方框(边长为1m的正方形铁丝框)等。1.2杂草种群调查1998年7月5~15日在新田、长岭、龙驹、白羊、走马、凉水、白土、罗田、太龙9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3.
黄冈市晚稻稻飞虱发生特点黄冈市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汪世波麻城市植保站(431600)王英俊闵杰1997年夏秋季节,我市持续晴热少雨,农作物受旱严重,多种害虫并发,特别是稻飞虱,到9月上、中旬本应进入南迁阶段,但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和控制,不...  相似文献   

4.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3,26(3):117-119
泰和县近十年稻飞虱发生特点总的属于中等偏重发生态势,有连续性发生和间隙性重发生的特点,1991年、1995年、1997年为重发生,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92年、1993年、1999年为中等发生,其原因为:(1)迁入早、峰次多。形成种群早是大发生的主要原因。(2)食料丰富、气候适宜是稻飞虱发生的首要条件。(3)肥水管理不当是稻飞虱发生的辅助条件。(4)片面用药是诱发稻飞虱再度猖獗的一个重要因素。(5)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对稻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合用药,综合治理是控制稻飞虱暴发为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广西稻飞虱总体发生较重,年度间差异较大;始见期早,早期迁入量较大;次害代发生明显突出;局部地区易多点重发。究其原因,主要为年度间初始迁入虫量对比悬殊,反常天气的频繁出现影响田间种群发展,防治难度大。稻飞虱发生的多变性以及防治效果与测报工作的相互作用给长期测报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宝山区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13—2015年对宝山区稻飞虱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虫在本区发生特点,并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本区常见的3种飞虱;2013—2015年,田间发生最重的年份为2014年,2013年发生最轻;田间灰飞虱发生量最高,白背飞虱次之,褐飞虱最低。稻飞虱发生与其生物特性、气候、迁入情况、栽培条件和防治水平均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1997年水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红 《湖北植保》1998,(2):10-12
湖北省1997年水稻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许红1997年稻飞虱为大发生,初步统计,全省发生105.49万hm2,较去年增36.40万hm2,较1991年少96.43万hm2,为90年代以来第二个重发高峰年。1997年在...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八步区水稻的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年有逐渐加重发生趋势,对八步区水稻生产影响很大,进一步掌握其发生特点,对指导八步区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稻飞虱在浙江省大发生,呈现迁入量大、田间增殖速率快、增殖倍数高的特点.分析认为,域外虫源基数高、气候条件有利、多种病虫叠发及药剂抗性等综合因素,是造成其2020年重发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科学用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稻飞虱发生特点及成灾机制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飞虱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类重要迁飞性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江西境内多次猖獗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稻飞虱在江西稻区的频繁暴发与迁入虫量、水稻品种、田间管理措施以及当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存在有利于稻飞虱迁入和扩散的条件,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该类害虫仍会是江西稻区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是东南亚、东亚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栽培丰产的抗虫水稻品种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作物抗虫性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昆虫相互作用的表现,不同环境条件对作物抗虫性有影响。本文从气候因素、土壤肥力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抗虫品种和褐飞虱及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等几方面概述了环境因素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严重发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治理对策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涪陵地区属稻飞虱常发、重发区。根据多年的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稻飞虱在本地区常年发生偏重的原因,并通过防治实践提出了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治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主治第二代的“压前控后”治理对策,并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蘖盛期单株鉴定法初步测定了183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筛选出19个高抗水稻品种,然后用水稻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和成株期自然种群鉴定法,进一步测定了19个初筛鉴定的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江农早1号和三粒寸)在3种鉴定方法条件下均表现为抗性或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18.
湖南近三年褐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8-2010年湖南4个调查圃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汉寿的测报灯下褐飞虱始见日早于其他3个调查圃;褐飞虱全年上灯量道县最小,汉寿最大,2008-2010年汉寿上灯量分别为89 469、81 641头/灯和33 137头/灯。2008-2010年汉寿早稻、晚稻褐飞虱发生量都比较大,分析认为早期褐飞虱迁入量大是导致汉寿褐飞虱种群数量大于其他三地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2010年9月下旬的连续低温导致道县、临湘和宁乡晚稻后期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数量下降。褐飞虱在湖南可发生不完全6代,褐飞虱以7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对迟熟早稻、一季稻和双季晚稻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9.
Neonicotinoid resistance in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s a primary insect pest of cultivated rice, and effective control is essential for economical crop production. Resistance to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n particular imidacloprid, has been reported as an increasing constrain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resistance, 24 samples of N. lugen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a, India, Indonesia, Malaysia, Thailand and Vietnam during 2005 and 2006. Their responses to two diagnostic doses of imidacloprid (corresponding approximately to the LC95 and 5 × LC95 of a susceptible strain) were examined. RESULTS: Ten of the 12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2005 were found to be susceptible to imidacloprid, but two late‐season samples from India showed reduced mortality at both diagnostic doses. All 13 strains collected in 2006 showed reduced mortality at both dos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usceptible strain. Dose–response lines showed resistance in one of the most resistant field strains to be approximately 100‐fold compared with the susceptible standard. CONCLUSION: The data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neonicotinoid resistance in N. lugens in Asia and support reports of reduced field efficacy of imidacloprid. Copyright © 2008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室内活性测定法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针对褐飞虱的点滴法、浸渍法、喷雾法等室内生测方法,从试验材料、环境条件、供试虫态、药剂处理方式、调查方式等影响因素,设计优化了褐飞虱的稻苗浸渍法,提出了合理的操作规范,并在药剂生物活性测定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