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汽车用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在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汽车用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开发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仿贝壳的层状结构,以环氧树脂作为基体,在树脂中添加了竹纤维和麻纤维,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材料相比,添加了竹纤维和麻纤维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善;竹纤维和麻纤维的增韧机制主要有裂纹滞止、微裂纹、界面剥离、纤维拔出、塑性桥连等,与具有弱界面的脆/塑复合材料增韧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3.
唐伟  张晨夕  王伟宏  郭丽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09-9512,9618
我国的麻类资源非常丰富,将麻纤维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能扩大麻纤维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麻纤维的使用价值.将苘麻纤维(AF)作为增强材料,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苘麻/聚乙烯(PE)复合材,并探讨了该复合材的各项性能.通过热重分析确定了苘麻纤维的加工温度为180℃,对比分析AF/PE复合材的力学性能,确定制备复合材时AF含量控制在60%范围内能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材,AF与PE的最佳质量比为55∶45.苘麻纤维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AF/PE复合材的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明显提高,吸水厚度膨胀率明显降低.由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硅烷偶联剂与苘麻纤维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硅-氧-碳共价键,硅烷偶联剂使麻纤维表层与PE基质层之间产生分子结合,因此提高了PE基质与苘麻纤维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4.
近日闭幕的巴黎国际复合材料展令人耳目一新。日益渗透到现代人类生活的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已经逐步成为现代工业的一个崭新行业,并令相关的机械制造和材料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的复合材料展,以创新为主题,集复合材料生产、加工、产品应用等内容,特别是针对复合材料应用最多的航空、  相似文献   

5.
麻类作物是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麻纤维具有强度高、伸长小、耐磨、吸湿、透气、透湿性较好的共性,其制品亦具有爽身离汗、卫生抗污和抗静电的性能。近几年来,人们对麻纤维优良性能的认识不断加深,麻纤维产品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纺织行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13,(8):31-33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问题催生了麻纤维地膜等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其在不同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下的降解特征与应用前景密切相关。为此,采用盆钵埋袋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麻纤维地膜在土壤含水量为15%、25%和淹水条件下的降解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麻纤维地膜的降解过程均服从Olson衰减模型(P 0.01),15%、25%土壤含水量和淹水条件下,其半降解时间依次为124 d,50 d和69 d。在供试土壤水分条件下,同等降解率的地膜SEM图像和FTIR图谱无明显差异。SEM图像显示,随着麻纤维地膜降解程度的加剧,其表面微观结构呈现褶皱—褶皱/裂缝—褶皱/孔洞的变化过程。依据FTIR图谱在麻纤维地膜降解率达到40%时(25%土壤水分条件下降解30 d)出现的C=O特征峰,可推断其降解过程为纤维素断链,形成具有C=O键的直链式葡萄糖。试验末期,各水分处理的麻纤维地膜降解率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土壤水分条件导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可能是影响麻纤维地膜降解速率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研究麻纤维膜作硬盘育秧的衬垫基布以及用于上部覆盖等育秧方式对其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处理的秧苗相对矮小,但根系发达,盘根能力强,根干重高,根冠比大。麻纤维膜作基布主要是促进了秧苗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分支数、根交叉数、根尖数等指标的增大;在麻纤维膜覆盖中,主要是促进了秧苗根分支数、根交叉数、根尖数等指标的增大。麻纤维膜作基布与其对照(无麻纤维膜作基布)相比,有显著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育秧中,无论是麻纤维膜作基布还是用于上部覆盖,均能实现省工、节本、增根、壮秧、增产的目的,可在机插水稻育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及膨润土强吸附、高分散等特性,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剂。论述了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的改性机理,总结了复合材料对重金属废水和有机物废水吸附处理的现状及影响其吸附性能的因素,指出了其工业应用的发展前景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优异的性能及增强结构在社会各领域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先进复合材料中,目前最常用的增强纤维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有机纤维、混 杂纤维。概述了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其应用情况,总结并论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宋涛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3,15(1):19-20,31
1 概述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伴随着军工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型材料 ,属于高新技术产品 ,具有高比强度 ,高比模量 ,耐高温 ,耐腐蚀 ,耐疲劳 ,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它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 ,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其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除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外 ,在汽车、环境工程、化工、能源、交通、建筑、电子、运动器材等众多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碳纤维制作机械密封件、一般连接杆件、汽车保险杠、轻质赛船赛艇 ;利用碳纤维表面活性进行水的过滤净化 ,其应用技术均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剑麻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剑麻纤维(SF)是一种价廉质轻、比强度和比模量较高的天然纤维,可用作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介绍了SF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概括了SF在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指出了此类复合材料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单宁拥有天然的苯酚类结构,可广泛用于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介绍了单宁的资源现状,结构和树脂合成过程中存在的反应,及其在胶合板、刨花板、木材防腐、装饰浸渍纸、结构用集成材、纤维及其他复合材料等木质品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概括了单宁树脂产业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研究重点,对中国单宁在木材工业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1世纪木质复合材料是木材工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简介,以及讨论了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进而对今后木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进一步推动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汽车工业产业特性入手,分析了世界汽车工业典型布局和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布局特点,提出并论证了促进湖南汽车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区域布局的初步方案,并对实施区域布局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苧麻是我国的特产,它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和传统出口物资。目前国内外对苧麻纤维的起源和发育虽有些报道,但阐述不一。因此对苧麻纤维发育的研究不但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1979年我们从形态学的角度,就苧麻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企图有利于高产栽培,选育良种和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技术是一门研究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的新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三大支柱科学领域之一。纳米技术具备促进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传统工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综述了纳米技术在食品应用领域中的若干研究热点;着重介绍了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与营养物运送体系方面的应用,前者包括不可降解性、可生物降解性与可食性纳米复合材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后者包括纳米乳剂、脂质体与聚合物纳米粒等营养物运送体系;最后提出了该新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整个汽车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各个电子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必须互相适应,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车载电磁兼容性。本研究报告针对车联网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标准体系展开研究,从当前国内外车联网及智能交通对电磁兼容提出的新需求出发,开展标准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组合,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材料,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通过综述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其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研究高效生物炭吸附材料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生物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