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为水土流失状况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结合最新调查数据,对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陕西省丹汉江流域每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112.884亿元。土壤养分流失损失、土壤水分流失损失、土地废弃损失和泥沙滞留、淤积损失分别占96.028%,0.589%,1.528%和1.855%。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为42.97万元/km2。各市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大小依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强度损失的县(区)主要集中在2个区域,即汉江源头的宁强县、略阳县和汉江中游的安康市大部及丹江上游的镇安县、山阳县。【结论】单位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水土流失状况的一个直观、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福建长汀土壤侵蚀的动态经济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水分损失、土地损失、泥沙滞留损失及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损失为度量指标,分别估算南方红壤侵蚀典型区——长汀县1988、2000和2007年3个时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值。结果显示,3年中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全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31.9%、17.8%和7.02%,呈明显下降态势,特别是2000—2007年间下降更为明显,说明研究区土壤整治成效明显。从损失构成看,土壤养分损失一直占经济损失的97.33%以上,说明土壤侵蚀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制约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准格尔旗西黑岱流域坝地土壤的野外调查,结合西黑岱沟监测站监测资料,估算淤地坝泥沙量和泥沙有机碳储量,揭示坝系拦蓄泥沙对该流域碳汇的贡献.结果表明:1988-2009年,西黑岱流域坝系累积拦沙量为554万t.1988-1993年拦沙量为119万t,1994-2004年拦沙量为201万t,2005-2009年拦沙量为234万t.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 407t/(km2·年),土壤侵蚀模数随时间变化呈递减趋势.淤地坝泥沙共贮存有机碳14 958 t.1988-1993年泥沙贮存有机碳3 213 t,1994-2004年泥沙贮存有机碳5427 t,2005 -2009年泥沙贮存有机碳6 318 t.平均提高流域泥沙有机碳贮存速率为0.27 t/( hm2·年),泥沙有机碳贮存速率随泥沙贮存有机碳总量的增加而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西黑岱流域土壤碳循环和该流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标准样方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调查了沙堆河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其中包括植物群落特征及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沙堆河小流域范围内分布的主要植物群落有12种,分别为水蓼群落、白茅群落、灯心草群落、毛竹群落、杉木群落、盐肤木群落、马尾松群落、樟群落、荞麦群落、狼尾草群落、茶群落、杨梅群落;沙堆河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40.3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5.20%,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85 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968万吨,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因此需要对植物演替进行适度人工干预,有针对性的布局沙堆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建设通沙堆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宁化县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为例,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2个层面监测了常丰里和石壁溪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该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75 hm2,治理程度达到80.4%;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50.4%提高到56.0%;提高了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70%以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2 533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经过综合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都已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0%-21%、8%-100%、11%-98%,有80%的小流域强度侵蚀土地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源地,有20%的小流域土壤流失主要发生在中度侵蚀土地;②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8.27t/km2·a、6410.8t/km2·a、-2083.89t/km2·a、2668.43t/kin2·a、6639.33 t/km2·a、-759.6 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6%、89%、-4%、11%、12%、-3%,流失面积比为1%、72%、0%、18%、9%、0%,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坡耕地,平耕地、有林地、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林  刘家忠  刘宇  李梅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57-2158,2375
对抚仙湖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对流失泥沙的营养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146.01 km2,土壤侵蚀量54.7×104t/a,入湖泥沙量21.2×104t/a。随泥沙携带入湖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质4 793 t/a、全氮256.1 t/a、有效氮24 t/a、全磷352.5 t/a、有效磷10.69 t/a、全钾4 442 t/a、有效钾49.41 t/a。长期年复输入加重了湖泊的淤积及入湖污染负荷量。  相似文献   

8.
天祝县小壕沟小流域通过2000-2002年3a国债项目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2 378.38hm^2,年增粮食产量37.96万kg,年增产值34.20万元。流域境内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2 600 t/(km^2.a)降至1 430t/(km^2.a),径流模数由治理前1.67万m^3/(km^2.a)降至0.92万m3/(km^2.a),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20%增加到28%。改善了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使流域区域内群众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RUSLE模型理论支持下,以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实地调查及观测数据,在ArcGIS软件环境下建立土壤侵蚀定量计算模型,生成小流域土壤侵蚀分布图,并分析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流域主要以微度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98.52%;流域最高侵蚀模数为4377.82 t·km-2·a-1,未达到强度侵蚀分级;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区域集中于坡度大于8°的荒坡及无植被覆盖的居民点用地等.通过定量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分级,为流域侵蚀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生小流域采取坡面治理模式、沟道治理模式,修筑梯田53hm2,地埂植物带58hm2,改垄27hm2,截水沟129hm2,经果林27hm2,生态修复82hm2,修建谷坊30座,沟头防护3km。年均保水为15.87万m3,年均保土为0.56万t。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9万元,增中有林地面积160.93hm2;土壤侵蚀模数降到1000t/(km2.a)以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黄前水库流域水土流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43-6045
在GIS技术基础上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对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1.03 t/(hm2.a),属中度侵蚀区,年水土流失量1.33万t。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12.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USLE模型的重庆仙鱼小流域土壤流失减少比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鱼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各项措施图斑的平均坡度、坡长、保土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调查,采用USLE方程的各参数因子,计算土壤流失减少比例.仙鱼小流域通过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比例为28.19%,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对不同措施图斑水土流失减少比例分析,水土流失减少比例随着坡度或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以25°坡度、70 m坡长作为变化的分界点,当坡度在25°以下或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变化趋势较缓,当坡度在25°以上或坡长大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增长趋势较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以石坎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坡面水系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坡耕地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信息平台,采用土壤流失评估模型(USLE)对东苕溪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估算评价,识别了土壤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东苕溪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在时间上与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0,P<0.05),侵蚀方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347t·km-2,属轻度强度侵蚀,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部地区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差异显著,年均侵蚀模数城镇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中度及强度侵蚀区主要发生在陡坡带及7°~12°的耕地,极强度及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大于12°的耕地、城镇用地及农村用地。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o develop conservation-orien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St. Lucia is presented. A soil loss model was executed within a GIS environment to evaluat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erms of soil loss on two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The GIS provided a fast and efficient means of generating the input data required for the model and allowed for easy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ve erosion hazard over the watersheds under the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options. The model predicted substantial declines in soil loss under conservation-oriented land management compared to current land management for both watershed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soil loss potential on the Soufriere watershed is approximately four times higher than on the Marquis watershed.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attempt in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watershed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St. Lucia. The procedures developed will contribute to the evolution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o guid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land planning in St. Lucia.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该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撑下,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研究区2002年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得到了研究区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现实土壤侵蚀模数为28.70 t/(hm2·a),年均土壤流失量875.65×10.4 t/a,年均土壤保持量25 095.73×10.4 t/a.旱地的土壤保持能力最小,研究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除对25°以上的旱地实行退耕还林、裸岩荒地植树造林外,还应加强对6°~25°的旱地进行治理如坡改梯等.   相似文献   

18.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止水土流失、防沙治沙,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曲衍波  齐伟  商冉  赵胜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53-1555,1575
基于GIS和RS技术,在建立山东省栖霞市地学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定量地研究了该市1987和2003年土壤侵蚀状况,并且对土壤侵蚀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栖霞市土壤侵蚀状况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模数由1987年的4 312.63 t/km2减少到2003年的2 481.10 t/km2,空间上由东部牙山和西北部艾山为主干形成的东南—西北分水岭向西南、东北部的倾斜;平地土壤侵蚀强度逐渐降低;林地和园地是栖霞市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草坡地限制土壤侵蚀的效果比较明显;坡耕地和未利用地是土壤侵蚀治理的关键。由于局部区域土壤侵蚀增强,因此有必要对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崔文静  张明礼  杨浩  杨本俊  陆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15-8517,8604
[目的]准确估算江西红壤区土壤侵蚀模数,为该区土壤侵蚀状况评估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中国科学院红壤试验基地的一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运用137Cs与210Pbex示踪技术计算耕作土壤侵速率。[结果]江西红壤区137Cs与210Pbex的背景值分别为1 746.64和44 383.83 Bq/m2,耕地平均侵蚀速率为4 857.66 t/(km2.年)。[结论]不同耕地土壤137Cs与210Pbex含量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一致,即水稻田萝卜地花生地红薯地芝麻地;在耕作土中农作物不同,侵蚀速率也不同,大小顺序是芝麻地红薯地花生地萝卜地水稻田;红薯地和芝麻地为极强烈侵蚀,萝卜地、花生地、水稻田为强烈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