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民 《花木盆景》2013,(12):66-68
中国盆景讲究神韵、意境、饱含诗情画意,这是与国外盆景不同点中较突出的一点,这也要求我们制作山水盆景的作者要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表现技巧,多读诗词佳句,多领会山水画的画理。同时了解山水画与山水盆景制作中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长期的磨砺,生发出“意境”一词,提出了艺术作品,特别是诗词书画作品,必须具有意境的高度。派生于园林、书画的中国盆景,在布局、立意和作品成型上讲究诗情画意、追求意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何为意境?什么样的盆景才是具有意境的盆景?有意境的盆景如何来创作?还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们试图与读者一起,来认真地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5日,泉州释雅山公园松关阁里正在举行中国杂木盆景研讨会。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先生在主持现场制作表演时,由衷地指出:"我觉得近年来胡乐国先生所倡导的松树高干垂枝式造型是最中国化的,最能体现中国松树盆景的风格特点。""高干垂枝式"松树造型是胡乐国先生的强项,极富诗情画意,颇受海内外盆景界人士喜爱。  相似文献   

4.
树木盆景的造型工作实际上是在完成立意构思的基础上,将一系列盆景制作的各项艺术表现手法,如何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得以落实、体现,最后拿出一个实实在在、符合素材具体情况、有诗情画意、有意境的树木盆景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树石盆景在中国盆景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侍女手捧有树有石的盆景,经过历代艺术家创造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民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形式。树石盆景最能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突出中国盆景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示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体现作品的思想性,传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代表着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郭少波先生,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自幼酷爱中国传统书画诗词,常年致力于中国山水盆景理论的研究与创作,他将大自然的山水、树石完美地浓缩于方寸之间,其作品布局合理、气韵十足,极富诗情画意,给人无穷的遐想。郭少波先生早年曾跟随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学习盆景制作。2002年3月在贺淦荪教授的举荐下来到深圳市东湖公园盆景世界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又获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先生悉心栽培。同年11月入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盆景爱好者队伍日益壮大,盆景风格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小品盆景、文人树盆景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其简洁明快、活泼自由、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恰如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情画意,尤其是文人树盆景创作的活跃给文人树配盆带来了新的要求,需要盆器的丰富多彩与随意自然。文人树盆景的创作表达的是独特的心理诉求,追求的是不拘一格,拒绝千篇一律、千树一面,对盆器不追求工整、对  相似文献   

8.
盆景艺术创作,与其它任何艺术不同。因为盆景是一种鲜活生命艺术,受一定的时、空和物种素材制约。且它的创作周期长,不可能像绘画一样:只要“腹稿”拟定,即一挥而就。至于山水树木构图,只要是对中国画稍有研究的人,懂得“以形写神”、“计白当黑”,就可在白纸上任意泼墨挥毫,绘出千姿百态的树木、山石、水体来。而创作盆景,尤其是创作富涵诗情画意如《前程似锦》一样的写意盆景,就不同画树形那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9.
盆景创始于中国,然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日本盆景和中国盆景一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都在寻求作品诗情画意和意境的表现。随着中日盆景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盆景人对日本盆景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日本盆景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有助于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在此,本刊开启"日本盆景"这一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盆景是以文化修养为本、美学理论为指导、造型技巧为手段的视觉造型艺术。“崇尚自然、富含诗情画意”是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赵庆泉大师讲:“创新是盆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创新,在今天已成为传统,今天的创新又是未来的传统,所以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永无止  相似文献   

11.
<正>二十一世纪,我国盆景正值繁荣时代,喜爱盆景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松柏类、杂木类、挂果类、水石类等盆景,不同地域应有尽有。但万变不离其宗,我国盆景制作均依照中国画原理为基础,作品富含诗情画意,意境深远。正因为中国人的观察角度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之处,所以在表现方式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这是中国盆景与其他国家的盆栽制作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水旱盆景在宋元时期已经出现,明代已有水旱盆景专用盆(图1),清代比较多见。到20世纪80年代,赵庆泉先生推出系列水旱盆景(图2),用诗情画意表达作者思想情感,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意境,这为推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传承民族盆景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本人在1982年受赵庆泉先生的启蒙,走上了水旱盆景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3.
石中玉 《花木盆景》2007,(11):14-15
翻开本刊第9期杂志,张夷先生的《砚边梦谈·月山野风孤绿》等山水盆景,立刻吸引了我,我马上联想到他以往发表的许多山水盆景。我觉得张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山水盆景的创新,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惯用的山水盆景程式(每一盆的山,都是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拉开了距离,极具个性,很有诗情画意,给人面貌一新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4.
兑宝峰 《花卉》2017,(1):44-45
前不久,在广州番禺举办的“中国第九届盆景展”中,郑州市碧沙岗公园王小军选送的柽柳盆景《柳荫牧歌》荣获银奖.作品以垂枝式造型,模仿大自然中依依垂柳的神韵,灵动清新,富有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5.
《花木盆景》2022,(2):60-65
<正>岭南盆景以自然界的树木为师,运用蓄枝截干、大树缩影等艺术手段,将其优美形态浓缩,重现咫尺盆盎之中,作品野趣天然,形神兼备,富有诗情画意。2021年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暨花都·赤坭盆景节期间,在分会场瑞岭村的岭南盆景大师园内展出广东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家、中国盆景高级技师、广东省盆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的特邀盆景作品100盆,陈设格局高雅,作品精致脱俗,充分展示了岭南盆景特色,特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盆景传播至今,已成为世界文化现象。全球各地域虽有“盆景”或“盆栽”不同的称谓,却同宗同源,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令不尽相同的艺术作品注释着不尽相同的文化理念和创作技艺,本文将从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和艺术特质及哲学思想等方面,初探中国盆景文化现象。一、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人类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其实质是该民族  相似文献   

17.
盆景历来被人们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缩小的大自然”等等。让一件盆景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自然美和艺术美,使观能细细地品味欣赏,能从中读出诗情画意,从而联想到自然界的山水美景,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制作这样有品味的盆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也是我一直想尝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盆景艺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因是民族性。由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所决定并体现的区别于其它民族同类要素的特质正是中国盆景的魅力所在。盆景与诗画融合,渲泻内心的情感,表现着自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景致涵蓄着诗与画的精神,这种情与意的构成形式,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一门特有的现象——盆景。  相似文献   

20.
正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将两种不同的素材——树木与石头,经过穿插、拼合、组织于一盆中,相依造景,树石交融,而表现出的水域与陆地结合,更加贴近自然,富于天趣野趣,饱含诗情画意的一种"大景域"盆景表现形式。水旱盆景制作需掌握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方面的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