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RS、GIS等技术方法,解译覆盖1990、2000和2013年中山市的TM基础遥感影像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3年中山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结构、数量和变化率上发生巨大变化,建设用地需求激增,耕地资源骤减。耕地下降达40.96%,主要转出到建设用地和基塘用地,草地和林地变化不大。空间分布上,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和基塘用地转入,集中在靠近江门市区、佛山市顺德区的西北部地区、中山市城区周边地区以及靠近珠海市区的南部地区;西北部基塘用地的几何中心也逐步朝中西部、南部及东部转移,并在南朗镇沿海处出现大面积的鱼塘。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等驱动是影响中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牧草地和耕地是包头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总和超过全市总土地面积的90%.10年期间,包头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呈逐年上升趋势.用地主要以耕地向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转移以及水利设施用地向林地、园地、牧草地转移为主.经济发展、城镇化、人口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包头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及驱动因素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基于山西省1995、2005、2015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山西省土地利用主要为耕地、草地和林地。20年来耕地先增加后略有降低,林地与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则表现为降低趋势。(2)1995-2005年,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林草地开垦与退耕还林(草)并存、耕地开发为建设用地与土地复垦并存的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度高。2005-2015年土地利用转换量很小,集中表现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其次为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1995-2015年山西省各个时期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20年来,山西省经历了气候暖干化,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飞速发展。在自然、社会、经济三因素协同作用下,土地利用发生了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对太原市1997~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林地、城镇用地为主,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比较快的是城市及建制镇用地、交通用地、居民点用地、水利设施用地、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相对应的变化率为4.55%,4.24%,2.83%,-7.83%,-1.24%,-1.72%,-4.43%。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土地利用效益差距和宏观政策因素是太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江苏省吴江市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农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2.91%2、6.42%、14.83%和13.31%;8年来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的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快速增加为主,其中耕地减少了19.26%,交通运输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别增加了38.23%、22.08%。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口因素、比较经济效益和宏观政策因素是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小江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74-2005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速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结果表明:30多年来,小江流域耕地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林地面积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草地面积相对变化不大,未利用土地面积研究期间共减少12.9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速度在下降,1974-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同时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一直在增加,表明小江流域土地利用仍然处于发展期。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深受该地区历史原因、人口增长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谭莞怡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18-122
选取2009—2018年统计数据,分析江浙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人口等方面选择多个驱动因子分析造成江浙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和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相似,即经济水平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2省因这些驱动因素而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也极为相似,2省在土地利用上均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赣南中央苏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以赣南中央苏区2001、2009、2017年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软件提取3期土地分类数据,揭示其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情况,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草地,两者占总面积的75%以上;草地先增后减,耕地和水体先减后增,林地和其他用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则先缓增,后快速增长,共增加475.99km2.研究前期,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占用大量耕地,后期主要向地沿河湖低洼地段扩张,占用大量草地和水体,耕地面积则有所回升.人口、经济和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近2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动态模型表明:农用地总体在减少;耕地和草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园地面积增幅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增加较为显著;未利用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GDP的增长不是...  相似文献   

11.
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江苏省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运用GIS软件进行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差异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呈现由江苏南部至江苏北部递减的状态,并且江苏省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0):1517-1520,1525
The study has examined the tempo-spatial pattern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in Jiangsu province.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of 18 selected indicator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10 identified 2 main pat- terns of change in planting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 major shift from production-centered pattern to profit-oriented one occurred in 1984, the time of grain yield surplus and the mitigation of population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the impending Opened Market System, there was a notable tendency of higher efficiency and less productivity since 1997, as well as remarkable regional disparit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spatially. It revealed a relative decrease in grain cropping share, crop- ping scale and cultivation intensity in South Jiangsu, especially in Tai-Lake region, and the reverse in North Jiangsu.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were finally dis- cussed from the abov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诗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23-2025
以ArcView GIS、Excel和SPSS软件为分析工具,将江苏省1996、2000、2004 3年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经济发展数据和图形数据相结合,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6~2004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明显,净增加了205 066.8 hm2,年变化率为2.13%.其中,工矿用地年变化率速度最快,达9.22%;城镇用地年变化率为6.05%;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最小,年变化率为0.33%.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经济的增长,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长江三角洲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的江苏省1990年至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区划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江苏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耕地北增南减、总量在减少;耕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和长江两岸,增加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苏北地区,新增耕地的重心向苏北地区移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全省范围内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苏南东北部和苏北南部(即长江两岸),增长速度逐渐由南向北扩散.林草地在全省范围内总体减少,部分区域增加,在苏北东部沿海地区减少最多,在苏南西部和苏北西南部略微增加.水域面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苏北东部沿海、苏中西北部和苏南西部及太湖东侧.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江苏省建设用地的数量、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道路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是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成都及1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四川省实际,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整体偏低,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出低-高-低的特征;地形、城市地均GDP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09年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东、中、西部城市土地集约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城市土地整体集约水平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由城市化发展带动.  相似文献   

18.
王晓芳  贾宗维 《农业网络信息》2012,(10):116-118,129
利用Landsat-5 TM数据分析了永济市上世纪90年代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永济市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增加非常快,耕地面积也在增加,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及城镇化速率不断加快,人口逐年增长及国家政策改变等是驱动永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金金  吴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6,(23):6281-6287
借助物理学中速度演化模型,定量研究分析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时空耦合关系,并将其分为协调发展区、熵增区、退化解体区和新周期产生区。同时,将协调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前期磨合时期、中期协调时期和后期拮抗时期。最后借助Arc GIS10.0软件进行区域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发现江苏省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呈集聚发展,苏南地区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为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20.
库尔勒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分析为基础,探讨库尔勒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1996~2007年库尔勒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国土资源综合统计资料和库尔勒市市志等为数据来源,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及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利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库尔勒市12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业用地总面积整体上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增加较多,12年增加了17 577.81 hm2;园地增长速度最快,2007年比1996年增加了24 142.72 hm2;林地略有增加(7 376.2 hm2);牧草地基本稳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始终呈上升趋势,12年累计增加3 218.27 hm2.[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