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4+10.5662x)。  相似文献   

2.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d+10.5662x)。  相似文献   

3.
苜蓿对褐斑病抗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实验条件下,就国内外收集的250份苜蓿种质材料幼苗对褐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幼苗发病率为11.1%~100%,病情指数为4.1~73%。有45份(占总数18%)的病指数低于20%,且全部为国外品种。大部分材料(78%)的病指数为:20%~60%。病指数大于60%的10份最敏感的材料中有6份来自国内,4份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4.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还必须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557**n=12;y↑^=7.4674 10.5662x)。  相似文献   

5.
苜蓿褐斑病在新疆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重点调查和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新疆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及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褐斑病在北疆严重发生或中度发生,在南疆地区轻度发生,春季反青和各茬苜蓿刈割后17 ̄22d,田间陆继开始发病。夏、秋季发病较重,发病盛期从7月中旬到9月下旬,重病田提前刈割可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假盘菌为接种菌源,对3个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即伊鲁瑰斯、沙湾和泾阳)采用3种活体整株接种方法,即接种盘倒扣接种法、活体病株覆盖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发病速度较快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病株覆盖接种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为较理想的接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鉴定出品种及单株的抗病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最佳缓冲液组成为:0.5%吐温-20 4.5%葡萄糖 9mg/L萘乙酸 1g/L菌落.  相似文献   

7.
紫苜蓿褐斑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1990年选用克灵,甲基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粉锈灵和灭病威6种药剂,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在人工草地进行了紫苜蓿褐斑病的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上药剂防病效果显著(防效分别为68.59%,66.25%,52.53%,67.76%,66.19%,67.58%。药剂防治后使其茎叶比下降,脱叶减少,分枝数增加,使苜生物学产量增加14%~39%,千粒重增加14%~18%,防效较好的药剂是速克  相似文献   

8.
苜蓿褐斑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波  王瑜  袁庆华  高建明 《草地学报》2011,19(4):663-667
选取4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国内外推广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试验每个品种筛选苜蓿褐斑病高抗、高感单株各10株,运用ISSR,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标记适用性进行验证,以期筛选准确性高的分子标记,提高试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总体病情指数和抗病性成反比,抗病性大小依次为:赛迪>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龙牧801;且筛选到的高抗、高感单株的抗病性与4个品种的总体抗病性基本相符;适用性高的标记有感病标记ISSR22S450、抗病标记SRAPM3E3R169和ISSR20R750,分子标记检测的符合率在75%~85%之间,可用于苜蓿褐斑病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适用性中等的标记有感病标记IS-SR6S640和AFLP38S264,抗病标记AFLP1R206,AFLP16R185和ISSR834R450均在1个品种中显示出差异不显著,仍需在更多品种中验证;适用性差的标记有感病标记ISSR11S750和ISSR22S640,不能作为检测苜蓿褐斑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选择不同类型草地,定点定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紫苜蓿褐斑病病叶率与病还必须指数间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有极密切的相关性(r=0.7756n=40),建成Y↑^=-22.6718 0.6829X的预测式,在生产上应用较方便,并对预测式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抗褐斑病苜蓿RAP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桂枝  袁庆华 《草地学报》2002,10(4):274-278
运用RAPD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对5个苜蓿品种进行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160个随机引物中有107个有扩增产物,其中54个扩增出的产物的电泳图谱较稳定、清晰,再从中筛选出8个能够同时在3个以上苜蓿品种内的抗、感材料间显示多态性的随机引物,其RAPD标记的大小为600~1400bp。  相似文献   

11.
钟少林  王华荣  史娟 《草业科学》2011,28(6):946-950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pH值、光照、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宁夏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假盘菌宁夏菌株在5~30 ℃、pH值4.0~10.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最适pH值为5.0~6.5,该菌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生长受到抑制,能利用固体培养基上不同的碳源,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较好。除尿素抑制病菌的生长外,该菌能不同程度利用无机氮源和有机氮源,菌落直径和生长速率基本一致,差异不明显,但菌落数差别较大,无机氮源优于有机氮源。供试的4种盐溶液除KH2PO4没有菌生长外,其余3种生长量基本一致,但4种盐溶液下生长的菌落均不产生子囊盘。叶片表面的游离水及游离水保持的时间可影响孢子的萌发,且叶表游离水保持3 h以上,孢子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2.
苜蓿假盘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苜蓿(Medicago satiua)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栽培代表性的品种,即宝鸡苜蓿、泾阳苜蓿、沙湾苜蓿、沙河苜蓿、晋南苜蓿、天水苜蓿、龙牧一号、保定苜蓿和伊鲁瑰斯,作为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采用室内接种盘倒扣接菌法,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我国苜蓿主产区的7个苜蓿褐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A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E为弱致病类型,C、D和G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研究结果为我国苜蓿品种抗性鉴定、苜蓿褐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华荣  史娟  任斌 《草业科学》2012,29(12):1816-1820
筛选比较了5种苜蓿褐斑病菌离体叶片接种技术,结果表明,逆向产孢培养技术是苜蓿褐斑病的理想接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逆向产孢培养技术离体接种的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子囊孢子侵入途径观察发现:接种到叶片上的子囊孢子4 h后开始萌发产生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侵入前不形成附着胞等侵染结构,未观察到子囊孢子由气孔侵入。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史娟  崔娜娜  韩宇 《草业学报》2017,26(10):149-157
为确定褐斑病对紫花苜蓿光合作用和草品质的影响,以便确定此病的重要性,选取了发生该病不同严重度的植株,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5个光合作用指标,采集不同严重度的叶片和茎秆,分别测定了10个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以健康无病植株为对照,随发病严重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中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增加19.94%、71.21%,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均为0.95;中性洗涤纤维(NDF)、钙(Ca)、单宁及总酚含量分别增加39.68%、136.42%、21.93%、50.55%,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5、0.89、0.85;粗蛋白(CP)、钾(K)含量分别减少15.67%、29.91%,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86;粗脂肪(EE)、磷(P)含量减少,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茎秆中Ash、NDF感病后含量下降,其他品质指标与叶片感病后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Ci)升高,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分别下降93.27%、68.34%,与严重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6;气孔导度(G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与严重度相关性不显著;P含量与5个光合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其他品质指标均与Pn、E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可以代表80.94%不同严重度褐斑病苜蓿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变异信息,主要有Ca、K、Ash、单宁、总酚、E、Pn、ADF、NDF、CP、Ci、EE、WUE、Gs等指标。表明褐斑病影响紫花苜蓿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草品质。  相似文献   

15.
袁庆华  桂枝  张文淑 《草业学报》2002,11(2):100-104
利用离体叶接种技术分别将伊鲁瑰斯、沙河、萨兰斯和沙湾4个苜蓉品种内的植株分为抗病株和感病株,并分别接种苜蓿假盘菌,对抗、感病植物叶片中的SOD、POD及PPO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株叶片中4种酶的活性基本相同,接种后17d内酶活性先升后降,而抗病株的酶活性增加高于感病株。最后抗、感病株3种酶活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苜蓿假盘菌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北京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 (Lib.) Sacc.)菌株为试材,用ISSR-23引物[序列为(AC)8T]研究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假盘菌ISSR扩增的影响,以期为苜蓿假盘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和dNTP浓度对扩增均有影响,以Primer影响最为明显;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0.1 ng模板DNA,2.0mmol/L MgCl2、0.5μmol/L Primer、1U Taq DNA聚合酶、0.2 mmol/LdNTP,2μL 10×PCR Buffer和2.5%去离子甲酰胺;在此基础上,建立6个不同地理来源苜蓿假盘菌菌株的指纹图谱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44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22条可产生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其中16条可将6个供试菌株完全分开,建立了苜蓿假盘菌指纹图谱;经聚类分析,在0.55遗传相似水平下,6个供试菌株分为两个遗传谱系,菌株的遗传谱系与其地理来源之间不表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离心稀释法和叶面弹射法分离苜蓿假盘菌,结果表明离心稀释法能够得到纯化的菌落,而叶面弹射法能弹射出单个或成对的孢子,但无法获得菌落。南疆菌株在4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与北疆菌株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子囊盘大小指标上,南疆菌株为147.22~199.34μm,而北疆菌株为96.29~14.74μm,在形成菌落所需的时间、菌落颜色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V-8苜蓿汁培养基最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成熟。  相似文献   

18.
苜蓿秋眠型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秋眠性的生理机制,提高苜蓿的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研究了短日照(8 h光照/16 h黑暗)条件下,不同秋眠型对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SOD、POD的活性随着秋眠性的增强而升高,呈现秋眠型苜蓿Vernal最高,半秋眠型苜蓿CW502次之,非秋眠型苜蓿CUF101最低的趋势;3种不同秋眠型苜蓿的SOD、POD活性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物候期苜蓿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物候期(返青期、初花期、结荚期)4个品种苜蓿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表明,随着生长的不断进行所有品种酶带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返青期酶带数多,酶活性强。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求有不同的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苜蓿叶片离体干旱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兰 《草业科学》2008,25(2):77-83
以国内外20个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干旱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结合草产量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草产量高,叶片CAT、POD和SOD活性存有率高.依据上述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 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抗旱性强、较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