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忠国 《南方农业》2009,3(2):77-77
2009年3月10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专家组一行在科技部农村司综合处魏勤芳处长带领下,来渝对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现场审查。验收组首先参观了位于园区辐射区的重庆光大奶业科技园,随后对核心A区的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业》2008,2(3):94-94,F0003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等六部委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重庆示范区,其前身是重庆市人民政府1997年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园区.  相似文献   

3.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八年来,在科技部和重庆市、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重庆市科委的具体指导和市级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园区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确立了发展以“科技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市场型农业”为中心的产业定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运行机制、工作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基调,同时提出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扣时代脉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抢抓农业科技和乡村旅游,从建设西部一流农业科技园区的角度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晏其彬     
《南方农业》2012,(3):91
晏其彬,男,苗族,1963年8月生,重庆彭水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重庆北部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渝北区少数民族联谊会会长。自担任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以来,致力于国家农  相似文献   

7.
杨忠国 《南方农业》2009,3(1):78-78
2009年1月9日,由中国管理科学院、创新中国论坛主办,创新型国家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论坛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全国30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是富民兴渝的基础。农业资本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当前重庆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直辖市,集大城市与大农村于一体,农业底子薄、农户投资能力弱,财政支农供求矛盾突出、信贷支农约束严重。显然,要实现重庆农业融资上台阶,有效提升农业投资规模和效率,不仅需要从市级层面加快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探索与各农业功能区相匹配的农业投融资机制。一、当前重庆农业、农村面  相似文献   

9.
《南方农业》2012,(12):22
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下属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粮油、蔬菜种子研究、生产经营为主,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外贸为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以重庆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走成果产业化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了独家开发的渝粉、渝红系列番茄,渝椒系列辣椒,渝早茄系列茄子,燕北黄瓜、春帅丝瓜系列瓜类;渝糯、渝科糯系列菜用玉米;渝单系列杂交玉米;庆优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重点论述了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五大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所呈现出的重要作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白城市农业发展水平落后,根据调研,有必要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和庭院经济,有必要把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和庭院经济工程与摒弃传统农业、生态建设、发展避灾农业、节水灌溉、提倡"禁牧"、拓宽新的生产领域、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园区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经过前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较大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尤其对推动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提高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吸纳能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从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开始动工兴建开始,山东省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已经过10年历程,现将其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在重庆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市农业农村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统揽,紧紧围绕当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创建了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伴随该品牌计划创建实施,2020年重庆市农学会启动了"巴味渝珍"农产品效益动态监测项目,对全市加入"巴味渝珍"的企业和产品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巴味渝珍"品牌创立以来,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巴味渝珍"公用品牌的政府公信力逐渐转化为品牌价值,最终实现品牌溢价。"巴味渝珍"公用品牌已成为产业兴农、品牌强农、促推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也是助力重庆农产品走出价值洼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渝优7109     
《农业信息探索》2011,(2):30-30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9品种名称:渝优7109选育单位: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渝802A×渝恢7109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9.6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重庆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稳定重庆市粮食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重庆水稻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重庆水稻发展目标上渝西应主攻高产和超高产,渝东渝南重点发展优质稻;经营方式要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方向转变;耕作栽培技术由传统精耕细作向轻简栽培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加强稻田保护,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技术集成基地,集成配套轻简栽培技术;选择主推技术模式和主导品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艳椒425     
《南方农业》2012,(1):86
艳椒42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出的加工辣椒杂一代新品种(渝品审鉴2009004),2010年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高新技术产品"。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享有该品  相似文献   

17.
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04年期间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能值密度和环境负载率持续增加,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投资率和能值生产率呈波动增加的趋势,而能值产出率、可持续发展指数和每万元产值消耗能值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加。此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能值评价指标为人均能值使用量和环境负载率。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永恒主题,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有效途径。鉴此,通过对遵义市枫香镇九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功经验的深入调研,将该园区的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和参考。为促进区域建设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模式,并对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困建议,建立健全贵州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机制,引领农业现代化、扩规模、增效益,走稳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南方农业》2013,(3):2-4
南川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地处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南地区、渝南与黔北的联结点,具有"承北启南,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重庆主城仅58km;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十一五"以来,南川区坚持"农  相似文献   

20.
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2001年开始建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多年的发展,许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区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农业成果的转化基地,为区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因建设背景、基础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差异,其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不同的发展模式均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不同发展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从建设背景、规划思路、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分析和功能分区及可实施的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发展模式。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从组织发展模式、技术运行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3个方面进行,是以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参与和企业(农户)为主体的组织发展模式,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3级并行的技术运行发展模式和以圈层布局模式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模式。该园区的组织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协会和企业参与成立园区管委会,制定相应的政策,负责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经营。在技术运行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园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成果然后通过技术站、基地站和科技特派员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等不同经营主体进行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最后建立以南皮渤海粮仓试验示范区为核心区,整个沧州市为示范区,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三省一市"的辐射区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