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黄板诱杀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物理防治途径,已普遍受到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茶农的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对茶叶无农药残留,生态效益好,值得大力推广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采用振枝法和杀虫灯检测法对湖南省长沙市高桥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进行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并比较无公害多种措施相结合对茶园重要害虫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行间覆草、悬挂杀虫灯和施用植物源农药集成的茶园无公害防治技术,与常规防治相比,较好地保护了茶园的天敌,提高了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抑制了黑刺粉虱的暴发为害。表明茶园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能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逐渐上升,维护生态平衡,避免黑刺粉虱等少数害虫在没有农药压制的情况下暴发为害,能保证茶叶的食用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黑刺粉虱在茶园中已呈上长趋势,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约有50%以上的投产茶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茶树受害后叶片上似覆盖一层煤灰,诱发煤烟病,致使茶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落光、发芽瘦小、芽头生长,使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采摘茶叶时成虫往人脸部和身上乱飞,给茶园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生产实践,现谈谈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一、发生原因1.茶园过度密植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利于该虫在茶树的中下部叶片上产卵繁殖,所以当茶蓬覆盖度太大时,就给它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2.防治方法不合… 相似文献
5.
建立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应用黄板控制其发生提供挂板适期。2013—2019年,通过蒲江县3个品种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羽化动态调查,确定羽化始盛期与3月日均温的相关性,建立始盛期预测模型;以名山区牛碾坪茶园中成虫发生动态调查结果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按375片·hm-2密度悬挂黄板,以不挂黄板茶园为对比,调查在羽化始盛期和始盛期前10 d挂板后第1代幼虫发生量,比较二者对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为:y=-2.188 7x+28.934(R2=0.934 6);于羽化始盛期挂板,对茶园第一代黑刺粉虱控制效果最高时为80.38%,明显优于始盛期前10 d挂板。预测模型与实际发生情况拟合度高,结合天气预报,预测成虫始盛期并指导悬挂黄板,可更好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黑刺粉虱叶面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不同地区8个柑桔园的16组资料,用最近邻体法测定了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种群在柑桔叶片上的分布,测定结果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12.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在4个茶树品种上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黑刺粉虱在4个茶树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在茶树上空间分布均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值均大于2,说明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方差分析表明,黑刺粉虱在树冠的中、下层叶片上分布显著多于上层叶片,在蜀永307上的分布数量显著多于福鼎大白茶、早白尖5号,南江1号上分布数最少,说明不同茶树品种对黑刺粉虱的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生物测定证实,蚧侧链抱(Pleurodesmospora coccorum)对茶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和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具较强致病力。田间调查表明,该虫生真菌在黑刺粉虱种群中有流行潜能。在14.0~15.1℃和92~93%RH下,对黑刺粉虱越冬代蛹的LC_(50)=1.2×10~8孢子/ml。LT_(50)随菌剂中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中等剂量(1.0×10~8孢子/ml)的LT_(50)=14.85日。处理间致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前,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已成为害虫防治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因素、植物挥发物与昆虫性信息素的协同增效作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虫情的预测预报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枣粘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6年至今,对枣粘虫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人工合成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聚乙烯塑料管诱芯;还系统地研究了枣粘虫性信息素的化学通讯系统、雄蛾对性信息素组分的风洞行为反应、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结构、成虫触角感受器、性行为时辰节律以及性诱剂推广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