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宜的降水分布是该地区葡萄生产中最大的限制性因子,但其旱季中具有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的基本生态条件。此外,对葡萄产期调节的可行性及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适宜的降水分布是该地区葡萄生产中最大的限制性因子,但其旱季中具有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的基本生态条件.此外,对葡萄产期调节的可行性及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结合干热河谷地区的实际情况,就葡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该次研究对提高该地区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冬季适当的低温(打破休眠)是落叶果树生长正常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打破设施果树自然休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就影响设施葡萄休眠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工调控打破休眠做简要介绍,为葡萄种植者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其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杨仕品  乔荣  钟霈霖 《农技服务》2013,30(7):738-739
为了对贵州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化学试剂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京亚葡萄进行了打破休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葡萄提早萌芽有一定的效果,其处理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以单氰胺浓度5%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在休眠期利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赤霉素和硝酸铵对其进行处理,力求找出打破休眠的最好药剂和最适宜浓度。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对打破温室无核白鸡心和户太八号葡萄均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20%的石灰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单氰胺打破葡萄休眠的效果,利用不同浓度的单氰胺溶液涂抹供试葡萄的顶芽,辅以水肥管理,处理1周后开始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单氰胺对打破葡萄休眠效果明显。5.0%单氰胺浓度处理的芽萌发情况最好,视为最佳处理浓度;2.5%单氰胺浓度处理的稍次;7.5%单氰胺浓度处理的芽各个指标都较差,可能是浓度过高所致。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区葡萄不同灌溉模式需水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年,在位于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元谋县,采用走访农户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灌溉模式的4个葡萄园的亩用水量、株用水量、土壤类型等指标进行定点调查,并随机对其他果园进行相关数据的搜集及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滴灌比漫灌的株用水量节约近50%,比非覆膜滴灌节水30%,该灌溉模式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8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对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和抗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在果实品质、抗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根据综合性状比较,表现最好的是L20,其次为L18,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破眠剂处理对提高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结实性的作用,为提高西南干热地区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方法】于2003-12~2004-01和2004-12~2005-01,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鹿辄、玫瑰蜜4个酿酒葡萄品种休眠冬芽进行化学药剂抹芽处理。在翌年葡萄坐果期之后调查结果系数,分析比较破眠剂处理后的结果系数。【结果】01-10破眠剂处理提高葡萄结果系数的效果最好;对于CaCN2、H2CN2、(H2CN2+吐温80)3个化学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处理,1.0%H2CN2+1.0%吐温80处理提高结实的效果最好;供试的4个葡萄品种中,破眠剂处理后仅有梅尔辄和佳美的结果系数提高明显,其中梅尔辄的结果系数提高幅度可达到30%以上,佳美结果系数的提高幅度可达7%。破眠剂处理对霞多丽结果系数的提高无明显效果,破眠剂处理会导致玫瑰蜜结果系数下降。【结论】01-10是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破眠剂处理提高结实性的最佳时期,1.0%H2CN2+1.0%吐温80是攀西地区酿酒葡萄破眠剂处理提高结实性的最佳药剂组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25~15 ℃变温与20 ℃恒温条件对23个桃品种打破休眠的影响.在21个品种中16个品种未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9个品种叶芽和花芽在25~15 ℃下的萌动指数大于在20 ℃条件下的萌动指数,5个品种的花芽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 ℃条件下,2个品种的叶芽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 ℃条件下.14个品种已部分打破生理休眠的时期,继续供试的16个品种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叶芽和花芽对温度的反应不同,大观山1号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 ℃条件下,2个桃品种安农水蜜和玉露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小于在20 ℃条件下;多数品种的叶芽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大于在20 ℃条件下,多数品种的花芽在25~15 ℃下的破眠情况小于在20 ℃条件下.不同条件对桃品种花芽萌发的先后顺序有较大的不同,但几个早花品种在3种条件下,花芽萌动均较早.表2参11  相似文献   

12.
以巨峰葡萄为材料,探讨化学物质在葡萄解除芽休眠过程中糖、淀粉以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用催芽剂处理后到萌芽为止,葡萄芽的还原糖含量一直降低,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蛋白质含量变化先降后升再降,淀粉含量则出现两次先降再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破眠剂对攀西地区酿酒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冬季,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尔诺、玫瑰蜜4个葡萄品种的休眠冬芽进行了破眠剂处理,以提高第2年葡萄枝条萌芽率。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1月10日左右)处理,4个葡萄品种的萌芽率均有提高;1.0%H2CN2+1.0%吐温80处理萌芽率提高最大;不同葡萄品种对破眠剂处理的反应不同,梅尔诺、佳美处理后萌芽率提高最大,与霞多丽、玫瑰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的考察 ,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 ,介绍了澳洲葡萄酒业的总体情况、主要产区和酒厂及设备和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果实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在葡萄转色期之前,使用0.1,0.4,0.8mg/L的EBR和1.0mg/L油菜素内酯(BRs)抑制剂(Brassinazole,Brz)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果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和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EBR和Brz对葡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葡萄成熟过程中,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中原花色素含量呈现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赤霞珠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呈现先略有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烟73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呈先略有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赤霞珠和烟73葡萄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含量均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赤霞珠葡萄种子中的黄烷醇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烟73葡萄种子中的烷醇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均提高了赤霞珠葡萄果皮与种子中原花色素和黄烷醇的含量,平均提高幅度依次表现为0.4mg/L EBR0.8mg/L EBR0.1mg/L EBR,其中0.4mg/L EBR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均使烟73葡萄果皮与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有所降低;1.0mg/L Brz处理降低了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与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其中烟73种子中原花色素和果皮黄烷醇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EBR处理可以提高赤霞珠果皮及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但却使烟73葡萄果皮及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有所降低;Brz处理降低了赤霞珠和烟73果皮及种子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表明外源BRs参与了调节葡萄果皮及种子中原花色素和黄烷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甘肃张掖地区酿酒葡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肃张掖市引进的5个优质酿酒葡萄品种(黑比诺、梅鹿辄、佳里酿、赤霞珠、品丽珠)为材料,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对各品种从植物学特性、经济学性状、抗寒性、浆果品质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以探求出适于本地发展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为当地葡萄酒生产和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结果表明:适于本地发展的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为梅鹿辄、黑比诺、赤霞珠.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葡萄与葡萄酒中的花色素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酿酒葡萄‘Granoir’中的花色素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该葡萄及酒中的花色素苷。在测得的9种花色素苷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成分的39.71%和69.55%,其次为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构成了Granoir葡萄及葡萄酒中的主要呈色成分。  相似文献   

19.
山地小气候对葡萄与葡萄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陕西渭北高原的山地(海拔1 152 m,1 096 m)和平地(海拔818 m)酿酒葡萄园的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小气候因子,调查了各试验点葡萄物候期、产量因素、植株生长量等生长特点,并经单酿试验对葡萄酒进行了成分分析及感官鉴定。结果表明,温度、≥10℃活动积温均为平地高于山地,山地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相对湿度5~8月呈递增趋势,之后有所下降,各点差异不明显。海拔最低的平地葡萄园总日照时数最少,海拔较低的山地葡萄园则最高。总降雨量山地大于平地,在山地上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平地的物候期较早,单株产量较高。植株生长量和果实糖酸比,平地葡萄园大于山地,在山地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单宁含量山地高于平地。山地葡萄酒感官质量显著优于平地,而山地上又以海拔较低处的质量优于海拔较高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