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水霉病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  相似文献   

2.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四、水霉病1.病原体为水霉菌。2.症状及病理变化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俗称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机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与其它固体物发生摩擦,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泳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直到肌肉腐烂,瘦弱而死。  相似文献   

4.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该病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均可被感染,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一、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单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绵毛状,故俗称"白毛病"。由于霉  相似文献   

5.
<正>水霉病一般发生于低水温期。水霉有内菌丝和外菌丝之分。内菌丝分枝多而纤细,长在鱼体的损伤处,并可深入到皮肤与肌肉内,具吸取寄主营养的功能;外菌丝伸出鱼体外,菌丝较粗壮,分枝较少,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发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病鱼有异  相似文献   

6.
香鱼水霉病及其它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霉病1.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当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侵入的菌丝极度分枝,向外生成菌丝,似灰色棉毛状。2.流行与危害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毒素,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开始焦躁不安,运动不正常,出现与其它固体摩擦现象,造成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致死亡。在香鱼苗种培育阶段肉眼看不出霉菌寄生时,往往已造成大量死亡,这尤其要引起重视。3.预防与治疗①在香鱼分养、选择过程中应尽量仔细,勿使…  相似文献   

7.
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池塘养殖业中一种严重的鱼类流行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水霉病的症状 当鱼类最初被水霉菌侵染时,肉眼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肉眼可观察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从病鱼伤口侵入并分别向其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中,吸取其中的营养成分,迅速生长、繁殖、蔓延;向外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故俗称“白毛病”或者“肤霉病”.  相似文献   

8.
施氏鲟水霉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水霉病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肌肉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水霉菌株XJ001.大麻籽上水霉XJ001培养物的形态观察表明,菌丝透明无间隔,分枝少;新孢子囊以层出方式产生或从旧孢子囊根部长出,游动孢子按水霉属方式释放;在7℃、15℃和25℃条件下不能产生有性器官,但能够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电镜观察发现第二孢孢子表面具有大量弯曲的长毛,其在25%GY培养液中呈现出间接萌发.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水霉XJ001鉴定为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水霉XJ00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对NaCl敏感,当PDA培养基中NaCl质量分数为1%和2%时,水霉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4%和75.6%;质量分数大于3%时,生长被完全抑制.用水霉XJ001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XJ001有较强的致病力,异育银鲫感染严重,体表出现棉花状白毛,感染率为83.3%,感染后的死亡率为100%,可见XJ001是施氏鲟水霉病的病原菌.[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9-96]  相似文献   

9.
正水霉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异常症  相似文献   

11.
<正>水霉病作为一种真菌病,严重困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且没有适合水霉病的水产用国标药物。一、水霉病病原水霉病病原有10多种,主要以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的种类最为常见。水霉病病原是真核生物,以菌丝或酵母形细胞方式生长,细胞壁较结实,大多由几丁质组成。水霉病病原的营养体通常为二倍体;病原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并缺乏明显层次;细胞中线粒体脊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核膜厚薄不均匀,核孔多;细胞的赖氨酸合成途径为二氨基庚二酸途径,与藻类和维管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一、粘性鱼卵水霉病发生的条件1.鱼卵的损伤与死亡研究表明,死卵、受伤的鱼卵容易被水霉感染,而活卵卵膜表面很少有水霉寄生。宋学宏等(2007)试验发现,绝大多数已死亡的黄颡鱼受精卵着生大量水霉,而活卵卵膜外面虽然有少量水霉菌丝,但菌丝不能通过卵周隙进入胚胎,胚胎可继续发育成稚鱼破膜而出。由此证明,鱼卵的损伤与死亡是引发水霉寄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培平 《科学养鱼》2005,(12):54-54
一、水霉病1.病症水霉病是罗非鱼越冬期间的常见病。水霉菌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从伤口处侵入并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或不摄食,消瘦而死。流行水温13~18℃,水温达到25℃以上时,较少发病。2.防治方法①越冬池严格消毒后放鱼,以  相似文献   

14.
在观赏鱼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和其它管理上的不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观赏鱼的水霉病,尤其在早春或晚冬,如不及时诊治,病鱼很快就会在缸中泛起白肚。引发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有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异霉属(Allomyces)、丝囊霉属(Aphanomyces)、腐霉属(Pythium)等种类,有关对水霉病的治疗,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能真正有效抑制水霉菌的药物确并不多。笔者结合自身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观赏鱼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齐鲁渔业》2001,18(4):13-13
1 病原 我国常见的水霉病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和绵霉属的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2 流行情况及病因 危害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及河蟹、鳖、虾和蛙等水生动物。在我国养殖地区广泛流行,寄生鱼类的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的选择性,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越冬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第2年3~4月份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由于鱼的皮肤遭受损伤,水中自由游动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鱼皮肤内的营养萌发、繁殖。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  相似文献   

16.
水霉病又名肤霉病,为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属于水霉和绵霉两个属的种类,属水霉科。1.病因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类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而且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和水温不  相似文献   

17.
早春慎防鱼类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菌等附生于鱼的皮肤而弓愧的。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以至瘦弱而死。可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  相似文献   

18.
几种常用水产消毒剂对水霉的体外作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使用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苯扎溴铵、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等6种水产常用消毒剂,对水霉游动孢子及菌丝进行了体外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甲醛在浓度18.8mg/L以上时对水霉游动孢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在24mg/L浸泡2h以上时开始对水霉菌丝有杀灭效果。其它5种消毒剂对水霉孢子的抑制浓度、对水霉菌丝的杀灭浓度远高于实际生产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19.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包括藻状菌纲的水霉属、绵霉属、细囊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和异霉属等6属的9种水生霉菌。其中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它是一种真菌病,是由寄生性的冰霉菌感染造成的。鱼体上常见的寄生性水霉菌大约有六种,包括两科、五属,即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以霉科中的腐毒等。 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营腐生生活。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水霉菌在水中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水霉菌不会寄生于健康的鱼体上。只有当遇到体表受伤的、体力衰弱的或其他紧迫(stress)的鱼时,水霉菌孢子才会在鱼的伤口处、体表上寄生,并开始萌发。由于水霉菌孢子很小,所以水霉菌孢子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水霉菌的动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