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沼液为肥料,研究其对珍珠存活率、珍珠食物浓度及珍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养殖珍珠,使得珍珠蚌的死亡率下降7%;养殖水域中有益藻类和轮虫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轮虫的浓度为原来的556倍;珍珠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产量提高了6%,圆珠产出率提高1.5%,优质珠率提高8%,光泽度A+B级的珍珠比例增加7%。因此,沼液养殖珍珠是沼液有效利用的一种途径,同时还可减少其排放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河蚌培育珍珠过程中的水域条件、育珠蚌品种选择、水质要求、饵料生物培育、养殖管理、珍珠采收等多项技术措施的阐述,让广大养殖生产者掌握河蚌培育珍珠重点技术措施,从而提高珍珠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同样是搞珍珠养殖,为什么有的珍珠养得好,而有的出现异常珠或发生病害呢?江苏省姜堰市珍珠养殖大王沈宏亮道出了个中缘由,并自豪地谈起了自己养殖淡水珍珠的“八字”经验。  相似文献   

4.
说起常德,就会让人联想到“洞庭珍珠”。是啊,该市珍珠产业发展之迅猛,无不令人咋舌。短短几年时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就已发展到1.5万公顷,建成了以鼎城区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珍珠养殖基地,培育珍珠养殖大户有1.4万多户,其中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就达200多户,每年为江苏、  相似文献   

5.
鸭-鱼-蚌立体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区的许多珍珠生产大户为解决池塘内有机肥的来源,不惜以每只鸭补贴1元的方式招养鸭户到鱼蚌混养池养鸭,利用鸭粪中未被鸭消化的残料饲养底层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水域和饲料资源,而且水上水下养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热带海水大型珍珠贝类的白蝶贝、黑蝶贝、企鹅珍珠贝,是培育大型游离珍珠与附壳珍珠的优良贝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就3种大型贝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详细分析我国大型珍珠贝类养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力度保护珍珠贝资源,建立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提出大型贝类深水养殖新模式,旨在促进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3):19-20
该规划科学的利用我市丰富的水域资源,明确了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保障了养殖渔民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规范了我市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我市水产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渔业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产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000吨,渔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29-229
安徽蒙城县水产管理站和蒙城县水利工程管理所分别代表渔业和水利主管部门,关于河道养殖水域管理权利之争,历时一年半,分别请示到市、省行政主管部门。在县政府领导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最终以蒙城县人民法院的裁决而划上句号。渔业部门拥有河道养殖水域管理权利,水利部门不得越权发包河道养殖水域。  相似文献   

9.
单一养蚌,大量施肥的落后生产模式,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发出珍珠禁养令.面对产量高、质量低,只卖原料或半成品,规模巨大,科研薄弱,技术落后的珍珠产业危机.只能改变现有珍珠养殖模式,充分利用珍珠蚌摄食浮游牛物的特性,形成不施肥料而"天养珍珠"的新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珍珠养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珍珠鳖的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建造、放养前的准备、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以为其养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场口镇淡水珍珠养殖业,起源于1993年,当时多为农户自发尝试养殖,生产格局属于零星、分散养殖型,养殖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1999年以后,随着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养殖数量、质量以及规模开始明显发展,逐步从零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从注重单一生产养殖开始向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淡水珍珠养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17+220
从温度、日照、降水、风等方面对淡水珍珠养殖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淡水珍珠养殖时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气象条件,以达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随之接踵而来,水体污染更是严重至极。在我国的东部大部分地区,比较大的水体都有渔业养殖,伴随渔业水域的污染,渔业养殖生产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新时期山东省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珍)珠的国家,有关人工育珠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中国古代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信息虽然较少,但是通过国内外不同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得知,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的发源地为浙江德清,人工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发明人为南宋湖州府人士叶金扬。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综述我国近年来水产养殖和渔业水域环境的概况,以及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防治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科技部农业专项示范常德基地所采用的"零排放无污染珍珠养殖技术"和常规养殖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为依据,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对洞庭湖区淡水珍珠养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洞庭湖区珍珠养殖面积2.9万hm2,年产珠660t计,若采用示范养殖技术,则可净增加直接经济效益4.52亿元,环境经济效益3.05亿或4.80亿元,即每生产1kg珍珠节能减排增效达625或89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高位池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 × Epinephelus luscoguttatus ♀)氮磷的利用与收支情况,阐明其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以及氮磷的来源和去向,对3个高位养殖池中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池塘水、进排水以及投入的饲料进行了为期55 d的定期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池塘养殖期间溶氧均值为8.64~9.55 mg/L;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均呈不规则波动,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6.14~7.11和0.38~1.41 mg/L波动;(2)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高,增重率为96.0%~227%,饲料转化系数为0.55~0.90,对饲料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47.0%~59.0%和52.0%~63.0%。(3)3个池塘在监测期间饲料氮输入占比为61%~66.8%,饲料磷输入占比为66.9%~71.0%。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占氮输出的43.0%~60.9%;占磷输出的45.0%~67.7%;其余部分氮磷分别以排水、底泥沉积和其他方式输出。结果表明,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高位养殖中,池塘氮磷含量较高,饲料氮磷输入是池塘中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鱼体产出是池塘中氮磷输出的主要方式,其次为池塘养殖期间的换水排放,因此,需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水产养殖水排放进行管理,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养殖尾水对附近水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铈对珍珠微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铈对中国浙江诸暨三角帆蚌珍珠表面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珍珠表面微结构和光泽度与养殖液中稀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当养殖液中不含稀土元素时,珍珠生长较缓慢,其表面主要由菱形和纺锤形文石层构成;当养殖液中添加1.0mg.L-1的稀土元素铈时,珍珠生长速度较快,珍珠表面微结构由菱形、纺锤形转变为结晶学上理想的正六边形文石晶片,说明适量的稀土元素能够促进珍珠的发育和生长,并能显著提高珍珠的表面光亮度;而当养殖液中稀土铈含量达1.5mg.L-1时,表面微结构又转变为圆形、椭圆形,珍珠粗糙度增加、光泽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杨明伟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82-183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例如在天然湖泊、水库中养殖容量合理、品种适用的物种可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废水、废物问题得到不妥善处理,则会对渔业水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淡水池塘老化、淤泥沉积导致水体生态恶化等,因此研究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水产养殖的类型及其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然后从制度与技术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