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加快云南大叶种茶树机采技术推广进程,开展与云南大叶种机采鲜叶相配套的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烘青绿茶研究,制定了相应清洁化生产线的配套加工技术参数,为实现云南大叶种绿茶从采摘到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蒸青绿茶起源于中国的唐代,传人日本后沿用至今,目前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连续化加工。近几年,浙江等茶区为了扩大对日本绿茶的出口,已从日本引进蒸青绿茶成套生产线,按日本工艺加工蒸青绿茶(煎茶)并销往日本。国内也成套仿制了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用于加工出口日本蒸青绿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绿茶生产线建设现状,以及绿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的布局规划、工艺流程,从控制系统、机组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化生产线的特点,以期为数字化技术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上的应用和示范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6CQ—蒸青茶连续化加工清洁生产线"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及工艺要求;通过产品质量分析,阐述了"6CQ—蒸青茶连续化加工清洁生产线"茶叶品质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西茶叶加工技术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的研究和实践,从茶叶鲜叶原料处理、杀青、揉捻、干燥、整形等工序介绍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关键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晰生产线和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的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特点,为标准化、精确化加工客家炒青绿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方品种马图茶为试验原料,采用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比较分析半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加工客家炒青绿茶茶叶含水量、理化成分和成品茶感官品质3方面的差异。【结果】客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茶叶含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一炒"是两种加工方式中失水最多的工序,失水率在64.4%~76.0%之间。茶多酚和咖啡碱在两种加工工艺中均呈显著增加,生产线加工的绿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1.25%和4.63%,单机加工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为22.86%和4.96%。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组分因加工工艺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GC、C、GCG、ECG和CG在生产线加工中阶段性显著增加,EGC、EGCG和EC差异不显著。传统单机加工中GC、C、GCG和CG显著增加,EGC、ECG和EC显著降低,EGCG差异不显著。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生产线加工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相当或优于传统单机加工的客家炒青绿茶。【结论】生产线加工方式有利于形成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的外形和品质,但茶味醇厚和回甘略逊于传统单机加工。  相似文献   

8.
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生产质量,除受单机质量的影响外,生产线配备的输送和连接装置的优劣对茶叶的产品质量也影响很大。采用一种新型的气流式杀青叶输送机配置在生产线上,能有效分离绿茶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焦(黄)片、碎片,从而保证和提升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茶叶加工技术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茶叶加工茶厂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的研究和实践,从绿茶连续化清洁生产线建立、采取技术线路、主要单机性能和应用效果几个方面作了论述与分析,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贵州省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但现阶段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销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绿茶是贵州的主要茶类,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茶叶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加工技术要求愈来愈高,机械加工的高效化、生产模式的连续化不仅是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茶叶品质和提高茶产量的基础。介绍了国内及贵州绿茶机械加工的现状,指出贵州绿茶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生产连续性低/人工依赖性高、加工模式单一/生产效率低和机械结构老化/设备能耗欠环保等问题,提出了贵州绿茶机械加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散叶烘烤过程中烟叶整片叶水分变化、叶片水分变化与主脉水分变化的规律.[方法]烘烤过程中每6h取1次样,编号并剥离主脉,对叶片与主脉分别采用杀青烘干法进行处理.[结果]试验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片、主脉以及整片叶的失水速率表现为先慢后快的趋势,对三者进行回归分析的回归方程:y=-0.033 669 982 +0.405 171 159x1+0.631 660 248x2(R2=0.949 1).[结论]烘烤过程中叶片水分的变化相比主脉水分的变化对整片叶水分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杀青方式和设备对夏秋绿茶初制加工的质量影响很大.采用滚筒式过热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不仅能达到蒸青绿茶产品干茶色泽翠绿、汤色亮绿、叶底嫩绿和减轻夏秋绿茶苦涩味的特征,而且避免网带式过热蒸汽杀青机勾挂茶叶影响加工质量的问题,保证了绿茶品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竹叶黄酮不同热加工方式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阐明竹叶黄酮不同受热方式的稳定性为目的,选用黄甜竹、毛竹、绿竹、苦竹竹叶为实验材料,研究4个种的竹叶黄酮在微波、焙烤、蒸制3种常见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竹叶黄酮经不同热加工处理后其含量变化有显著差异,蒸制对竹叶黄酮的影响最大,损失率在34.25%~71.27%之间;焙烤前后,黄甜竹竹叶黄酮损失率达到68.60%,其他3个种的竹叶黄酮损失率在15.80%~33.06%之间;微波造成的黄酮损失率均在30.0%以下。竹叶黄酮在热加工中的稳定性与黄酮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有紧密联系,为解析黄酮损失的原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ESI-Q-TOF-MS/MS)对4个种竹叶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氧碳双苷黄酮化合物不耐受微波和焙烤处理,单碳苷黄酮化合物更加耐受焙烤和蒸制处理,氧苷黄酮化合物较耐受微波处理,而双碳苷黄酮化合物在微波条件下稳定性不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韩国人参品种连丰果实皂苷含量在蒸煮过程中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色谱柱为PRONTOSIL NC(250mm×4.6mm),流速为0.8mL/min.人参果实中的总皂苷含量、PT系皂苷Re和Rg1随蒸煮次数的增多直线下降;1次蒸煮处理后PD系皂苷Rb1、Rc和Rd含量最多,但随着蒸煮次数的增多直线下降.蒸煮处理1次后PD系皂苷总含量较对照增加52%。  相似文献   

17.
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生材加工成规格为20mm×20mm×20mm的试样;于常压下汽蒸1、2、4、8、16、32、48、64、96h。测定了气干和全干状态的干缩率、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平衡含水率(EMC)等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木材全干干缩率除汽蒸初始1h略有下降外,均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增加,至64 h达最大值,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分别为7.28%、13.40%和21.85%,若继续延长汽蒸时间,干缩率稍有降低。②汽蒸过程中差异干缩值的变化不大,稍有降低。因而,汽蒸不会加剧差异干缩,并能使其有所改善。③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均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降低,至48h降达最低值,分别为0.615g/cm~3和0.487g/cm~3,若继续汽蒸,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均稍有回升。④平衡含水率(EMC)随汽蒸的延续而逐渐降低,汽蒸96h降为8.53%。因此,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物理性质的影响不大,落叶松成材汽蒸处理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6h。  相似文献   

18.
固样方法对茶叶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叶、萎凋叶、做青叶和发醇叶进行了微波和蒸青固样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样的多酚类化合物保留量均高于蒸青样,氨基酸保留量则相反,可生糖的保留量微波样高于蒸青样,叶绿素的保留量微波样亦稍高于蒸青样,咖啡碱的保留量微波样与蒸青样间差异较小,发醇叶茶黄素(TFs)的保留量微波样稍高于蒸青样,发醇叶茶红素(TRs)的保留量微波样高于蒸青样,发醇叶茶褐(TB)的保留量二者间无差异。同时,固样的品质表明:萎凋叶和做青叶微波样品质优于蒸青样;发醇叶品质则相反,蒸青样优于微波样。并就微波样对化学成份和品质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ferment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on the levels of free amino acids, organic acid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FRAP and DPPH),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ngiotensine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ion of sweet potato tips were investigated. Seventeen free amino acids were found in the tips. Fermenting, boiling, and steam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and steaming processes caused smaller losses than ferment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Five organic acid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ip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otal organic acid content of unprocessed sweet potato tips, steam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while fermenting process increased it. Chlorogenic acid, rutin, and querceti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ips.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contents of sweet potato ti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teaming and boiling processes, but a substantial loss was caused by fermenting process. A similar result was shown in FRAP value. The result of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indicated that boiling, steaming, and ferment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相似文献   

20.
汽蒸处理对落叶松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生材于常压下,汽蒸1、2、4、8、16、32、49、64、96h,试样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汽蒸是落叶松成材干燥工艺中十分有效的预处理工序,不仅能除去影响落叶松木材气体渗透性的树脂类物质,同时还能除去影响落叶松木材液体渗透性的水溶性物质,这种水溶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阿拉伯半乳聚糖。汽蒸过程中木材的酸度逐渐增加,同时材面颜色亦随之变深。汽蒸过程中综纤维素含量稍有下降,木素含量略有增大。试样中LCC价键断裂程度加深,少量降解程度大的低聚合度级份的半纤维素由材面溶出,其它级份的半纤维素亦有不同程度的水解降解。为了彻底除去树脂中的挥发性成分,汽蒸处理时间不应少于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