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电力网的安全运营和线路巡检的高效、可靠性为主旨,研发基于GPS定位导航的电力巡检PDA系统。该系统以嵌入式GIS技术为核心,结合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Saga-Husa自适应滤波与强跟踪kalman滤波算法并以收敛性判断为依据,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来提高PDA上的GPS定位精度,实现巡检过程的精确定位和数据采集,并智能导航野外巡检路径,通过GPRS和USB端口实现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确保巡检管理层人员实时掌握并监督管理野外巡检任务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GSM系统的介绍,提出利用短消息业务来实现定位信息的传送.系统采用GPS/GSM和PDA互连的移动终端来代替高性能GPS手机,通过AT指令,实现GPS数据的发送,再通过中心站的转换发送至用户,从而达到跟踪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高压输电网络的安全运营,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研发了高压输电网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层,采用了C/S架构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发,实现对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基础数据的空间管理与维护,为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数据。系统的巡检管理层,采用了B/S模式的WEBGIS研发技术,实现对巡检任务的制定与分发,并通过GPRS无线通信技术和GPS全球定位技术实时定位监督、管理与控制巡检任务的执行状况,实时汇总巡检任务产生的缺陷数据并统计分析,再根据专家知识给出消缺处理方案;系统的野外巡检层,采用了基于PDA的嵌入式GIS开发技术,采用GPS实时精确定位并采集巡检人员的工作路径和巡检数据,再通过GPRS实现与基础数据管理层和巡检管理层的数据交互。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GPRS的电力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S3C2410X平台的电力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电力线路设施的实时数据的采集、发送与接收。通过GPRS无线传输方式将GPS模块采集到的定位数据以及线路设施的相关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监测中心,从而使巡检人员摆脱繁重的工作模式,使现场巡检管理和缺陷管理信息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ZigBee和GSM的农产品物流信息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产品运输环节实时监测的需要,提出了基于ZigBee和GSM的农产品物流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利用ARM11处理器控制ZigBee无线传输模块和GPS模块接收数据,将采集的数据通过GSM网络传输到数据管理中心。结果表明,基于ZigBee和GSM的农产品物流信息采集系统具有高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实现了嵌入式车载信息的有效采集。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管道GPS巡检标准点的有效性,结合管道巡检工作的管理要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域分析功能,在管道沿线三维场景环境下,对巡检点的可视域进行分析、计算和表达,从而为管道巡检标准点的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现有移动巡检系统不能判定巡检标准点与管道路由位置关系的不足,避免了在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的视线因地形起伏或地物遮挡而无法进行有效巡检的弊端,提高了管道线路的巡检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嵌入式GIS技术的电力移动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硬件由掌上电脑和CF卡式GPS接收机组成,软件平台为WINCE,嵌入式GIS开发工具采用eSuperMap。所开发的系统支持配电网络电子地图导入和基本操作,可以基于GPS获取位置信息,实现杆塔快速定位,记录或查询缺陷信息。该系统利于提高农村配电网络的线路巡检效率,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油田输油管道流量数据不能共享和漏油报警不能多点在线监控等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和GSM信息传输技术的智能油田输油管道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物联网的3层架构,由流量采集装置、GSM无线传输装置、石油流量数据(Oil Flow Data,OFD)服务器及后台流量管理子系统4个模块组成,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互联方案。系统利用流量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对流量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行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通过互联网络访问流量服务器来实现多点访问和在线监控问题。该系统将流量采集、存储及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机结合,有效简化了系统的安装、操作,实现了油田多个监控点流量数据的共享和管道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9.
农田信息无线远程采集和处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田信息采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无线通讯技术即GSM技术进行农田信息采集的测量系统,系统包括GPS接收机、水分传感器、土壤水分快速定位测量仪、GSM无线通讯模块及计算机.能实现将测量仪采集到的农田信息以GSM短消息的形式实时发送到实验室的功能,解决了野外信息存储的有限性和移动测量的不便性等问题.试验证明,该测量系统不仅可行,而且数据通讯距离几乎不受限制,从而为农田信息的无线测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Trimble公司的LassenTMSQGPS-OEM板为例,介绍了用于林区巡检系统中的GPS接收机的设计。讨论了GPS-OEM板的工作原理和通信协议,给出了基于OEM板和单片机的GPS定位接收机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精准农业对农田信息的采集要求,将农田数据采集与嵌入式技术、GPS和GSM通信技术相结合,以XScalePXA270处理器为核心,并辅以CPLD高精度数据采集电路,设计了一种基于XScale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系统能将采集的农田信息以GSM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到数据采集中心,解决了野外信息存储的有限性和移动测量的不便性等问题,为农田信息的远程采集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GPS土壤水肥检测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农业是利用重要的作物参数和农业知识专家库来优化生产系统管理,基于GPS土壤检测系统是精确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来检测确定地段的土壤水肥信息,根据检测结果来控制不同的投入水平.检测系统的信号检测是由检测传感器、参考传感器、阻容脉冲转换电路、单片机、RS485通讯模块、GSM模块、数字温度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单元组成.检测电容与参考电容分别产生脉冲信号,脉冲数与电容的容值负相关,在一定时间内两脉冲序列的脉冲之差与待测土壤的水肥也负相关.单片机通过计数器检测在一定时间内的脉冲数差,将此数连同数字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温度测量值通过GSM模块发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校正和温度补偿,产生土壤水肥测量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书目信息控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推广和普及更使图书信息的揭示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其深远的意义不仅仅是减轻了编目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图书积压现象,而是为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创造先决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图书馆馆类型和收藏图书的方向不同,以及对CALIS掌握使用的程度,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图书信息揭示的完整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本文从图书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出发,阐述其必要的编目格式的著录,使资源利用真正做到共享,抛砖引玉,促进我国编目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数字航道-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S"技术与"数字航道"的概念相结合,实现了航标监控与管理的智能化,并构建了一个武汉桥区航标监控与管理的适用系统.该系统应用GPS对航标的位置进行检测,采用GSM无线数字通讯网对数据进行传输,并通过GIS监控与管理航标的工作状态,是一种典型的"3S"集成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GSM的信息服务系统的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GSM模块的信息服务系统增加了企业远程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具有价格低、灵活方便等优点。该系统可以将企业日常关注的相关生产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公司相关领导,并且支持定时发送、信息保存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系统选择Borland Delphi 7为开发环境,将GSM模块通过串口与电脑相连,就可以进行短信发送与接收。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和GSM的水文信息远程采集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现代高新技术GIS及GSM无线传输方式的特点,设计了基于GIS为平台,GSM为信息传输方式的水文信息远程采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GIS和GSM的优点,及时准确的信息流使得水库实时调度的水文预报精度和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是数字化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短信报警查询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SM MODEM(短信猫)和易语言编程软件开发了加密自动气象站实时短信报警查询系统,该系统能对加密自动站的雨量、气温和风力等气象要素进行每10 min 1次的数据分析,对达到报警阈值的站点通过GSM MODEM自动将报警短信发送到指定的用户手机上;决策服务人员可通过手机向GSM MODEM发送短信,查询全地区所有自动站的雨量等数据。该系统提升了加密自动站报警的及时性,打破了报警的空间限制,可利用现有的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组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