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陕西省是我国缺水严重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实现新世纪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立足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深入探讨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简要介绍陕西省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结构及其动态特征、用水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从用水量的增加、用水结构的调整和用水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定量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依靠用水量的增加和用水结构的调整不能实现GDP的增长,只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最后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陇西县水利工程概况,针对其供水能力及供用水量现状,分析了用水和耗水水平。指出通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实现来提高水的利用率,用好现有水资源、科学合理分配水量,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做到科学规划和强化节水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对关中地区及各地市1994-2008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并与陕西省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核算期内,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比较稳定,平均为0.704 5hm2/人,各市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平高低依次为咸阳>渭南>铜川>西安>宝鸡>杨凌;在核算期内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大,平均为0.196 0hm2/人,与陕北、陕南相比是陕西省最低的;在核算期内,关中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均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赤字平均为0.507 7hm2/人;各用水账户中,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林渔牧副业用水)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贡献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80%以上。【结论】陕西关中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必须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水价格体系,实施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减小生态赤字,以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系统分析法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用以评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并以南京市为例,综合评价了1990—1999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俊 《甘肃农业》2016,(7):30-32
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民乐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和经验,实现了试点的预期目标,为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节约用水,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分析指出徐州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时间变化悬殊,空间分布不均;用水效益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地下水住下降,水质恶化;地表水环境进一步恶化;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若要实现徐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采取以下对策:转变认识,增强危机感;科学决策,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优化配置,保护地下水,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科学管理,深化改革,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粗放而效率低下,形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在介绍陕西省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支持和充分保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乡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灌溉农业大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县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全县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港市水资源较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将面临短缺的局面。通过对我市水资源采取挖掘潜力,降低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跨流域调水等工程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方法]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利用2001~2010年渭河干流陕西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近10年该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究其原因。[结果]2001~2010年,渭河干流水污染程度呈持续减轻态势,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呈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降幅达62.7%,如期实现了消灭渭河黑臭的目标。但是,近10年渭河干流污染仍很严重,各年均为重度污染,西安段仍然是渭河治理的重点。[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阴雷鹏  肖攀  赵景波  张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95-11997,12035
根据咸阳渭河河漫滩剖面上48个样品的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咸阳渭河距今70年以来的洪水深度、洪水变化阶段和气候变化。资料表明,距今70年以来,咸阳渭河河漫滩沉积物厚度为91cm左右,成分主要为粗粉砂和极细砂,共包括9个明显的沉积层。这9个沉积层清楚地反映了9个大洪水阶段,而且渭河流域的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气候趋于干旱。  相似文献   

14.
张亚娟  牛姗姗  孙亚乔  邱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414-14416
选取陕西境内渭河干流、支流共25个监测断面,对监测断面所取水样中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汞、六价铬、油类10个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严重的原则,得出渭河流域(陕西段)在西安-咸阳段这一工业和人口密集区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渭河流域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研究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及诱发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危机的关键诱发因子,并研究了诸诱发因子的相互作用,筛选了渭河流域水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渭河水安全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的安全多目标评价方法。在对各单项目标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渭河流域水系统的安全诊断,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系统极不安全,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渭河流域水系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安全诊断结果提出了一套提高渭河水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研究区,利用3S技术和多种数学建模及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在美国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步骤下,对研究区进行了基于干旱、洪水、污染、水土流失4种风险源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流、黄河小北干流、泾河和灞河的一级缓冲区内;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度高的秦岭北坡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区和西安及高陵县内的部分地区。由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最后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区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熵的用水系统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熵的概念引入水资源系统中,构造了水资源利用结构特征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定量计算公式,用其来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结合熵变理论给出了水资源系统结构演化的判别标准,并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进行应用。使用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正向着更加合理、均衡的方向演化。该结果表明信息熵能为人类水资源利用规划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渭河陕西段水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红莲  张英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69-172,194
根据20世纪中期以来渭河降水、径流、泥沙、洪水等方面的资料,对陕西省渭河的水情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水情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50~90年代期间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90年代径流量下降明显;洪水演变出现新的特点;流域径流量、输沙量、洪水等水情要素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野外调查主要采用样方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覆盖整个东江流域。其中干流共设52个样点,支流87个样点,累计设置样方624个;风险评估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设立了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结果]经过近2年对东江流域河岸带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的详细调查,该流域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51种,隶属于17科38属。对这51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风险级别评价,结果表明,藿香蓟等18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60分以上,属于高风险级别;土荆芥等26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60之间,属于中风险级别;毛花雀稗等7种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得分在30分以下,属于低风险级别。[结论]为我国东江流域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以及该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和功能区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冀西北坝上地区甜瓜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邓素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52-6953
[目的]对引进的5个甜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冀西北坝上地区露地栽培的甜瓜品种。[方法]对引进的甜瓜品种进行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综合抗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比较。[结果]4个品种表现均好于对照,其中“红城5号”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时为35d,中心含糖量达15.7%,对霜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3种病综合抗性最强,坐果率达96.7%,果实黄白色,肉质甜脆,水分利用效率为471.00kg/(hm^2·mm),产量为17150.85kg/hm^2,均优于其他品种。[结论]“红城5号”综合性状最优,适合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推广,“真甜王”的综合性状略低于“红城5号”,也是一个可以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