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防止海绵状脑病疫区和痒病疫区反刍动物源性饲料进入我国 ,非常有必要对贸易往来中的肉骨粉品种来源进行鉴定检测。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动物源性饲料中鉴别检测牛、羊特异性线粒体DNA的片段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spⅠ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 0 .12 5 % ,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特异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3.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用患有疯牛病和羊痒病的牛、羊等动物的肉和骨头制成的肉骨粉喂养动物会导致疯牛病和羊痒病的传播,是引起疯牛病发生的最初原因。目前,用于检测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主要方法有:以检测骨头为基础的显微镜方法;以检测蛋白质为基础的免疫学方法和以检测DNA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其它方法还包括近红外光谱法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监测新疆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的牛羊源性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2006~2011年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新疆15地(州、市)的4432批反刍动物饲料及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进行牛羊源性成分的抽样检测。结果:结果表明,2006年共有4批产品被检出含有牛羊源性成分,其涉及所有抽检产品类别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3个环节;2007~2011年的抽检合格率均达100%。结论:说明新疆的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的牛羊源性成分呈现下降趋势,反刍动物饲料逐步向安全生产及使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牛、羊线粒体中物种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可视化环状等温扩增技术(visual loop-mediat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LAMP)对牛、羊源性成分进行快速扩增及可视化判断,同时建立牛、羊源成分人工污染的饲料模型,考察v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牛源性引物和羊源性引物仅分别对牛、羊源性成分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0.001%。本试验所建立的牛、羊源性成分现场可视化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污染和食品掺伪的现场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掌握动物饲料安全情况。[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肉粉等)共计300个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合格率为99.33%。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260批次,牛羊源性成分合格率为99.2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40批次,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2个阳性样品均为牛源阳性。[结论]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含有牛羊源性成分的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一直被认为是疯牛病(BSE)传播的主要途径;对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进行检测是防范疯牛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DNA进行定性检测,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1%,同时利用该方法对部分省区的863批反刍动物饲料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性成分的筛查检测工作,取得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几种动物源性饲料中牛源和羊源性成分检测较为常用的检测法:显微组织检测法、免疫学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和PCR检测法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重点介绍了PCR检测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反刍动物饲料产品(预混料、精料补充料、全价配合料等)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鱼粉、禽肉粉、猪肉粉、羽毛粉等)共计131批样品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结果]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牛羊源性成分。[结论]该次抽检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中暂无牛羊源成分污染,但仍应加强对反刍动物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实时PCR对陕西省7个地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原料)进行了牛羊源成分检测调查.结果表明,235家反刍动物养殖场(户)合格率为98.72%,53家饲料生产企业合格率为96.22%,40家饲料经营企业合格率为100%;合计抽查328家饲料企业(场、户),总合格率为98.47%.400批次反刍动物饲料产品和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合格率为98.75%.其中反刍动物饲料产品364批次,合格率为98.63%;动物源性饲料产品36批次,合格率为100%.而其中不合格的5批次产品中2批次样品牛羊源性成分均检出,3批次样品仅检出牛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都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其病原是蛋白质侵染颗粒——朊毒体(Prion)。痒病是羊的一种比较古老的疾病,而疯牛病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病,1987年Weels等正式报道,然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给英国和欧洲的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影响到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防止疯牛病和痒病的传播。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从动物饲料中提取牛羊动物基因组DNA的方法,并依据牛、羊基因组DNA的特异性序列片段,利用种属特异性的引物,通过PCR扩增这一特定的DNA序列,通过电泳分离PCR产物,以长度的PCR产物作对照。结论:实现了对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鱼粉、奶粉、牛奶、果乳、鱼油及牛油为试验材料,进行了18S rDNA片段、牛源性成分和羊源性成分之间的多重PCR检测。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用于进出口饲料及动物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饲料中鱼源性成分真实性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建立标准化的饲料中鱼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以形成行业标准推广使用.应用鱼源性引物对35种鱼类、24种非鱼类动物和10种植物样品进行PCR检测,只在35种鱼类中出现224 bp特异扩增条带,在其他的非鱼类动植物DNA中未出现扩增条带.实验表明,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检测限为0.1 ng DNA和0.1 %(W/W).应用该方法对上海口岸进口的100个鱼粉样品进行检测,均能检出鱼源性成分.研究建立的标准化饲料中鱼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能应用于日常检验检疫工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又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1985年它首先在英国暴发,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给英国和欧洲的养牛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生于羊,会引起羊痒病,造成羊永久性的脑部损伤,使脑组织形成海绵状空洞,导致精神错乱、痴呆、最终死亡,也具有非常大的危害。目前认为此类疾病主要是通过污染了朊病毒的牛肉、羊肉、脑、脊髓、扁桃体、胸腺、脾脏、小肠及其制品而传播发病,因此许多国家都已经禁止将牛、羊源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线粒体基因的特异性鉴别检测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防止海绵状脑病疫区和痒病疫区的反刍动物源性饲料入手动物食物链,继而进入人类消费的食物链,因而,非常用必要对贸易往来中的肉骨粉品种来源进行鉴定检测。我们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检测不同种动物特异性线粒体基因片段为目标,分别建立了从动物源性饲料中鉴别检测猪、鸡、马成分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动物源性饲料中猪、鸡、马源性成份鉴别检测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和羊痒病传入我国,对来自疫区国家的动物源性饲料进行动物种类鉴别非常必要。本研究根据牛羊特异性卫星DNA建立了同一PCR体系同时检测羊、牛源性物质的方法。应用DNA提取液制备模板,不但有效地缩短了试验时间,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落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加强对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产品的监督管理,农业部组织在部分省(区、市)进行了牛羊源性成分的监督检测:  相似文献   

20.
以鸡组织为材料,提取鸡组织的线粒体DNA,以鸡12Sr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PCR反应扩增片段230bp;用13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线粒体DNA验证该PCR引物的特异性,结果只有鸡线粒体DNA为阳性;PCR-DHPLC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到了2.04mg/L;在随机采集的22份饲料样品中,检出8份鸡源性成分样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CR-DHPLC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对饲料中的鸡源性成分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