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云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88-90,160
目前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有限,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问题,指出政府要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责任,构建森林价值评估体系和补偿标准,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法规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的总体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 2 0 0 2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 ,研究了黑龙江省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的特征及似乎不相关模型 .采用“市场化”逼近技术方法 ,在理论和技术上将森林生态效益向市场化的商品靠拢 ,研制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计量技术体系 (包括概念、特征、变量集、数学模型等 ) .通过生态效益补偿特征系数曲线分析 ,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基准法则 .研究结果初步确定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为179亿元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量的估计值为 18亿元 a ,并提出补偿的主体应该是国家的公共财政 .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对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计量方法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和补偿应按照森林生态效益主导功能和支付能力的不同遵循分类指导和逐步实施的原则,并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参10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从区域碳汇交易角度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设想,分析了其适用性,并从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治理4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区域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孔凡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2):101-104,115
研究了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政策基础、生态效益补偿对象选择、补偿原则以及资金来源途径。(1)提出森林生态“效益源”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效益的现实存在形式;(2)从法理的角度,对生态效益国家购买、社会享有与负担、经营者经济受益的政策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森林生态价值不能作为国家行政补偿计量依据的结论;(3)提出了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和人口现状的新思路,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函数关系;(4)提出优先征收森林生态补偿附加税的资金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浅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必须制定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路。第2期曹小玉等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进展,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理论依据、补偿范围、标准、补偿方式、资金来源等.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东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4 a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 益, 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 性,更 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海东地区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立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生态建设资金的根本途径,虽然国家已经开始试点,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同时借鉴林业发展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努力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选择,事关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现代林业建设的成效和林农增收增效的大局,是林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国林木良种发展既有优势和机遇、又有劣势和危机,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十个关系。推进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要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以主要用材林树种、优质木本粮油树种为重点,建设好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立科研、生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和林木良种补贴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核心,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严格管理、坚持创新工作、加大防火投入、增强防火宣传等,进一步激发森林防火工作的潜力和活力,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的战斗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是河北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管理局。建局40多年来,森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林业产业逐步完善,为保障环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发挥出显著作用。但存在着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生态体系建设,构筑京津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发展商品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宣传"木兰秋"文化,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浅谈森林防火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心。其基本思路是:创新发展是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森林防火工作发展的根本方法。只有将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贯穿于森林防火工作中,森林防火事业才能更快更好地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网络概念,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云计算环境下的课程设计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将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在"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调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云计算可以贯穿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结合云计算的一些实际案例,通过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思路来启发学生,能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充分体现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价值,避免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枯燥性,从而提高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形势下,保护濒危物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要建立健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进出口管理贸易监测与评估管理体系、业务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和物种鉴定网络,促进濒危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国家权益,实现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森林文化作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林业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林业劳动者的重任,应重视开展森林文化教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公安具有林业和公安的双重属性,除了担当地方公安的部分职责外,主要行使林业执法和监督职能。因此,对这支队伍的要求有其行业、专业和区域分布上的特殊性。结合我国目前的森林公安队伍现状,森林公安高等教育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策略,也就是坚持以学历或学科教育为主要步骤,职业训练为重要补充的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夯实森林公安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三增"、"三活"和"三变"。通过考察、探讨、交流,党校学员真正了解了改革,深化了对林改的认识和理解。林改是一篇大文章,其显性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正在感受和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和长期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领悟。身为务林人,既要为时代赋予的机遇而振奋,也要为肩负的使命而冷静,要用自己的努力成为续写改革新篇章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UPI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人格问卷),为目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检测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工具。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教学点2008级205名新生的UPI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能否正确对待就业压力,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主动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将直接决定大学新生身心健康的质量和水平,而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是阻碍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