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林业》2010,(1):4-5
《明史》记载,敖汉旗是“沙柳浩瀚,柠条遍野,晚呜呦呦,黑林生风”的繁茂之地。清朝末期,由于人口剧增,滥垦滥牧严重,全旗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流动、半流动沙地以每年7万亩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亩良田被洪水冲成河滩、沟壑。到1975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259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960万亩,分别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0.8%和77.3%,形成了“沙化——水土流失——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我国的山区水土流失情况极为严重.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5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2%,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500万亩,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五十多年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就达4000多万亩.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后果.其一是洪涝灾害频繁,近五十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其二是旱灾严重,20世纪50年代,全国年均受灾1.2亿亩,到90年代,年均达到3.8亿亩,全国因干旱每年损失2300亿元.  相似文献   

3.
我们曲峪大队,有736户,2,607口人,历史上是个“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全村1.9万亩总面积中就有1.5万亩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土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4.5%,海拔790-900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平均气温9.5℃,1月最低零下26.4℃,7月最高可达36.6℃,年降雨最480毫米左右。有大小山头20个,干沟12条,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1.51公里。基岩为二垒三垒纯紫色页岩,夹有砂岩。据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1955年调查,每平方公里年侵蚀量有13,900吨肥土流入黄河。因而  相似文献   

4.
我们曲峪大队,有736户,2,607口人,历史上是个“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全村1.9万亩总面积中就有1.5万亩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土地。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4.5%,海拔790—900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平均气温9.5℃,1月最低零下26.4℃,7月最高可达36.6℃,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有大小山头20个,干沟12条,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1.51公里。基岩为二垒三垒纯紫色页岩,夹有砂岩。据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1955年调查,每平方公里年侵蚀量有13,900吨肥土流入黄河。因而过去粮食产量极低,亩产不过百斤,总产正常年景也不过六、七十万斤。  相似文献   

5.
喀喇沁旗小牛群公社狮子沟大队,位于赤峰市西南燕山山脉锡伯河上游,大队有400多户,2000多人口,总土地面积4.3万亩。1964年以前,这个大队光抓农业,不抓林业,因此境内光山秃岭,雨季洪水暴发,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亩产徘徊在110斤左右,人均收入不足40元。那时大队的光景是人缺粮、畜缺草、住户没柴烧。大队干部和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6.
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全县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盐池自然气候的基本特征。据1983年普查,当时全县沙化面积达539万亩,占总面积41.5%,其中严重沙化面积达200万亩,全县有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沙化土地占全区沙化总面积的21%。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漫地跑,沙丘比房高是当时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退耕还林的20年,宁夏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8.4%提高到目前的14.6%,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3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0%以上;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20年前的1812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由4811万亩减少到4184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  相似文献   

8.
砚山县八戛公社竜所大队大冲生产队,是一个只有十五户人家的山区队,这里每人只有耕地一亩,但全队却有宜林荒山一千多亩。从1964年开始,这个生产队就坚持年年栽树,年年育苗,逐步扩大了森林面积。现在全队粮食自给有余,集体栽了杉树四百多亩,共十一万棵;八角30亩,5,140棵;木姜子6亩,1,200棵;高约二尺的杉树苗一百万棵。最近,干部和社员作过一次较详细的调  相似文献   

9.
和林格尔县山川兼备,自然条件复杂,石质山区和丘陵沙区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点六。有宜林面积一百七十多万亩。境内山多坡广,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沙化十分严重。一九七八年以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三百七十八万亩,土地沙化面积八十多万亩,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表土近万吨,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旗县之一。长期以来,各种自然灾害频  相似文献   

10.
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全旗共辖31个苏木乡镇、5个国营农牧场、13个国有林场,总土地面积1782万亩.其中耕地180万亩,天然草牧场1100万亩;总人口46万人,农村牧区人口42万人.全旗西山东沙.西农东牧.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旗.影响和制约我旗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部水土流失.我旗西部水土流失面积达85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8%;二是东部草牧场严重沙化退化,70年代后,每年都以10万亩的速度沙化,到1990年.全旗沙化面积达812万亩,其中流动半流动沙地580万亩.大面积草场、良田被吞噬,许多房屋、设施被掩埋,交通、输电和通讯经常中断,许多地方出现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全旗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草牧场基本建设和山丘区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生产条件.到目前,全旗沙地综合治理面积达到440  相似文献   

11.
昔日以“穷山沟”闻名的库伦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常被人们与贫困联系在一起。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旗有林面积已达180万亩,人均12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3%提高到26%。千山万壑林木葱茏,村村户户花果飘香,15万库伦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绿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使之跃为全国的绿化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坚持种柠条,短短几年贫困面貌大为改观,走上了一条振兴之路。这个乡属于丘陵沟壑山区,风大沙多,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1980年以前全乡沙化面积近2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0%。每年风季黄沙滚滚,侵蚀耕地,使当地农民不得不花费很大气力三番五次改种。长期垦荒抓粮,使这里的土地越种越瘦,路越走越窄,全乡的生产和经济深深地陷入困境。到1980年,人均产量不足65斤,农业总产值徘徊在9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低于50元。 1981年,乡党委和政府总结了建国后三十多年发展生产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柠条扶上“正席”。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林牧为主的生产建  相似文献   

13.
华蓥山长高了! 整个华蓥山体长高10多米,仅仅是10多年的事,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 说是奇迹,不能没有对比。 林地面积由50年代的42万亩减少到1981年的30万亩。其中成林仅有15万亩。立木蓄积量由50年代的272万立方米减少到1981年的10万立方米。那年月的“以粮为纲”、“大炼钢铁”,使森林植被的大量毁坏,山地裸露面积增加,导致了水源逐渐枯竭,水土大量流失,空气污染严重,木材愈来愈短缺。 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1981年时,有的地方河床竟比耕地高出两米。水土流失面积达2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14.
克东县千丰公社福建大队,有七个生产队,三百一十五户,一千五百六十九人,耕地一万一千零五亩。这个大队地处丘陵;水土流失严重,过去叫“卧龙村”,是一个“五沟九坡光溜溜,水土流失难丰收,社员四季烧柴愁”的地方。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坚持了农林并举的方针,在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用材林的同时,积极营造薪炭林。现在全大队已有薪炭林一千一百五十二亩,平均每户有薪炭林三点七亩。通过大造薪炭林,不仅解决了社员的烧柴问题,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实现了秸棵还田,增加了地力,改变了生产条件。近四年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亩产二百五十斤,年年超额完成征购粮任务;由于秸棵多了,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全大队猪饲养量由四年前的四百五十头,增加到一千三百头;另外,还为家  相似文献   

15.
《国土绿化》2008,(12):30-30
曾几何时,松嫩大地乱垦土地,乱伐林木,缺林少树,生态恶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间,这一地区每年遭受风蚀灾害面积达640万亩,草原沙化、碱化、退化面积180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2987万亩,农民人均收入长期在百元左右徘徊。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林西县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2000年遥感资料统计,林西县沙化面积191.53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2.5%,平均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在1500吨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12.8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69.7%,风沙、水土流失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8.
对伊克昭盟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伊盟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1998年,全盟有林地面积达15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17%,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就整体而言,伊盟的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自然条件仍十分恶劣。由于受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双重危害,全盟1.3亿亩国土面积中有6300万亩沙化土地和70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特别是有2300万亩流动、半固定沙地和3750万亩严重水土流失区急需治理。另外,在已经治理的部分地区,由于没有注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林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  相似文献   

19.
凉城县总土地面积3,45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4%,丘陵区占20%。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43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0%。每年平均流失表土3毫米,使黑土变成黄土,黄土变成沙土,沙土流成沟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种地没有土,发展牧业没有草场。全县土地多为疏松的沙质土,坡地多在25度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模,山高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土地总面积297.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7.3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4.1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7.3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4.17万亩,牧业用地46万亩,其它土地面积30.07万亩。而耕地面积中水浇地1.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坡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而坡耕地耕植困难,单产又低,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岢岚县从2000年起,进一步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为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