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以10个菜心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基因型、不同培养基配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决定菜心品种能否出胚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不同基因型试材间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Cx1'Cx6'Cx8'经过小孢子培养后较易获得胚状体,而其他材料则没有获得胚状体,基因型的不同导致胚状体诱导率在0~2.10胚·蕾~(-1)之间;同一基因型,在不同培养基成分诱导条件下,添加活性炭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较大,胚诱导率在0.03~2.10胚·蕾~(-1)之间;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130 g·L~(-1)时',Cx1'的胚诱导率最高;此外,在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1)6-BA和0.5 mg·L~(-1)NAA可以显著提高菜心'Cx1'胚状体诱导率。  相似文献   

2.
胡萝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种基因型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方法,对影响胡萝卜小孢子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胡萝卜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型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之间胚诱导率差异明显,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的重要因素;盛花期取材进行诱导的出胚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材时期;33℃处理2 d的出胚率最高,为胡萝卜小孢子胚诱导的最佳热激条件;激素最佳配比为0.5 mg·L^-1 2,4-D;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有利于小孢子诱导产生胚状体,最佳浓度为0.2 g·L^-1。  相似文献   

3.
以6份安徽乌菜为试材,研究基因型、6-BA、AG对乌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及6-BA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乌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6份乌菜材料中有3份诱导出胚状体,H-4出胚率最高,平均每花蕾诱导8.76个胚;NLN-13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6-BA和AG 10 mg/L均能促进胚状体发生,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MS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可提高乌菜胚状体成苗率。  相似文献   

4.
以卡罗尔、HH1-8-57与津绿农家乐3个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为试材,在Kumar等、Song等和詹艳等试验研究基础上,设计试验分别探讨低温预处理时间、培养基成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胚状体诱导培养基)和基因型等因素对黄瓜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低温预处理2d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MS+1.0mg·L-12,4-D+0.5mg·L-16-BA+3%蔗糖+0.8%琼脂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81.3%;在MS+0.1mg·L-1NAA+3.0mg·L-16-BA+3%蔗糖+0.8%琼脂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40.0%;基因型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胚状体诱导率差异显著,津绿农家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81.1%,HH1-8-57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40.0%。本研究从2份试材中成功地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了黄瓜单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厚皮甜瓜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获得胚囊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厚皮甜瓜未受精子房诱导单倍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植物遗传理论研究及实际育种提供新材料和技术支持。【方法】以3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对甜瓜未受精子房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热激时间、不同的接种方式和不同激素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基因型甜瓜中,‘将军玉’的胚状体发生频率最高,为38.3%,夏播材料的诱导频率高于春播材料,35℃黑暗热激处理接种材料3 d出胚率最高,子房横切或纵切对胚状体诱导影响不大,MS培养基在含0.03 mg·L~(-1)TDZ基础上添加0.2 mg·L~(-1)KT、0.01 mg·L~(-1)IAA和15%椰汁出胚率最高,为46.7%,在添加0.2 mg·L~(-1)KT的MS培养基上,胚芽伸长较快。研究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较为复杂,包括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混倍体等多种类型。【结论】不同基因型甜瓜材料和不同栽培季节对胚状体的诱导率有很大影响,35℃黑暗热激处理离体子房3 d出胚效果最好,最佳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0.03 mg·L~(-1)TDZ+0.2 mg·L~(-1)KT+0.01 mg·L~(-1)IAA+15%椰汁。  相似文献   

6.
以9个大白菜品种的花蕾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6-BA以及不同固体培养基对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其它十字花科蔬菜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9个大白菜品种中有6个诱导出胚状体,‘北京特好吃火锅菜’出胚率最高,达到每蕾12.38胚;添加0.3mg/L的6-BA可以促进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以‘北京特好吃火锅菜’提升效果最显著;添加0.01g/L活性炭的MS固体培养基比B5培养基更适于成熟胚状体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7.
以10个球茎甘蓝品种(系)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获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6-BA不仅使胚诱导成功率达到了100%,还显著提高了出胚率;胚状体发育程度和整齐度与基因型及每皿出胚数有关;子叶期为最佳的转接时期;MS+0.5 mg/L 6-BA+0.1 mg/L NAA是最适的成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耐抽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出胚难的问题,以23个耐抽薹大白菜品种为试材,探究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差异以及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对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LN-13培养基,23份耐抽薹大白菜材料中仅有3份诱导出胚,胚诱导成功率为13.0%,且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出胚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大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重要因素。添加适宜浓度的两性霉素-B和灰黄霉素,23份耐抽薹大白菜材料的胚诱导成功率分别达到60.9%和82.6%,添加1.0~2.0 mg·L-1两性霉素-B和0.5 mg·L-1灰黄霉素时诱导出胚材料数量最多,胚诱导率最高可达0.467胚·蕾-1和0.733胚·蕾-1,表明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耐抽薹大白菜小孢子胚胎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6个新疆加工型辣椒品种207、208、64、66、67、HT113为试材,以MSB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植物激素浓度的NAA、2,4-D、TDZ、KT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加工型辣椒花药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建立适应于新疆加工型辣椒的花药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辣椒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出胚率均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98%~29.65%,胚状体诱导率为0~6.88%。0.5 mg·L~(-1) 2,4-D+0.1mg·L~(-1) TDZ和0.5mg·L~(-1) NAA+0.1mg·L~(-1) KT分别是愈伤组织诱导和胚状体诱导最适宜的激素组合;在新疆特有的气候条件和种植模式下,7月中旬前的花药接种培养最为适宜;胚状体继续发育成熟后,通过练苗移栽获得了56株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0.
以25份不同类型的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胚状体产生的因素并进行了优化;同时对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的诱导出胚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结球甘蓝胚状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参试材料中有11份(2份一代杂种和9份高代自交系)出胚,其中一代杂种中中甘628出胚率(19.8个·蕾~(-1))最高,高代自交系中01-88出胚率(47.5个·蕾~(-1))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材料;花蕾长度3.0~3.5 mm、花药长度∶花瓣长度为3∶2至2∶1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比例最高,是适合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取样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是理想的取蕾时期;添加适量活性炭可以极显著提高胚诱导率。  相似文献   

11.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2.
Purple flowering stalk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purpurea Hort.) w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recalcitrant species f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Brassica crops. Conditions for reliable induction of microspore embryogenesis were studied in 12 genotypes of purple flowering stalk. A treatment of short heat shock to microspore by incubating at 32 °C for 18 h was suitable for the survival of microspores, sustained cell divisions, and further induced embryogenesis. Subsequently, the reduced concentration of macro salts (1/2 NLN) provided an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ids.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microspore embryoid development, 10 genotypes responded to microspore culture with the frequencies ranging from 2.7 to 70.5 embryoids per dish. However,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9 genotypes, and more than 75% these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double haploid. This report establishes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microspore culture and offers great potential for DH breeding in purple flowering stalk.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凤英  冯辉 《园艺学报》2006,33(3):642-644
 以‘圆叶红心’和‘皱叶红心’2个羽衣甘蓝F1杂交种为试材, 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研究了6-BA、NAA和2, 4-D对其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 6-BA对诱导胚状体起促进作用, 其适宜浓度为0.2 mg·L - 1 ; NAA抑制小孢子胚状体发生, 但能促进其发育, 提高正常胚比例; 2, 4-D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只有少量细胞团的形成; 6-BA、NAA综合作用能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 其浓度配比以1∶1或2∶1为佳。  相似文献   

14.
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 份不同基因型的芥菜栽培种为试材,用NLN-13 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进行不同的热激诱导处理,研究基因型、热激条件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对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小孢子培养的适宜花蕾长度为2~3 mm,此时小孢子主要处于单核靠边期,显微观察小孢子有3 条明显的萌发沟;35 ℃热激处理3 d 有利于芥菜小孢子诱导成胚;基因型是影响芥菜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芥菜的出胚能力差异很大,供试12 份材料中有9 份诱导出胚,其中V03B0097 和A12959 出胚率最高,分别达5.87 胚·蕾-1 和5.54 胚·蕾-1;供体植株在 较低的温度环境下生长有利于芥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蒜未受精子房离体诱导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苍山大蒜品种‘糙蒜’为试材,通过花茎离体培养获得发育健壮的花器官。以其未受精子房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MS、B5、N6)及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倍体诱导的影响,以建立大蒜单倍体诱导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未受精子房产生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B5 + 2 mg · L-1 6-BA + 1 mg · L-1 NAA,愈伤组织及雌核发育胚总诱导率可达12.2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B5 + 3 mg · L-1 6-BA + 1 mg · L-1 NAA,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46.15%;将不定芽转移至B5 + 0.05 mg · L-1 NAA培养基中可诱导生根,发育成完整植株。以再生植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所得18株再生植株中有16株为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6.
菠菜毒死蜱消解动态及采后清洗对菠菜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露地菠菜生产中常用农药毒死蜱的消解动态,以及采后清洗对菠菜毒死蜱残留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露地菠菜毒死蜱(48%乳油)750倍液喷施,其一级消解动力学模型为C=9.5422e-0.361t,半衰期1.92d,达到GB2763—2005中叶菜类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0.1mg·kg-1的理论安全间隔期为12.6d;采后用自来水、ClO25mg·kg-1、ClO210mg·kg-1、NaClO100mg·kg-1和超声波(26kHz、450W)分别清洗1min,均可减少1log的细菌总数,但ClO210mg·kg-1处理后发现仍存在270cfu·g-1大肠菌群,表明生产中即使采用消毒剂清洗菠菜,其微生物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研究中还发现,生产中常用的NaClO具有减少毒死蜱残留量的作用;此外,超声波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清洗技术,有助于减少菠菜毒死蜱残留量及微生物数量。鉴于单一清洗消毒方式在保证菠菜采后食用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今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联合清洗消毒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菠菜乃至果蔬产品的采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小白菜F1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小孢子胚发生及其成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的园艺学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孢子出胚率差异较大;NLN-13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发生,胚诱导率达100%;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6-BA和NAA可以提高小孢子出胚率;小孢子胚成苗培养基的适宜琼脂浓度为1.0%,小孢子胚成活率可达85.88%;MS+3%蔗糖+0.8%琼脂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8%琼脂+NAA0.1mg.L-1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双单倍体及其与自交系配成的杂交组合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预处理对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Plenck)‘B908’和‘B1092’为材料,通过荧光染色技术对经25、4、32.5和(4→32.5)℃等不同温度预处理的小孢子的分裂方式进行观察,并对出胚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预处理的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基本相同,均以对称分裂产生胚胎的孢子体发育途径为主(B途径),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最终形成子叶形胚状体。但是不同温度预处理的小孢子启动胚胎发生的频率不同,(4→32.5)℃预处理后的成胚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