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t棉不同品系对棉铃虫杀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 (Bt棉 )是第一种不影响害虫天敌 ,且对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具有杀虫活性的转基因棉花品系〔5〕,由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 Bt棉品系“新棉 3 3 B”1 998年在我国河北省推广应用。我国“863”项目自主研制的 Bt棉已经有多个品系于 1 998年在我国开始商业化种植 ,并不断有新的 Bt棉品系被选育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国内外培育的 Bt棉品系均存在着对棉铃虫杀虫活性的时空差异〔1,3,4〕,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地区 ,Bt棉的杀虫活性在棉铃虫的第三…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可湿性粉剂具有最佳增效作用的物质,并对增效作用显著的混配组合进行了增效作用的评定。[方法]以小菜蛾为生物测定昆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添加物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可湿性粉剂的毒杀增效作用。[结果]研究发现0.1%ZnCl2、0.5%ZnCl2、1.0%ZnCl2、1.0%MgCl2、0.5%硼酸、1.0%硼酸、0.5%柠檬酸和1.0%柠檬酸对Bt可湿性粉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0.5%硼酸对Bt可湿性粉剂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为17.2,1.0%ZnCl2次之,增效比为15.6。同时,杀虫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0.5%硼酸的加入使Bt可湿性粉剂的致死中时缩短了约10h,加快了Bt的杀虫速度。此外,当将1.0%ZnCl2和0.5%硼酸分别与Bt可湿性粉剂溶液室温下混合放置15d后,两种混合物的毒力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硼酸作为Bt可湿性粉剂的增效因子,不但有利于增强Bt制剂的杀虫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杀虫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Bt制剂杀虫效果差和杀虫速度慢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温对转基因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夏兰芹  郭三堆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33-1737
 Bt抗虫棉中Bt杀虫基因能否稳定表达是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应用前景和商品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以转基因双价抗虫棉139-20的R5代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处理,研究温度处理对Bt杀虫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影响抗虫棉早期的生长发育和Bt杀虫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了抗虫棉生长发育过程中Bt杀虫蛋白含量降低的时间。高温处理后可使Bt杀虫基因在生长发育期中的沉默时间提前,导致Bt杀虫蛋白含量急剧降低,具体原因可能是由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引起特异Bt 杀虫基因mRNA的降解。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予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高温期棉铃虫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MB-15可湿性粉剂具有最佳增效作用的物质,并对增效作用显著的混配组合进行了增效作用的评定。[方法]以小菜蛾为生物测定昆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添加物对苏云金杆菌MB-15可湿性粉剂的毒杀增效作用。[结果]研究发现0.1%ZnCl2、0.5%ZnCl2、1.0%ZnCl2、1.0%MgCl2、0.5%硼酸、1.0%硼酸、0.5%柠檬酸和1.0%柠檬酸对Bt MB-15可湿性粉剂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0.5%硼酸对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为17.2,1.0%ZnCl2次之,增效比为15.6。同时,杀虫速度的测定结果显示,0.5%硼酸的加入使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致死中时缩短了约10 h,加快了Bt的杀虫速度。此外,当将1.0%ZnCl2和0.5%硼酸分别与Bt MB-15可湿性粉剂溶液室温下混合放置15 d后,两种混合物的毒力均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硼酸作为Bt MB-15可湿性粉剂的增效因子,不但有利于增强Bt制剂的杀虫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杀虫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Bt制剂杀虫效果差和杀虫速度慢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外源Bt杀虫蛋白和棉花主要抗虫萜烯类物质互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转Bt基因棉花及其对照亲本不同器官中抗虫萜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 ,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对棉花原有的棉酚、总杀实夜蛾素及总抗虫萜烯类合成量不存在不利的影响。以棉酚作为萜烯类物质代表物 ,在饲料中进行了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Bt杀虫蛋白的复合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棉酚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棉酚和Bt杀虫蛋白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表明饲料中棉酚和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作用是相加的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作为水稻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二化螟杀虫效果,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Bt对二化螟致病力及与助剂协同作用。结果表明,8株Bt菌株对二化螟致病力不同,菌株Bt64致病力最高,对1~4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81×105、2.09×105、2.89×106、3.73×107芽孢·mL-1,对1~2龄幼虫杀虫活性显著高于3~4龄。室外条件下,菌株Bt645×108芽孢·mL-1浓度对二化螟3龄初幼虫第7天防治效果达67.35%,显著高于对照商品Bt制剂防治效果;激健、八神、有机硅3种助剂与菌株Bt64混用对二化螟幼虫杀虫效果均高于菌株Bt64单用,协同增效作用表现为激健>八神>有机硅,助剂激健对菌株Bt64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室外条件下,提高菌株Bt64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达12%以上。研究结果对Bt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提高田间Bt防治二化螟杀虫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简称VIP)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在营养期表达的一类新型杀虫毒蛋白,该蛋白的发现使得Bt杀虫剂在杀虫活性、杀虫范围方面得到很大突破。首次比较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热带:海南省,亚热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温带:黑龙江省)的Bt菌株和vip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海南省841份土样中分离出156株Bt菌(18.55%),从广西地区1 420份土样中分离出356株Bt菌(25.07%),从黑龙江省1 010份土样中分离出167株Bt菌(16.53%);从海南省的156株Bt菌中鉴定出22个vip基因(占14.1%),从广西地区的356株Bt菌中鉴定出2个vip基因(占5.62%),然而,从黑龙江省的156株Bt菌中没有鉴定出vip基因(0%)。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方法成功克隆出1个vip3Aa的全长基因并获得登录号KT792883,将该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 ET-21b中,转化菌株Rosetta(DE3),在低温条件下表达88 ku的蛋白,将该蛋白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蛋白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LC50为5.124 ng/mg,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活性较低,LC50为870.1 ng/mg。研究结果显示,Bt菌株和vip基因的分布有地域性差异,在温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比较丰富的Bt菌株和vip基因资源。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中的Bt菌株,分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vip抗虫基因,这将会为研究新型杀虫蛋白、延缓害虫抗性问题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和苏云金杆菌菌株2(0 Bt20)混用对甘蓝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Bt20菌株对MbNPV具有增效作用,用浓度为5×106、1×107芽孢.mL-1的Bt20与MbNPV混用,能显著提高MbNPV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研究结果表明,Bt20与MbNPV复配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合Bt制剂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法[1]进行两种单剂不同浓度复配,用叶片蘸药法[2] 和饲料混药法[3]做杀虫试验,通过计算判断各组合是否有增效作用.测定结果是, BtZX与烟碱复配无增效作用;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可提高BtZX单剂杀虫效果的55.6;;该Bt 制剂与除虫脲复配没有增效作用;与灭幼脲复配提高6.7;~20.0;的杀虫效果;与二价阳离子增效剂复配增效25;.1996~1999年进行了三年室内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研究,测定出Bt制剂和其他几种单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增效程度,为田间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VIP)Vip3A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giensis,Bt)在营养生长对数中期开始分泌的一类杀虫蛋白,其广泛存在于Bt菌中,现已发现8类37种,在遗传上比较保守。与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相比,Vip3A蛋白具有热不稳定性,其杀虫机理与ICPs也不同,并且Vip3A蛋白与不同Bt杀虫晶体蛋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这为筛选新的杀虫基因、构建特异高毒力工程菌和转基因抗虫植物以及杀虫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及害虫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具有高度专一性,其只对靶标害虫有效,对天敌等其他昆虫无害,转Bt基因植物和Bt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对Bt的发现和分类、Bt的结构与功能、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昆虫对Bt的抗性机制及昆虫体内Bt受体蛋白与抗性的关系等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Bt作物害虫抗性治理策略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Bt杀虫晶体蛋白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云金芽孢杆菌 (Bt)杀虫晶体蛋白对许多农业害虫有很高的活性。许多试验表明Bt晶体蛋白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蛋白的混配比单一的蛋白具有更高的活性。本文对Bt杀虫晶体蛋白分类方法、蛋白活性以及蛋白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棉铃虫与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间的互作研究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转Bt杀虫蛋白基因棉花(Bt棉)对棉铃虫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和器官间的差异。其杀虫活性在华北地区的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较高,而在第三、四代发生期明显降低。在不同器官之间,花的杀虫效果最低。棉铃虫初孵幼虫从Bt棉的花上开始取食,存活幼虫可继续取食棉铃,其相对化蛹率达28.1%,并能正常羽化,致使Bt棉在田间对第三、四代棉铃虫起到抗性汰选作用。棉铃虫幼虫在室内经Bt棉汰选17代,平均每代的汰选强度为67.2%,对Cry1A型Bt杀虫蛋白的抗性指数增至7.1倍,导致Bt棉对汰选种群的抗虫等级由高抗级降低为中抗级。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我国Bt棉的抗性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作物可在植株体内表达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在害虫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害虫也随之对Bt作物不可避免地产生抗性,逐渐威胁着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了解Bt毒素的作用机理及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将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如高剂量/庇护区策略、多毒素策略、使用新的杀虫毒素和抗性监测等。这些策略或措施将有利于延缓害虫抗性,延长Bt作物的使用寿命,促进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出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油菜新品种,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分析和PCR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连续三代的研究结果表明Bt杀虫蛋白基因以单拷贝、杂合地整合到转基因植株(T01,T02,T03,T05,T06,T07,T08)的基因组中,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纯合转基因株系杂交分析表明,在不同T0转基因植株中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不同的,T01和T05或T03和T08的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而其他转基因植株的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田间降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间苗后留在田间地表的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规律,比较两种Bt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取样时期中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残留量。【结果】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杀虫蛋白降解是逐渐的,且降解速度较快,到50 d时幼苗残体已经完全腐烂,Bt11幼苗残体中的杀虫蛋白已经完全降解,在MON810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杀虫蛋白。两种转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的Bt杀虫蛋白的初始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同一时间段的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存在差异均显著,在30 d前MON810幼苗残体中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比Bt11降解的快,30d后,则降解趋势相反,到50 d取样结束时MON810和Bt11分别降解了初始含量的99.81%和100%。【结论】两种转Bt基因玉米间苗后留在田间的幼苗残体中的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不同,在50 d完全腐烂时,其中的杀虫蛋白完全降解或仅有微量残留。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Ory1Ab杀虫蛋白田间降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间苗后留在田间地表的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规律,比较两种Bt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取样时期中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残留量。【结果】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杀虫蛋白降解是逐渐的,且降解速度较快,到50d时幼苗残体已经完全腐烂,Bt11幼苗残体中的杀虫蛋白已经完全降解,在MON810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杀虫蛋白。两种转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的Bt杀虫蛋白的初始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同一时间段的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存在差异均显著,在30d前MON810幼苗残体中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比Bt11降解的快,30d后,则降解趋势相反,到50d取样结束时MON810和Bt11分别降解了初始含量的99.81%和100%。【结论】两种转Bt基因玉米间苗后留在田间的幼苗残体中的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不同,在50d完全腐烂时,其中的杀虫蛋白完全降解或仅有微量残留。  相似文献   

18.
Bt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微生物.本文初步构建了生物农药Bt资源库,并研究了Bt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相关菌株的基因情况.该数据库的构建是保护有益生物菌株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生物农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Bt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微生物.本文初步构建了生物农药Bt资源库,并研究了Bt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相关菌株的基因情况.该数据库的构建是保护有益生物菌株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生物农药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中的遗传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选育出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油菜新品种,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分析和PCR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的遗传行进行了研究,连续三代的研究结果表明,Bt杀虫蛋白基因以单拷贝、杂合地整合到转基因植株(T01,T02,T03,T05,T06,T07,T08)的基因组中,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纯合转基因株系杂交分析表明,在不同T0转基因植株中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不同的,T01和T05或T03和T08的Bt杀虫蛋白若整位点是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而其他转基因植株的Bt杀虫蛋白若整位点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