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是全世界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历史久的特点。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全球价值。今后,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和永续发展,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如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研发、开展合作、严格保护和严加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3.
朝鲜半岛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朝鲜半岛稻作农业起源的学术争论本世纪六十年代,学术界最早出现了对朝鲜半岛弥生时代稻作文化的系统的讨论,尤其是对水稻的传播路线问题提出二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北方说,主张稻米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过程和路线,是从中国华中地区经华北地区向朝鲜半岛传播然后又传入日本列岛的;其二是直接说,主张稻米是从华中地区直接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是时,能直接表明朝鲜半岛稻作农业的考古实例仅见金海会岘里贝塚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之例,故要深入探索朝鲜半岛的稻作农业的起源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仅就这一有限材料,除上述两说外,也有学者提出 相似文献
4.
5.
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很早就已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各地。朝鲜半岛的农业在公元前约2000年左右已开始,从遗址中出土的石锄、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生产的工具看,早期朝鲜半岛的原始农业以旱作农业占主要地位,这同后世以水稻农业为主的农耕体系有很大的差别。朝鲜的水田农业兴起要 相似文献
6.
7.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耀利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是以旱地粟作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这是被考古发现的许多事实完全证实了的。但是,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中,也发现有许多稻作遗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稻作农... 相似文献
8.
9.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88年秋,湖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中见到了水稻遗存。它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证据,也是现阶段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资料之一。毫无疑问,这里的发现对于稻作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稻作农业的若干问题。一、彭头山文化的稻作农业与经济生活彭头山文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支新石器早期文化。已正式发掘过的遗址有湖南澧县彭头山、湖北宜都城背溪、枝城北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稻作农业在稳定中国南方淡水资源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频繁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给中国南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牵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干扰了中国南方的社会和谐和稳定。枯水季节和年份,又会造成长江干流持续断航,珠江流域持续干旱,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又会面临地基沉降和海水倒灌的威胁。若不稳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淡水资源补给,上述各种灾变必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14.
岭南是稻作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特别是壮族的稻作文化,内涵丰富,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各种独特的节日和隆重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等都与之有关,“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提出就是体现壮族稻作文化的一种极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传统。因此,有关壮族稻作的问题自然成为各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覃乃昌先生所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和李富强先生所著的《“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是研究壮族稻作发展的两部较有影响的专著。而岭南稻作起源的探索则是壮族稻作文化最基本的立足点,对此课题的研究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岭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然而,笔者对这一结论有不同看法,现试论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世界的几大文明中,植根于黄河、长江的中华文明可说是保持至今最具活力、方兴未艾的古典文明,中国是目前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文化不曾中断、文明连续发展的国家。长江三角洲在夏商周时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带,秦汉时“方脱蛮夷之号”,而目前这一地区以全国1%的土地和5.8%的人口, 相似文献
17.
从仰韶文化中晚期开始,稻作农业从中国东、南部传入陕西关中地区,历先秦、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不绝,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关中地区农业始终以旱作为主,在河流两岸及水源丰富的地区兼营水稻,稻作农业对关中平原局部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关中地区稻作农业进行梳理考述,对研究历史时期的关中地区农业结构及中国稻作农业的向北传播均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的起源南京大学历史系张之恒农业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根本标志,而稻作的起源则是农业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驯化阶段、诞生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来,洞庭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壮族稻作农业独立起源论广西民族研究所覃乃昌关于稻作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重大学术课题,我国关于栽培稻起源问题的研究,从上世纪到本世纪60年代形成的“阿萨姆──云南说”、“印度说”、“泰国说”、“华南说”等。7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距今7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