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改进的方法测中草药对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草药的研究已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试验在原来22味常见中药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相对较为敏感的7味常见中药,并采用酚红做指示剂,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7味药及其互相任意以1∶1配伍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药物:黄连、鱼腥草、大青叶、梅叶、白头翁、苦参、金银花,均由河南宝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培养基: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SS培养基,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试验菌株:禽大肠杆菌O78、沙门菌,由河南…  相似文献   

2.
<正> 1.中草药防治传染病的机理研究(1)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大量试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而达到防治各种传染病的目的。①抗菌作用:许多中草药尤其是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在体内外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从而可以消灭病原体治疗细胞性疾病和在病毒性疾病中防止继发感染而治疗病毒性疾病。孙红祥试验研究证明:丹参、黄芪、黄柏、地榆、金银花、黄芩、大黄、白头翁等31味中药提取液及由黄芩、金银花、白术等中药制成的泻痢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王俊淇等研究表明:党参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李宏胜等研究表明毛白杨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禽巴氏杆菌、绿脓杆菌、雏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雏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等均呈高敏或中敏。高微微等研究表明连翘的水提物及醇提物、苦参的醇提物、白头翁的水提物对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药不同提取方式所得的提取物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选用地榆、黄连、决明子、板蓝根等几味中药,采用平皿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黄连、地榆的水煎剂、醇制剂对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强;黄连的水煎剂对大肠杆菌效果最强,地榆水煎剂、黄连的醇剂对大肠杆菌效果较强;决明子水煎剂、地榆的醇剂对金黄色葡萄菌抑菌效果较强;其它中药制剂对三种细菌抑制效果较差。本试验表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还需采用现代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才有更好奏效。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方法测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抗生素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但中草药在体内要达到杀菌浓度必须是抗生素的1000倍,目前中草药提取技术很难达到,故和抗生素联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用22味常用中药对大肠杆菌抑制药敏实验基础上,筛选出对大肠杆菌相对较为敏感的4味常用中药,并采用酚红作指示剂,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中草药及其与抗菌药物配伍(1000:1)对临床分离具有耐药性的鸡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临床中药和西药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选取24种2味组合和12种3-5味组合中草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6种中草药单味均对禽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MIC在3.9克/升至375.0克/升之间;所选24种2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250.0克/升之间,而且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46.8克/升之间,且全部组合均表现有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草药配伍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12味中药及其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观察十二味中药及几个复方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12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冰片、狼毒、白砒、斑蝥、重楼、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均对大肠杆菌K88有抑制作用,其中11味中药(冰片、狼毒、紫贝天葵、白砒、斑蝥、重楼、樟脑、红芽大戟、白花蛇舌草、黄连、三棵针)均对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组成的1~7个复方,均对大肠杆菌K88和溶血性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复方5与恩诺沙星(1‰)时大肠杆菌K88的抑菌作用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显著(P<0.05);复方5与恩诺沙星(1‰)对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前者优于后者,其差异极显著(P<0.01),黄连与恩诺沙星相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用平板法、管碟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芽胞杆菌对23种单味中药、复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敏感性、管碟法结合试管法,具浓度高、准确性好和平板法显示稳定的优点,比较适合中药MIC的测定。结果表明黄芩、秦皮、黄连、大黄、连翘、金银花、夏枯草、石榴皮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功用的药物抑菌效果比较明显;以三黄汤为基础方的清热解毒类复方中草药抑菌作用明显,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500mg/ml,复方中草药比单味MIC高。同时还观察了中草药对有益菌的影响,选用了乳杆菌SM0101、芽胞杆菌007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的菌株药敏性有明显差异,这是中草药特异性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88株自雏鸡肠道分离出的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及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乳酸菌的产酸能力确实对其抑菌能力有一定影响。试验共从88株乳酸菌中筛选出7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4株对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沙门菌抑制能力一般的乳酸菌,这11株菌均有较好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治疗鸡大肠杆茵病的常用的中药中,选出8味中草药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其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依据抑菌圈大小及中药方剂配制理论,以3味中草药黄连、黄芩、大黄制成复方三黄汤,探讨其对雏鸡人工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2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S1、S2及标准株的体外抑菌试验效果。方法:利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试管二倍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S1、S2对黄芩、连翘、五倍子等8种药物极度敏感;对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本试验研究为鸡白痢沙门菌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山羊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试验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以蒲公英、白花败酱草、马齿苋3种中草药水提物对山羊大肠杆菌、沙门杆菌、葡萄球菌3种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花败酱草、马齿苋、蒲公英对山羊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125,250 mg/mL;对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25,250,250 mg/mL;对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250,125 mg/mL。白花败酱草对山羊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杆菌抑菌效果较好;马齿苋对山羊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蒲公英对山羊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马齿苋、蒲公英对山羊沙门菌次之。说明这3种中草药对山羊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集30头来自张家口坝上地区淘汰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泌属化脓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多数单味中药对6种细菌均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黄芩、硼砂、连翘、蒲公英、淫羊藿、大黄、丹参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打洞法、试管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夏枯草、龙珠果、苡仁、半边莲、黄鹌菜、白花蛇舌草、马齿苋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K88、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沙门菌5种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上述5种细菌对金银花呈中度敏感,其MIC和MBC均为1/80~1/10g/mL;龙珠果仅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10、1/80、1/10g/mL;苡仁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分别为1/20和1/40g/mL。夏枯草仅对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半边莲仅对金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而黄鹌菜、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对上述5种细菌未见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更为安全高效的动物替抗药物,本试验以3种中药复方和7种中药废弃物为材料,采用K-B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直径、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检测最低杀菌浓度(MBC),综合评价所选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9种药物(除清开灵药渣外)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值在3.91~125 mg/mL范围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到高度敏感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分别为125 mg/mL和62.5 mg/mL,表现为中度抑大肠埃希菌;忍冬藤和中药复方1对肠炎沙门菌的MIC值都是125 mg/mL,为肠炎沙门菌中度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3种中药复方和6种中药废弃物(除清开灵药渣外)可开发成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3可预防和治疗禽畜大肠埃希菌感染,而中药复方1和忍冬藤可防治畜禽因感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病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多黏类芽孢杆菌为试验对象,以豆粕、麸皮、玉米粉、碳酸钙等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家禽养殖生产中常见的3种有害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研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液对3种目标菌的抑制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且经加热处理后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探讨定量分析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的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两倍稀释法测定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MIC;并选取24种两味组合,12种3~5味组合进行试验。结果单味中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的MIC在3.9g/L至375g/L之间;24种两味中药组合的MIC在11.7g/L至250g/L之间,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药组合的MIC在11.7g/L至46.8g/L之间,全部组合表现协同作用,显示中药配伍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申江1号”中草药制剂研究的主要过程:处方设计依据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理论,结合家禽生产特点,通过药味的筛选、辅料的选择,确定配方由马齿苋10多味中草药组成;动物试验分为抗病防病试验(预防仔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茼试验、防治仔鸡大肠杆菌病试验)和饲养试验(增重、屠宰、和品味试验)两类。研究结果表明:“申江1号”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作用;无药物残留,安全无毒;具有抗热应激作用,可改善鸡肉的风味;替代传统的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