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选育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木霉菌代谢产物作为选择压力,通过紫外线诱变,以立枯丝核菌作为指示菌,结合平板对峙法、发酵产物平板活性测定法,筛选高产抗生素木霉菌株.经初筛、复筛共得到6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突变株,进一步对突变株的发酵液进行活性测定,选育出了两株遗传稳定的高产抗生素木霉突变株TD103-UV-4和TD103-UV-13,生长速度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86倍和1.95倍,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明显提高.其中菌株TD103-UV-4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在80%以上,并且对灰葡萄孢菌等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抗生素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1%.  相似文献   

2.
应用表型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 分析方法,对分离自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沙冬青根瘤菌进行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44株供试根瘤菌,选取37株未知菌和11株参比菌株进行唯一碳氮源利用、抗生素和染料抗性、耐盐性、初始pH生长、生长温度范围和脲酶共94项生理生化性状测定,以及16S rDNA 基因扩增和扩增产物的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沙冬青根瘤菌在碳源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染料抗性方面存在差异;对15项所选氨基酸氮源均能利用,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和耐高温能力.经过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比较分析,测试菌株具有丰富的表型和遗传多样性.测试菌株和参比菌株在80%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表观群I和表观群II在鉴别特征上存在差异.数值分类中聚群的根瘤菌菌株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也聚群,2种分析方法有基本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L.)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平原地区、具有较强抗逆性和较高应用价值的落叶灌木.本文对2009年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即河套平原)采集的紫穗槐根瘤菌株进行了耐盐性、耐酸碱性、生长温度范围和抗生素的抗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种可以在7% NaCl的YMA培养基缓慢生长;在pH5~12的范围内能够生长;在60℃下处理10min后,仍有活性;菌株对不同的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本实验证明了紫穗槐根瘤菌有较强的抗盐碱性和抗高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哈茨木霉T2-16代谢产物诱导豇豆幼苗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相似文献   

5.
选用分离自新疆昌吉市郊土壤的快生大豆根瘤菌50株和参比菌3株,对它们进行唯一碳氮源、抗生素抗性和抗逆性等表型性状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在70.6%相似水平上聚在一起,46株供试的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聚为一群;6株供试菌聚的一小群,抗逆性强,所有供试快生菌株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似性低,所以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可能是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6.
哈茨木霉T2-16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胚根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改良后的GPF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通过观察处理后种子幼根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组织切片,初步探明了T2-16发酵产物提高豇豆种子发芽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致病疫霉拮抗菌梨黑斑病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102菌株发酵产物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Z182菌株生长的抑制效率,本研究利用涂布法和滤纸片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对梨黑斑病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28℃、自然pH、80 mL/250 mL装液量、6%接种量、黑暗培养8 d,所得发酵液对致病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85.7%。该菌株的抑制率优化后比优化前高出约15%,表明利用该菌株在抑制致病疫霉生长方面有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对20株黄芪根瘤菌进行了C,N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或同种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着多样性。以UPGMA聚类,在7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5个表观群,其与已知根瘤菌M.huakui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4种类型的菌株分别为: 对多菌灵、乙霉威均表现敏感(SS); 对多菌灵产生抗性, 而对乙霉威敏感(RS); 对多菌灵敏感, 而对乙霉威产生抗性(SR); 对二者均表现抗性(RR)。结果表明, 对多菌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 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 抗乙霉威的菌株, 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 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 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极小; 对多菌灵抗性菌株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 Rf0 .39、Rf0 .47、Rf0. 61, Rf0. 65、Rf0. 61五条酶带为抗多菌灵叶霉菌株所特有, 这些酯酶带的出现可能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豆科植物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河南省根瘤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 2 9株快生根瘤菌和 34株参比菌株 ,进行了 10 2项表型性状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或同种寄主的不同菌株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多样性。有 7株菌对链霉素、青霉素和白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 ;有 2 3株和 2 5株菌可分别耐受 2 .0 g/ L的香酚兰和中性红 ;有 2株菌可在含 5 0 g/ L Na Cl的 YMA培养基上生长 ;有 6株菌在 p H值 11条件下能够生长。在 84 %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株构成了 2个独立的表观群 ,其中 Cluster 1有 7株菌 ,中心菌株为 H 0 38;Cluster 2有 3株菌 ,中心菌株为 H0 2 6。  相似文献   

11.
株ZX1-3和ZX5-5具有一定的耐酸性,预示着菌株在乳制品发酵及饲料青贮中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EMS诱变条件,构建哈茨木霉T2-16突变体库,为哈茨木霉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哈茨木霉T2-1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以0~0.6 mol·L-1 EMS溶液分别处理不同浓度孢子0~6 h,明确适于哈茨木霉诱变的EMS最佳浓度、处理时间和孢子浓度。以最适参数诱变处理野生型菌株,进行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结果显示,0.4 mol·L-1 EMS溶液处理浓度为106 ·mL-1的孢子4 h,其致死率接近70%,诱变效果最佳。经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发现,生长势呈正向突变占有率达46.20%,其中,16株突变菌株拮抗作用明显增强,T42和T62的生防效果分别高出野生型菌株31.64%和27.91%,为研究哈茨木霉与生防相关的功能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抑菌圈法和菌落生长法测定桔抗链霉菌 M en-myco- 93- 63(52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T-9和河北省强致病力菌株V-h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Men-myco-93-63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体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棉花黄萎菌的生长量。同时发现,拮抗链霉菌及其发酵液对不同致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抑菌效果;Men-myco-93-63发酵稀释液可使V.dahliae出现融菌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4株环境有益菌的固体菌剂,在根结线虫危害严重,连作西瓜7年的日光玻璃温室进行土壤微生态修复以抑制瓜类根结线虫实验。实验材料为嫁接西瓜用的南瓜品种(16CN16),菌剂为自制的、由从环境中筛选出有益菌组成,并且符合国家菌剂标准的固体菌剂(T1~T4)。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南瓜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对南瓜植株有很好的促长与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T3和T4,即Y1+Y8、Y1菌株的固体菌剂,使南瓜根系上根结数比对照减少70%~80%,土壤中线虫数量比对照减少90%。当T3和T4菌剂中环境有益菌的发酵液直接作用于2日龄根结线虫24小时,使根结线虫的死亡率达100%。由此可见,T3和T4的环境有益菌微生物固体菌剂能很好地改善瓜类种植环境,修复土壤微生态系统,促进南瓜生长,有望进一步在保护地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上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trains with high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s.[Method] A strain of S.hygroscopicus was screened from the soil of Hainan Island.After natural screening and consecutive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 twice,S6-7 strain was obtained as the original strain then treated by UV irradiation and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and finally rescreened through shake-flask fermentation.[Result] 7 better strains were selected by primary screening from 62 single colonies which were picked out randomly.After 3 generations of consecutive cultivation on slant media and rescreening,5 strains presented obvious forward mutation.The forward mutation rate reached 8.06%,and the largest production increasing rate came up to 25.11%.[Conclusion] By combining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screening and conventional ultraviolet induced mutation,both the antibiotic-producing capacity and forward mutation screening ef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strain were grea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17.
链霉素抗性筛选吸水链霉菌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用抗生素作为一类生物农药,具有使用剂量低,环境相容性好,选择性强的特点,因此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抗生素有约2/3来源于链霉菌。利用链霉菌产抗生素能力与链霉素抗性基因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定向筛选正向突变株,是目前农用抗生素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蜡状芽孢杆菌BC98-Ⅰ(Bacillus cereus,T1)和枯草芽孢杆菌B96-Ⅱ(Bacillus subtilis,T2)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皿培养法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T2及T1+T2对马铃薯的防病促生作用,探究发酵液T2及T1+T2大田灌根后对马铃薯病害的持续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发酵液均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2种发酵液都能显著促进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植株最高促生率达54.74%,马铃薯最高增产率达35.51%;2种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率达78.98%。另外,2种发酵液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过氧化物酶、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综上所述,发酵液T2及T1+T2不仅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还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为山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果胶酶的生产途径,从腐烂的水果中分离得到真菌菌株,在添加有果胶的察氏琼脂中进行培养,在分离的菌株中发现菌株2果胶酶产率较高,通过镜检,确认该菌株为青霉菌(Penicillum sp.).采用3种培养基(T1为已知配方的对照培养基,T2为芒果皮粉,T3为6%芒果皮粉+1%商业果胶)液态深层发酵该菌株,比较果胶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