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泗阳8号是我场于1976年采用(矮粳22早熟系×泗稻5号)F_7×城堡1号选育而成的。1982年参加省中粳新品系联鉴,产量名列第一;1983~1984两年参加省中粳区域试验,产量均居首位。两年平均单产519.3公斤,比对照1农垦57增产17.55%,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2盐粳2号增产3.82%。1986年4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2.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3.
苏种 《农家致富》2015,(7):22-23
一、扬育粳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0。由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2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8.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公斤,比  相似文献   

4.
苏种 《农家致富》2013,(9):24-25
一、南粳5055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4。来源与类型:原名"宁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  相似文献   

5.
<正> 鲁玉10号(8112×H_(21))是莱阳农学院在选育超黄早4自交系的基础上培育的广适、多抗、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1989年5月20日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玉10号.一、产量表现1987、1988年山东省区试早熟组,两年30处试验,在4500株/亩的密度下,平均亩产492.18公斤,比对照种鲁玉3号亩增48.19公斤,增产10.85%,居首位.1988年在参加早熟组省区试的同时,提升参加了中熟组全省多点生产试验.在全省六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3.15公斤,比对照种烟单14号增产  相似文献   

6.
<正> “特籼占25”是佛山农科所用特青2号与粳籼89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稻新品种。1995~1996年参加省晚造优质稻区试,亩产分别为422.11公斤和425.49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0.21%和7.62%,居12个参试品种首位,增产达显著值。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于1998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广东1999年重点推广优质稻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华粳1号"(原名D09)是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高产、优质、多抗.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2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5kg,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4%,在5个品种中居第二位.同年1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摸索该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2001年度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组织了沿江、沿海、苏中、苏北等不同生态区类型代表农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武运粳27号原名"武运2743",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加45/9520//武运粳21号,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1209),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0.51公斤,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3.06%,2009年较对照增产不显著,2010年较对照增产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09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7.4%。  相似文献   

9.
水稻盐粳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盐粳2号是江苏省盐城地区农科所培育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秆低、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高产优质。我县于1985年引进试种,在1985—1987年的三年试验中,亩产均超过500公斤,较豫粳1号增产10%—20%。1988年五里桥乡种植的66.5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633.5公斤;1989年种植的1651亩高产开发方,平均亩产558.7公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来源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由熊芝1号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周80—01”,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命名为豫芝三号。二、产量表现1984—1986年参加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8.25、66.53和67.67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芝一号增产16.3%、9.1%和18.00%,其中1984、1986两年与对照豫芝一号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1986、1987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试验,两年12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58.2和59.2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芝7号增产18.1%和14.86%。居所有参试品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07,(4):24-24
●品种来源 徐稻4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1豫粳6号增产12.98%,比对照2圣稻301增产1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名列参试品种首位。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2005年参加江苏省引种生产试验,2006年元月通过江苏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2.
一、南粳52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09。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9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6.0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4%,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4.1%。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叶姿较  相似文献   

13.
“辽芝二号”是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于1982年从阜新分枝型芝麻农家品种变异株中,经过单株系统选育而成。从1986~1991年累计种植面积约40多万亩。一、产量表现1985~1986年参加芝麻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2.38公斤,比辽芝一号增产13.2%。1987~1988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在8个试验点  相似文献   

14.
中粳品种南粳35号(原名77032)是用籼粳杂交的第一代和粳稻复文选育而成的.1978年本院丰产栽培,亩产1385.4斤.1979~1981年参加省中粳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农垦57号增9.96%;熟期早3~5天.目前省内外均有大面积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表现中抗.东海县黄川公社桃李农科站用作麦茬稻栽培,连续三年亩产超1400斤,其中1981年1.62亩攻关田单产1564.6斤,创造了  相似文献   

15.
一、产量表现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453.0公斤.比对照扬麦11号略增产;2006~2007年度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24.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1%.  相似文献   

16.
南京14号(原品系名称为南京3714)是1989年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是从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国际水稻观察圃内的一个品种si-pi 681032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经过四年的试验和生产示范,该品种表现出高产、多抗、优质等特点,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生长清秀,后期熟相好。1985~1988年,已在江苏、安徽等省试种了27万亩左右。 产量表现 1984年参加省中籼稻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亩产522.7公斤,比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一、选育经过辽粳287新品种是我所1980年从东沟抗病鉴定圃筛选出来的,亲本组合为秋岭×(色江克×松前)。1981年入选种圃,198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1983年参加预试圃试验,1984~1985年参加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和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1986~1987年进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株型好、秆硬、耐肥、抗倒伏、抗稻瘟病、产量高。1986~1987年在省内及北方有关稻区种植面积约为1.5万亩左右。1988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辽粳287。  相似文献   

18.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19.
苦瓜新品种     
《农家致富》2010,(9):23-23
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水稻科技人员培育的水稻常规中粳新品种“连粳7号”经专家组现场实产验收,亩产821.1公斤,达超级稻标准,并于近期顺利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1008”。连粳7号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154天左右,产量高、分蘖性较强、长势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20.
徐花4号是我所1986年育成的夏花生品种,原名徐州7506,由7205-1×天府3号选育而成。1987~1988年参加江苏省和徐州市的夏花生品种区域试验,1988年参加省、市生产试验,表现早熟、高产、品质优良,1989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